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如果你置身于被开挖的峡谷谷底,两旁高陡平整的石壁对峙,会真正感受到"猿猱欲渡愁攀援"的李白诗韵。工程双线五级船闸就建在这大峡谷中。它的建成,将是万里长江干流航线上巧夺天工的经典杰作。它建成后,将成为"黄金水道"上的人工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由上海直达重庆。这条人工航道全长6442米,两侧高边坡最大开挖深度170米,有人计算过,若把

  • 标签: 船闸工程 万里长江 李白诗 武警水电部队 大开挖 工程总量
  • 简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常委,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建设工程的设想,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变水患为水利。李先念不仅完全赞同,且于1958年春陪同周恩来实地考察了工程坝址和库区。考察结果,形成了经中央政治局批准的中共中央《关于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意见》指出:

  • 标签: 三峡工程 李先念 三峡水利枢纽 长江中下游 中共中央 中央政治局
  • 简介:工程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勘测、设计、论证和建设过程当中,尽管有各种各样反对的声音,但我们还是得到了许多帮助。其中,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美国是国外最早接触工程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和国民政府合作进行工程的查勘规划工作,提出过萨凡奇计划。

  • 标签: 三峡工程 美国 政府合作 40年代 20世纪 国外
  • 简介:位于南京市郊县溧水城西4公里处,有个堪称“小”的旅游胜地,就是胭脂河及河上天生桥。这一河一桥不仅风光独特,且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寒冬腊月,冷风拂面,却拂不去我们游览“小”风光的兴致。驱车来到亭山东麓的

  • 标签: 小三峡 天生桥 溧水 朱元璋 胭脂 历史遗迹
  • 简介:长江,素来为江上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有不少王朝或割据政权恃险自安,在此修建关城,搭设浮梁、索桥,悬缀铁索,作为御敌工事。如今,那些设施只在历史的记忆中依稀可见,不时唤起人们的追思。地段的桥梁,最早出现于东汉初期。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末),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当革命火焰燃遍关中、中原、江淮时,一些贵族、官僚、土豪乘机起兵、割据郡县,称王称帝。公孙述占领巴蜀,公元25年,自称天子,叫白帝。33年,白帝派田戎率领数万军队出江关(夔门南岸)东下,攻克西陵峡口两岸的荆门、

  • 标签: 交通咽喉 兵家必争之地 西陵峡口 西汉末年 田戎 割据政权
  • 简介: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1994年12月14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凝结了党的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无数心血.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工程的上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邓小平三峡工程
  • 简介:1917年至1919年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倾其毕生所学,撰写《建国方略》,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建国的宏图大志和主要构想。他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率先提出要开发长江的水力资源,用的电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一百年之后,长江因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而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变。

  • 标签: 长江三峡 摄影著作 摄影师 摄影作品 玉印山 张飞庙
  • 简介:四十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和一批中外专家从武汉乘江峡轮至重庆,考察了长江沿岸的情况,确定工程坝址。当时笔者是宜昌一报社的记者,采访了周总理视察长江沿岸的全过程。今天,笔者如实记述有关情况,以表示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邃密群科查”1958年2月26日,寒冬呼啸着刺骨的北风,鹅毛般的雪花,在公路上铺了一层洁白的长长地毯。一辆辆黑色的“红旗”轿车载着中央领导同志和一批中外水利专家,跨过雄伟的长江大桥,在汉口武汉关前轮船码头停下,从车里走出许多人。李先念副总理走在周总理身边轻声问道:“总理,你访问朝鲜刚刚回来,一天都没休息,天又这么冷,江上的风雪更大,你去考察受得了吗?”“先念,主席

  • 标签: 葛洲坝工程 周恩来 周总理 三峡工程 分洪工程 流域规划
  • 简介:2003年6月1日,举世瞩目号称十大世界之最的长江水利工程正式下闸蓄水,6月15日船闸正式通航,发电机组也在调试准备发电。中国人民企盼了几十年的梦终于成为现实,中国人为其奋斗了几代人的伟大工程终于初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长江的巨大水力资源和防洪设施将为人

  • 标签: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水力资源 孙中山 萨凡奇
  • 简介:1944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聘请美国垦务局总设计工程师萨凡奇来华考察水力资源。萨氏在考察了长江及其支流后,拟具了在当时颇具影响的《扬子江计划初步报告》。该报告中所述计划后虽未及实施,但其中对长江的科学考察及其所获科学资料至今仍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引水隧洞 拦河坝 美国垦务局 混凝土 水轮机 排水隧洞
  • 简介:<正>筑坝蓄洪发电的计划在民国时期就已提出。不少外国人曾参与这项工作。来自美国的萨凡奇博士所提出的开发计划最引人注目。萨凡奇于1879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柯维尔郊区一个农场,自威斯康星大学工程系毕业后,一直在美国内务部垦务局任总设计工程师。他曾设计建成60

  • 标签: 资源委员会 国民政府 美国垦务局 民国时期 威斯康星大学 美国内务部
  • 简介:在论及民国时期对开发长江的论述时,人们总是谈到孙中山先生和美国的大坝专家萨凡奇,很少谈到1932年底国防设计委员会组织并资助的长江勘测队对的实地调查及其勘测报告。少数论著涉及这次勘测调查,或语焉不详,或在调查背景、组织单位、调查时间和结果等问题上存在错讹,对这次调查的意义和影响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和评价。本文拟对这次勘测工作做一简略论述。

  • 标签: 长江三峡 勘测 组织单位 民国时期 实地调查 调查背景
  • 简介: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压倒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工程的决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决议。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工程作出庄重选择。充分体现了亿万人民要求尽快建设工程的强烈意愿,也充分体现了工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完满统一。

  • 标签: 长江三峡工程 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 决策科学化 立法机关
  • 简介:世界瞩目的工程,历经12年的建设,将于2008年全面完工。2007年11月27日,建委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对世人所关注的若干重大问题作了回答。他们的看法十分乐观,认为库区淤积、地质灾害、生态、气候影响、移民等问题都已解决或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防洪效益明显,等等。

  • 标签: 三峡工程 遗留问题 新闻发布会 地质灾害 气候影响 防洪效益
  • 简介:20世纪初,孙中山在从事革命事业的同时,以广阔的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大势,主张实行“开放主义”,“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孙中山亲手规划设计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远见卓识,满怀信心地表达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有可能比西方更快的强烈信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建设政治修明,民主富强的国家而不懈奋斗,期望

  • 标签: 三峡水电 孙中山首倡 开发三峡
  • 简介:<正>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工程的议案"。次年9月27日,中国长江工程开发总公司便在宜昌挂牌成立。一晃整整20年了。这20年间,由于我时任中共宜昌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有幸见证甚至亲历了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一系列重大事项或活动,陪同了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工程。由于我酷爱集邮,有心留意请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纪念封上签名留念;领导和支持宜昌市邮政局制作了一系列印证伟大的工程的纪念封。可以说我对工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 标签: 三峡工程 政协主席 党和国家领导人 七届全国人大 项目法人责任制 大江截流
  • 简介:本文阐述了新滩古民居所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并就其选址理念、建筑特点和独特工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郑绍年老屋搬迁保护工程的施工情况做了说明,并就文物迁移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感想和认识。

  • 标签: 新滩 古民居 建筑特征 搬迁保护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李商隐诗集中载有诗人行役之诗多首。义山究竟何时,为何上下?对此,清代著名作家冯浩首创所谓'巴蜀之游'说。其《玉溪生年谱》宣宗大中二年(848)条云:'及亚(按:指义山府主,桂管观察使郑亚)贬,义山即由水程历长沙、荆门,……其时当至故乡与东都。……旋又出而行役,有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之程焉。'冯氏《玉溪生诗集笺注》对有关

  • 标签: 李商隐诗 桂管 诗辨说 观察使 冯浩 樊南文集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