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1948年夏天,我的叔伯姐姐李克俭高中毕业,在人生重大的转折关头,遭逢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纯洁友谊和骨肉亲情的割断。她家在北京,父亲是留学德国的高级建筑工程师。但她却跟着二叔(我的父亲)在武汉念中学。她打小就和二叔最亲。二叔留学日本,暑假回南京,住在爷爷书房里。她就经常去找二叔玩,二叔教她跳舞、唱歌、吹口琴。上中学的时候,二叔在武汉的银行任职,便把她接到武汉。送到全省最好的中学读书。二叔二婶把她视同自己的女儿,细心呵护。二婶(我的母亲)很大方,给她买了许多好看的衣服。二婶厨艺很高,每周都做许多好菜让她带到学校与同学共享。在学校里她结交了许多好朋友。正当豆蔻年华、充满幻想的一群女孩子,该有多少欢乐的嬉戏、多少贴心的悄悄话、多少美好的憧憬啊。

  • 标签: 寻亲 台湾省 留学日本 1948年 建筑工程师 高中毕业
  • 简介:蔡元培一生,从来不主张也不会主动采取激烈手段来解决问题。不过,一旦涉及原则、人格问题,蔡元培刚烈的那一面就显现出来了。这时,他要么当仁不让,要么无可通融,总之是决计不肯含糊、不随便做交易的。正是因此,蔡先生有生之年,据不完全统计,拂袖而去二十四次,仅辞北大校长一职,最少就有八次。"有胆的就请站出来与我决斗"

  • 标签: 辞官 中国教育会 孙宝琦 革命党人 华法教育会 蒋梦麟
  • 简介:《鼎峙春秋》中关羽挂印封金、千里独行的一节曲文,学者一直认为来自明代朱有墩的杂剧《关云长义勇辞金》,其实两者并无关系。而明传奇《古城》全文29出,其中25出被《鼎峙春秋》承袭,这个问题,前代学者不曾提及。

  • 标签: 鼎峙春秋 古城记 义勇辞金 关羽
  • 简介:顾颉刚虽擅写文章,却天妒英才,有点口吃,且脱不了一口浓重的苏州口音,一般学生不易听懂。他对此也有自知之明,上课时很少侃侃而谈,除了发给学生大量资料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写板书,通常写满三四黑板,下课的铃声也就响了。对这种情形,钱穆曾回忆:"颉刚长于文,而拙于口语,下笔千言,汩汩不休,对宾客则讷讷如不能吐一辞。

  • 标签: 顾颉刚 上课 学生
  • 简介:上甘岭,是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因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一场激烈争夺战而名扬天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一座丰碑!在43天的激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各级战斗英雄12383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以45师134团8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余个。战役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持坑道14昼夜的顽强,使得"上甘岭"成为20世纪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不仅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榜样,也激发许多艺术家以此为素材,创造出诸如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文的主人公孙侃是湖北省当阳市最后一个离休老干部。他13岁参加革命,历经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诸多战役,尤其亲历并目睹了那次惨烈的、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的始发情景。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夏日,我联系上了这位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与这位上甘岭战役的亲历者追忆那段壮怀激烈、刻骨铭心的往事。

  • 标签: 黄继光 魏巍 最可爱的人 交通沟 英雄儿女 英勇顽强
  • 简介:汪精卫其人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其政治生涯中,前半生跟随孙中山革命,当他还是一位热血青年时曾拼着一死去策划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事泄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因在狱中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块,

  • 标签: 汪精卫 坟墓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生涯 孙中山 载沣
  • 简介:数年前,辛德勇发现了一部名为《瑞典国略》的清末珍贵写本,该书是晚清时期一名官员赴瑞典考察后根据亲身观察所撰写的进呈本考察报告,辛德勇称其在中国认识瑞典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并专门撰写《中国对瑞典国最早的全面记述——述清末写本(瑞典国略〉之历史由来》①一文介绍了此书的内容。略为遗憾的是,由于该书没有署名,辛德勇就作者究竟为谁做了几种推测,但尚未得出结论。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与他书对比,对《瑞典国略》作者的身份得出了初步结论,故而不揣浅陋,在此略陈己见。

  • 标签: 瑞典 作者 历史由来 考察报告 晚清时期 观察所
  • 简介:余杭章炳麟尤长於左学,着有《春秋左传读》,实乃近代《左传》学中举足轻重的经疏。章氏能推陈出新,如《庄公二十一年》“郑伯将王”,前人不释,章氏列举《诗经》、《庄子》之例,指“将”、“逆”往往对举,释为“护送”,其言合理。但又因章氏勇於立说,故书中亦有不周之处,如《庄公十四年》“入又不念寡人”,“念”义本平常,章氏读作“埝”,引《方言》“埝,下也”,再释为“降”,即“不降寡人”。此实舍易求难,求诸过深。本文就《春秋左传读》一书的优点与不足,举隅探析,以明梗概。

  • 标签: 章太炎 《春秋左传读》 经学 春秋左传 训诂学
  • 简介:《碛砂藏》本《众经撰杂譬喻经》卷二:“即勅吏往呼人蟒,遥见师子,径往住前,毒气吹师子即死,蛹烂消索,国致清宁。”(91/195/a/7)“蛹”字,《大正藏》本同(4/541/a/15)。

  • 标签: 字词 佛经 《碛砂藏》 《大正藏》 譬喻经
  • 简介:天圣明道本《国语·周语上》:“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其中“昔我先王世后稷”一句,传世的公序本《国语》中无“王”字。后世史家各持一端,并行至今。

  • 标签: 《国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 点校本 “王” 后稷 王世
  • 简介:《尚书》佶屈聱牙,号为难读,兼有今古文、真伪之辨,自汉、晋以来聚讼纷纭,唐纂《正义》,本孔传为说,传习近千年,逮清儒始判定为伪传,至有讳称某传而不名者,故虽有清经学昌明,校理《尚书》及於孔传者亦仅浦镗、卢文招、阮元等寥寥数家而已。

  • 标签: 《尚书》 校读 释文 史记
  • 简介:红军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有时竟能下馆子吃辣子鸡,住洋房,同女学生跳交谊舞……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出现在《红军长征》这本书中,但这部书已被尘封了七十多年。而近几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的此书孤本,引起了各方关注与再版。南此这部“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及其写作故事浮出水面,我们也领略到一个真实而感人的长征。

  • 标签: 《红军长征记》 原始文献 美国哈佛大学 原始记录 交谊舞 女学生
  • 简介:西泠印社在文人结社中是以印为核心的,可是在社长中,却有一位与印无关的人。解放以后的首任社长张宗祥,是个渊博的学者,文史考古不用说了,诸如医药、戏剧、书画等都很有造诣。尤其是地理,他在本世纪初就开始教这门课了,那是1902年在海宁的开智学堂的事。可是,对于印学他其实是不懂的。近年来出过多种张氏的纪念册,其中也都没有与印有关的文章。

  • 标签: 张宗祥 生前 文人结社 西泠印社 社长 学者
  • 简介:这枚“军事调处执行部”(下文简称“军调部”)徽章珍藏于叶剑英纪念馆。它是抗战结束后成立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人员佩戴的证章,记录了党抗战后的一段特殊历程,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后期在叶剑英同志领导下我党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见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于2012年被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

  • 标签: 历史价值 徽章 军事 第二次国共合作 鉴定委员会 革命斗争
  • 简介:<正>《太平广》是宋代编集的一部大型类书,专事收集自汉至宋初的野史笔记小说,凡500卷,引书475种①,是宋前笔记小说的集大成者,其中保存了大量后世亡逸的材料。它在小说研究、文献整理以及中古语言研究等多个研究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②。前贤早已意识到这些,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利用。中华书局于1961年出版的汪绍楹先生校点本(以下简称"汪校本"),是今天学术界最为常用、也是目前较为完备的本子,但其在校点方面仍存在不少问

  • 标签: 《太平广记》 笔记小说 小说研究 续玄怪录 北梦琐言 校点本
  • 简介:所谓《马天祥造像》(又称《马天祥等造像》《无穷尊师造像碑》等),是北朝碑刻铭文当中的一件名品,清代以来,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如趟绍祖在嘉庆年间当有语云:“北朝造像诸,余收之而旋弃者多矣。其上有佛像者,寺僧陈乞,亦卷而与之,不甚惜。

  • 标签: 造像记 纪年 北齐 嘉庆年间 造像碑 北朝
  • 简介:一月5—7日,肖文评参加政协梅州市六届一次会议,提交《充分利用客家传统宗族文化资源,创新乡村社会管理模式》议案,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二月5日,房学嘉应邀出席大埔县政府主办的“张弼士学术研讨会”,并作《关于开发张弼士故居旅游文化的思考》学术报告。

  • 标签: 客家 大事记 研究院 社会管理模式 学术研讨会 文化资源
  • 简介: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穿越了广袤的高海拔地区和藏北无人区。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有着多重的安保措施,而其中一项是最原始的守卫方式——人力值班,监控着铁路沿线的安全状况。执行这一项特殊任务的,是一群特殊的集体:"青藏铁路护路队"。

  • 标签: 青藏铁路 藏北高原 护路 高海拔地区 军礼 军事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