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今天的讲座题目很正规宏大,我想用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情理来讨论这个问题。一、中国文化的再认识目前学术界处于'战国时期',存在各种思想冲突,国学内部也是派别林立。到底什么是国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在高校、科研机构里面比较流行的一个国学概念,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胡适提出来的,叫做'用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国故的学问'。

  • 标签: 中国人 西方人 天地位焉
  • 简介:“雨余寒气浅,园林作春媚。”进入3月,蛰虫惊醒,渐有春雷:春分又至,天气渐暖。春日有耕种,夏秋有收获。你有付出.自会有应得的回报。

  • 标签: 个人 人生态度 人生哲学 人生观
  • 简介:通过分析严复的英文日记和账本等史料,可以得出严复至死未能革除吸食鸦片这一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舒缓病痛;严复自入仕以来收入颇丰,吸食鸦片的开销只是占家庭开销的一小部分而已;鸦片影响严复仕途发展说不能成立。对于仕途不顺的根本原因,当事人自己的反思是最深刻、最合理、最可信的。严复晚年在亲友的书信中,将早年的仕途多荆棘归咎于自己以前桀骜不驯、率性而为、好论人非,甚至到了晚年还在吞食早年种下的“恶果”。

  • 标签: 严复 鸦片 仕途
  • 简介:本文选取了《药师经》中女性相关的内容为考察中心,通过梵文诸写本和汉、藏译本的对比找出东晋和唐代义净译本与其他文本在"转女成男"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其历史文化背景指出译者有意对这些内容做了改动,是为了经文传播以及适应当时社会风尚的需要。

  • 标签: 药师经 转女成男 义净
  • 简介:陶菊隐和张季鸾的结缘.要从风云变幻的时代局势说起。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得难分难解时.冯玉祥率军回京,联合对“曹(锟)总统和吴(佩孚)总司令”极度不满的直系军将领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迫使曹锟下台、吴佩孚南逃.直系政权由此垮台。

  • 标签: 张季鸾 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京政变 冯玉祥 胡景翼 吴佩孚
  • 简介:20世纪以来,"大战略"(grandstrategy)概念渐受重视。一般而言,"战略"在传统上即指"军事战略",适用范围是战争,所用的是军事手段,所追求的是胜利。战略的观念和解释限制在战争领域不同,大战略认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仅在战时,也在平时;威胁来源不仅是其他国家的武装力量,一国所制定和采取的经济、外交、科技等政策措施,均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安全;捍卫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目标,不仅是军队和政府的事情、需要采用军事手段,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国家资源。

  • 标签: 欧洲国家 战略目标
  • 简介:金庸本名查良镛,金庸是'镛'字一分为二而来的。金庸小说的热潮由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报纸,后印刷成书,家喻户晓。罗孚(本名罗承勋)是金庸的伯乐,在罗孚的鼓励推动下,金庸才开始创作《书剑恩仇录》,最终在十七年间创作了十五部小说,成为新派武侠小说名家。

  • 标签: 《明报》 书剑恩仇录 新派武侠小说
  • 简介:2017年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剧作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是他留给中外戏剧史的不朽之作。他莎士比亚同年去世、具有同样高的地位。习近平主席2016年访英时,提议两国人民共同纪念这两位大师。2017年,文化部、全国多地乃至海外纷纷举办纪念活动。

  • 标签: 汤显祖 《牡丹亭》 “临川四梦”
  • 简介:屠岸先生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他的诗歌生命启蒙于母亲,母亲教他读诗诵诗,使他自幼就受到古典诗歌的薰陶,激发了他对诗歌的热情,也让他诗结下不解之缘。从少年时代直到暮年,几十年间,屠岸先生创作出大量诗歌,亦翻译了不少外国诗歌作品,如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济慈诗选》等,其中,《济慈诗选》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翻译奖。屠岸先生对诗歌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还发表有关诗歌创作和理论的深知灼见,

  • 标签: 屠岸诗
  • 简介:提起蔡元培,人们耳熟能详的恐怕便是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那段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新旧各派汇聚于“兼容并包”的理念之下,许多青年学子也因受到“蔡先生”和“北大精神”的感召,竞相投考。那时的蔡元培校长成为引领学界的精神领袖,重塑风气,酿成潮流,一举开创出“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胡适语)。

  • 标签: 北大精神 蔡元培 五四新文化运动 消长 “兼容并包” 大学校长
  • 简介:明代"三元宰辅"商辂的礼祀观念信仰立场,可谓当时江南儒家士大夫的典型:职在庙堂则坚决维护儒学思想及其礼法体系的正统地位,斥佛老之教为"邪道""异端";退居乡野却与僧道关系密切,似乎能包容、接纳甚至主动亲近佛老之教。本文从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信仰现象入手,将商辂的礼祀观念置于"庙堂—乡野""官—绅"的身份退阶模式中进行考察分析,力图揭示此类"前后不一致"的儒者知识精英在信仰观念上的内在转变及其"一以贯之"的、不变的人文教化价值立场——儒家"礼"的根本精神在适应具体的地方信仰环境中得以维持实现。

  • 标签: 商辂 明代 江南士大夫 信仰
  • 简介:林耀华先生1940年完成的一系列康藏地区的民族志不但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以藏区为对象的人类学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学家参与边政学思考的重要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林耀华见证和描述了中国边疆封建社会基本结构和正在发生的转型过程,他对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和家屋制度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旧是我们理解藏人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和思想资源。其中林先生在田野调查中所发现的家屋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已经成为人类学研究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关键观念。本文力求呈现林先生的经验材料脉络和理论思考,以及其中蕴含的边政学主张,以贡献于未来人类学的边疆研究。

  • 标签: 封建 等级 家屋 边疆研究 边政学
  • 简介:对中国古代王朝而言,赋税制度是其赖以维持的根本,也是百姓与国家相互关联的重要纽带。对赋税制度的研究,为了解当时的经济情况、社会结构与国家运作提供了一个窗口。

  • 标签: 概念 展望 宋代 文书 赋税制度 古代王朝
  • 简介:2016年12月12日上午,'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献手稿、藏书、文物'仪式在台北柏杨家中举行。此次,柏杨向中国现代文学馆共捐赠了五十六箱文物、文献,包括他本人全部著作、部分著作手稿、狱中手稿、书信、社会活动报道剪报、各种影音资料、字画、物品,等等。同年底,这批文物运抵中国现代文学馆;随即,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布成立'柏杨文库'。

  • 标签: 武侠小说
  • 简介:世间为何会有如此五花八门的宗教现象?从认识论上如何理解这种宗教形态的多样性?这些宗教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站在儒家立场上,又如何看待今天的宗教对话?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按照马克思对人类的定义,人是会使用工具的动物,会劳动的动物。不过,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有一些动物如黑猩猩也会使用乃至制造工具,除非我们重新定义工具或者重新定义人,不然我们就得承认黑猩猩和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 标签: 宗教对话 生命关怀 轴心期 人类文明 其他宗教 天堂地狱
  • 简介:众所周知,弩是中原政权的军队的重要射远武器,但弩所需要的张弦时间比较长,导致发射速度比弓缓慢,并不适合骑兵在运动战中使用。要发挥其威力,只能依托防御工事使用;若缺乏城垒的掩护,就需要部队组成严密的列阵,利用手持长兵器的士兵和骑兵的掩护。学者早年的研究聚焦于弩的结构性能的演变,近年来学者陈乐保注意到弩在五代及宋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 标签: 唐代 中原政权 防御工事 速度比 运动战 骑兵
  • 简介:中国是诗歌的王国,繁花似锦,高潮迭起。中国古典诗歌萌芽于原始文化,肇始于春秋战国,至唐而登峰造极,经宋到元则江河日下,越来越不景气。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闻一多先生也认为,宋元诸家“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的更别说了”。

  • 标签: 诗教 中国古典诗歌 诗美 原始文化 春秋战国 不景气
  • 简介: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发生的“重庆”号事件完全是中日之间的外交摩擦,但其最终实际上由英国出面了结。英方坚持中国交涉的唯一理由是“重庆”号悬挂的英国国旗受辱。英国所提出的正式道歉和逞凶两条要求,中间虽经历“最后通牒”风波而始终不变。中方鉴于“重庆”号事件是由“高升”号事件而起,对于英国方面的要求最初不愿响应,但迫于英方压力,终由大沽炮台鸣炮21响向英国国旗致礼道歉作结,对此英国方面非常满意。逞凶问题由于证据不足,英方实已主动放弃。中方留存的内容翔实的逞凶报告中所指“元凶”需存疑。“重庆”号事件为类似的重大事件如“高升”号事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

  • 标签: “重庆”号事件 英国 逞凶问题 “最后通牒”风波 中日甲午战争
  • 简介:明清两朝是我国历史上科举最兴盛的时期,各地纷纷在京城设立会馆,为来京参加会试的本地举人和官员提供栖居之地.不少府县也在省城为参加乡试的士子设立了会馆.本文援引文献史料,阐述会馆的功能,探究台湾士子赴乡试、会试的足迹,以及京城和福州创建的台湾会馆及其历史变迁.

  • 标签: 科举 台湾士子 台湾会馆
  • 简介:古代文明之间经常围绕着领土、财富和权力进行战争,但是古代文明之间亦存在和平、交往认同。到了“帝国”阶段,文明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埃及帝国、赫梯帝国、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一直到罗马帝国等,都面对过由于统治区域渐广所造成的民族、法律、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问题,在处理被征服地区以及帝国之外异质文明的关系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认同观念也愈发复杂。

  • 标签: 亚述帝国 古代文明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 罗马帝国 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