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西部一所民族高校民俗/民间文学教学与教学体制改革的实践为例,结合西部地区大开发阐述了目前民俗/民间文学在我国某些高校中文系的教学现状与我国民学科建设的迫切性。

  • 标签: 中文系 民俗学教学 民俗学学科建设
  • 简介:民俗志”是相对于“民族志”而被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民族志理论走向“反思”的时代,中国民俗志理论需要拓展民俗志记录的对象、关注民俗事象的现代性存在状态、借鉴民俗情境学派的“实践性”理念以及民族志的“反思性”理念,实践的、反思的民俗志也是中国民俗研究的一种方法。

  • 标签: 民俗志 实践性 反思性
  • 简介: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方题为“当箭碑”的青砂石碑刻,乃是1990年3月22日该馆田野调查队在农村征集到的.此碑原立于土溪乡赵家村一三岔路口,保存完好.碑长73厘米、宽46厘米、厚11.2厘米.弧形碑首.碑眉为字径8.5×5.8厘米的“当箭碑”三字,楷书,横写.碑文亦楷书,共8行,竖写,字径4×2.6厘米.文为:下民姓士赵泽富同李氏所生孩男青林命犯将军箭伏祈长命富贵易养成人上走岩峰场下走土溪场左走静边市光绪拾三年二月二十九日立此碑立于1887年,“当”字应为“挡”字,叫“挡箭碑”,也有叫做“将军箭”或“指路碑”的.民国年间的《渠县志(?)礼俗志下》中说,该县民间“初生子命犯独木关者,支一木于桥下;犯将军箭者,立指路碑于三岔路

  • 标签: “挡箭碑” 民俗学 原始观念 佛托妈妈 观念结构 田野调查
  • 简介:<正>一民俗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的一门人文科学。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国民的研究,目前大都侧重于民间传承的民俗事象方面。这些民俗事象都是历史的文化传承,有它从古至今发生、发展,变异、衰亡的过程,而文献却记录了它起源、演化的轨迹。如,我们要研究现在仍在民间传承的端午节习俗,考察它的流变,就离不开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明杨嗣昌的《武陵竞渡略》等古籍。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民俗事象 整理文献 训话 我国古代 古习俗
  • 简介:今年3月20日是钟敬文老师百岁华诞,我们几位年逾八十的老同学正筹划庆贺,突然从报上见到《中国民俗之父”钟敬文逝世》的噩耗,方知钟师已于1月lO日零时1分西归,心情格外悲痛,久难平静。

  • 标签: 钟敬文 民俗学 逝世 同学 老师 心情
  • 简介:禁忌作为一种行为观念和民俗事象,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将之称为“塔布”。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它代表两个方面不同的意义:一是“崇高的”、“神圣的”,二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可见“塔布”意指“某种含有被限制或禁止而不可触摸性质的东西之存在”。

  • 标签: 回族 语言禁忌 民俗文化 伊斯兰教
  • 简介:尊敬的郝苏民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行,上午好!有这样一个好机会,是我们托了郝先生的福。郝先生能够把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这四个学科融到一块儿来,让我们有交流的机会,特别感谢郝先生。郝先生这面旗帜不仅是西北的,也是全国的。按照会议安排,我来讲讲民俗学科。民俗和其他学科比较,可能是一个有特色,但规模并不大的学科。特别是它没有本科专业,所以只是研究生的教育,因此相对其他几个学科,是一个比较小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因为它是研究民众的历史文化传统,研究与民众生存有关的生活、情感或精神的一门学科,所以它的地位叉非常重要。

  • 标签: 学科比较 民俗学 历史文化传统 会议安排 本科专业 民族学
  • 简介:与罗振玉(雪堂)、郭沫若(鼎堂)并称为甲骨文“三堂”的董作宾(彦堂)先生,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大家,而且在我国民的开创时期披荆斩棘,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一、积极的倡导者董作宾1895年3月生于河南省南阳市的一个小店主家庭。南阳盆地有着悠久文化传统,民俗和民间文艺也有丰富的蕴藏,给生于斯长于斯的董作宾从事民俗研究提供了丰腴的土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和“劳工神圣”的精神,使董作宾从封建文化中解放出来,从民众中寻求改造社会的力量,从群众文艺中探索中华民族的精神。为此,在20年代之初,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 标签: 董作宾 民俗学运动 民间文艺 比较研究 民俗学研究 顾颉刚
  • 简介: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南剧是其中的代表,在恩施众多地方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2008年就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剧的发展历史和表现形式,与土家族地区的民族发展和民俗历史息息相关,是研究本地区民俗的主要依靠内容,需要我们主动保护和传承。当前,南剧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这更需要我们在民俗的视角下对其进行细致分析。本文拟从恩施南剧发展的历史入手,重点探讨南剧演出和剧本创作与土家族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南剧的发扬光大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民俗学 恩施南剧 土家族民俗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民俗迅速消失,民俗的研究对象正在发生变化,民俗研究面对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 标签: 社会发展 民俗学 变化
  • 简介:<正>民俗象征一、民俗象征的类型与特征(一)民俗象征的低级层次,是“指代”。民俗活动充满着美丽而繁多的现象。它把那些子虚乌有或不在眼前的东西统统纳入翩翩飞舞旋转流动的思绪。在这种场合下,“指代”就有用处了。它使那些并非存在或不能随心所欲拈来使用的东西有了文化象征意义的“替身”,让“替身”虚与应酬、周旋敷演,帮助俗

  • 标签: 民俗象征 中国民俗文化 美学表现 民俗活动 象征思维 象征物
  • 简介:自1927年始,钟敬文与顾颉刚等一批早期民俗者在中山大学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俗会。他们大量印行书刊,进行民俗调查,设立风俗博物馆,开设民俗传习班,广造声势,使民俗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本文力求通过对钟敬文当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复述,重现一个执着于民俗事业的青年学者的形象。

  • 标签: 钟敬文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民俗学运动
  • 简介:娄子匡(1914--),男,汉族,浙江绍兴人,著名民俗家、民间文艺学家、俗文学家。1914年7月,娄子匡出生于浙江山阴。童年时代,他便醉心于民间文艺。当他于绍兴中学肄业时,就已搜录了《绍兴歌谣》、《绍兴故事》二册,收入国立中山大学民俗丛书,于1927年7月在广州出版。后又为国立北京

  • 标签: 娄子匡 民俗学家 中原民俗 民间文艺学 台湾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中国现代民俗兴起于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日渐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理念、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文化观、多学科交叉研究、本土研究与跨文化对话等方面。回顾上述学术传统,对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教育改革及中外文化交流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国现代民俗学 整体文化观 跨文化对话 民众教育
  • 简介:本文认为,当代的中国民俗文化学有许多特点和不可取代的学科优势,但在本学科领域内有许多人都处于知之不清、似知非知或只知其昔而不知其今的状态,其他社会各界更是如此,再加上追求“大、洋、玄、奇”的社会心态,使这一学科受到有意无意的排斥。因而提出要从学界自身开始从实求知,对中国民俗文化学再认识。

  • 标签: 中国民俗文化学 从实求知 再认识
  • 简介:文章概括了我国现代著名民俗家、社会活动家钟敬文教授在民俗理论研究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几点成就。

  • 标签: 钟敬文 民俗学理论 社会活动
  • 简介: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爱沙尼亚语与比较民俗系(简称为塔尔图大学民俗系),自2011年起至今,在印度东北部地区,与印度民俗者和当地大学联合举办国际民俗学术讨论会和工作坊,并组织联合田野调查活动,研究方向有本地宗教、信仰叙事与民间口头叙事等。

  • 标签: 民俗学者 爱沙尼亚 大学 田野调查 印度 东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