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谈起,自然就想起了唐以后的梁、唐、晋、汉、周历史了。北宋初年在薛居正主持下编修了这个王朝的历史《》,又称《梁唐晋汉周书》,后来欧阳修又编著了一部《记》,时人称之为《》,于是将薛居正监修的那部称为《旧》。这两部书在二十四史中都编排进去,因此,每当提到,

  • 标签: 旧五代史 南北朝 司马光 薛居正 唐前 唐太宗
  • 简介:》由於作者的巨大声名,在欧阳修生前及去世後不久即广为流布,本文通过对《通监考异》《鸡肋集·杂论》及吴缜《纂误》引《欧》的梳理,展示了《》在欧阳修去世後二十年内各类文本的面貌,并通过抉发《》北宋文本与现存宋元本之间的联系,梳理了现存宋元本的版本系统,并展示了现存宋元本各自独特的文献价值。

  • 标签: 新五代史 稿本 刊本 国图本 宗文本 庆元本
  • 简介:薛居正等人所撰《旧》一百五十卷(以下简称薛),原成书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7),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朝廷嫌其繁冗浅陋而诏令削去,只用欧阳修所撰《》,遂致此书逐渐湮没。至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薛原书已不可得。于是,馆臣邵晋涵等人便将《永乐大典》所采《旧》辑出,再参考他书,补苴成篇,由此薛失而复现。但薛辑本自产生之日起便残缺不全。因为其一,辑本所据明代《永乐大典》,几经劫难,到乾隆年间已缺两千四百多册,加之大典当初所采薛本不完全。

  • 标签: 《旧五代史》 薛居正 中国 历史考证 历史典籍
  • 简介:本文对三类问题进行了考证:一是由于版本流传而导致的错误二是记载方面的失实;三是后人考证方面的失误.

  • 标签: 旧五代史 考证
  • 简介:新旧《》均成书于北宋时期,是记载十国历史的基本文献,但两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成书历程、编纂体例、史料择取、叙事风格等方面,而且体现在它们内在的思想观念上。它们之间的差别尽管有史学思想本身演进的原因,但最为根本的乃是源于唐宋社会变革下的经学及其所代表的思想文化体系的转型。毕竟,经学作为儒学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左右着史学及其观念。可以说,新旧《》分别处于两个时代,是汉唐注疏之学(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两种经学范式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体系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欧阳修 薛居正 宋代经学
  • 简介:<正>490页9行,天成元年四月己丑“宋州节度使杜晏球、兖州节度使房知温等顿首言曰”。至月丙辰朔复云“贝州刺史李绍英、齐州防御使李绍虔等上言,前朝宠赐姓名,今乞还旧”,“诏并可之。李绍英复曰房知温,李绍虔复曰王晏球”。戊午“以贝州刺史房知温为兖州节度使,以齐州防御使王晏球为宋州节度使”。综览前后之文,是

  • 标签: 军节度使 旧五代史 刺史 宋州 检校 中书令
  • 简介:传本和中存在"账"和"帐"两字并用的语言现象,一些辞书遂据以为证,似乎"账"字早于明代已出现.然而现存是失传后的重辑本,不足以作为"账"字在宋代已经出现的依据,且现存最早的明叶敬池刊本中亦未见使用"账"字.因此,传本和中的"账"字是后人传抄时的改字.本文据此指出整理校点古籍和研究语言现象时首先要鉴别所用文献语料的实际年代,尤其要注意考察传本中后人改动的情况,从而避免根据时代较晚的已经过后人改动的本子将后一时期的语言现象当作前一时期的语言现象.

  • 标签: 文献语料 版本 鉴别 依据
  • 简介:日本静嘉堂所藏《旧》钞本如陆心源题跋所言是邵晋涵对《旧》辑佚和校勘时的工作本。只是并不是象所期待的邵晋涵辑佚的底稿,而是与影库本所本之翰林院钞本同出一源的过录本。静嘉堂本中校改文字数量多而复杂,呈现多层次的改动目的。静嘉堂本的校改与《旧考异》与殿本的校改有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旧五代史 清辑本 邵晋涵
  • 简介:北宋薛居正领衔监修的《旧》,在欧阳修《》颁行後逐渐湮没,原本至明代中叶最终失传。民国年间,有人声称存有金刻本《旧》原书,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但世人一直未能见到其书。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学者期盼这一金刻古本能够现身於世。本文主要从同类正史通例的角度,审视这一所谓金刻本的相关特徵,指出实际上不可能存在这样一部金刻本《旧》,研究事和整理文献,都不必再对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 标签: 旧五代史 版本 金刻本
  • 简介:从唐哀帝天{;占四年(907年)朱温篡唐自立,至北宋赵氏统一全国之前.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统治福建的是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闽国。唐末光启元年(885年),王潮:王审知兄弟随王绪入闽。王氏兄弟依靠崇山峻岭的天然屏障,积极推行“保境安民”的治国方略,“宁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劝谕农桑,招抚流亡,交好邻国,奖励通商.闽中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一度呈现升平气象。

  • 标签: 闽国 铸币 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历史 统一全国 光州固始
  • 简介:<正>黄巢起义失败后,唐朝政府名存实亡,北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农民军和地主武装激烈的阶级斗争,转化为统治阶级内部各个军事集团争夺农民起义果实的混战。当时北方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武装集团:关中李茂贞,河中王重荣,幽州李匡威,蔡州秦宗权,徐州时溥,郓兖的朱瑄朱瑾兄弟,以及朱温(开封,简称汴)、李克用(太原,简称晋)等等。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汴、晋两方,所以初期北方局面,基本上就是汴晋两大势力逐鹿中原、争夺皇权的斗争。王

  • 标签: 旧五代史 李克用 资治通鉴 农民起义 朱温 统治阶级
  • 简介:新说》是初唐时期的一部轶事小说,所谓“”是指梁、陈、北齐、周、隋,并非唐后之。此书原为二卷,分三十门,现存有节录本,其作者是张询古。有的著录以为此书已失传,以为作者是张说、徐铉,都是错误的。《新说》是张询古从“”中选取材料按照《世说新语》的体式改写而成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保存梁简文帝、梁元帝、陈后主、北齐后主的佚诗,还可用于的校勘等。此外,它也是传世的第一部世说体小说,对于研究世说体小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张询古 《五代新说》 唐朝 文学评论
  • 简介:陕西彬县发掘的冯晖墓出士文物,对研究历史、考古、文化及民族关系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出土《冯晖墓志》及墓甬道壁画、彩绘砖乐舞图像作进一步研究:,从冯晖及冯氏家族事迹,探讨冯氏家族的历史、传承及与在朔方一带党项诸部的关系;考释墓甬道束、西壁画、彩绘砖乐舞图像的乐器、乐舞伎,认为表现的是各有“竹竿子”、“花心”及乐舞伎的两个宋代“队舞”的雏形。

  • 标签: 冯晖墓志 冯氏家族 朔方军节度使 彩绘砖乐舞 图像
  • 简介:本文详细考证了时期后唐的官府藏书事业,包括后唐政府对图书典籍的搜聚、庋藏、管理、校雠、雕印等内容,论述了在战乱状态下后唐在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通过史实,使我们感悟出中华文明之绵延不绝,原因有自.

  • 标签: 五代时期 后唐 官府藏书事业 管理体制
  • 简介: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春,永定县知县徐印祖要求本县官民推荐一位居于乡间又年高德劭、子孙满堂的男性,把他树为乡民的楷模,对他“施行乡礼”。“施行乡礼”即接见并宴请年高德劭者以示敬意。此议一出,知情的人都认为非阙凤起莫属。徐知县听闻后,立刻派人邀请阙凤起及其子孙到县城来做客。

  • 标签: 康熙 清朝 知县 历史
  • 简介:词是轻灵要眇的诗体。词人在沉吟之际,常取细雨轻云一类轻柔流动的物象。在晚唐词中,"雨"发挥过较大的文学功能,给词体以微妙的影响。晚唐以前的诗人或借雨之动态抒发个人的感慨,或表现多方面的社会生活,这对词中"雨"之意象,是有影响的。不过时至晚唐,又出现了一些的变化。比如,细雨在李

  • 标签: 晚唐五代词 文学功能 词体 意象 轻灵 社会生活
  • 简介:'制临百司纠绳不法'——唐代的监察机关唐承隋制仍置御史台为监察机关,掌按宪章肃正朝廷,纠弹百官,所谓'正朝廷纲纪,举百司紊失'。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不需要举出什么证据,更不受理诉讼,所谓'但风闻弹事,提纲而已'。自

  • 标签: 监察机关 掌按 唐五代 官制 卿监 太府寺
  • 简介:时期雕塑与绘制真容形成了广泛的社会风气,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僧人道士,甚至在平民百姓中亦颇流行此风。其中雕塑真容多限于帝王。由于此风甚盛,在朝廷中出现了专门的机构与职官,有画直、写真官、画真官、写貌待诏、画院祗候等不同职级,民间亦有专门从事写真的画工。绘制真容的目的有四:即追思与纪念、表彰、供奉与祭祀以及一些其他用途。这种风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受佛、道偶像崇拜的影响,因此帝王与将相公卿之像多安置在佛寺、道观之中,希望能像神佛一样长期得到供奉祭祀。至于民间,则是将其父祖之像供于堂屋,四时祭奠。这一风气对后世影响甚大,甚至在少数民族中亦有影响,实为我国流传至今的画像风气之滥觞。

  • 标签: 唐五代时期 真容 写真 写貌 画院 偶像崇拜
  • 简介:在唐后期经到北宋初期财政中枢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中,虽然唐未曾出现以一名重臣主判三司的个别事例,后梁曾设置建昌宫使、国计使、租庸使分担了一部分财政中枢的职权,但总体上看,唐末、后梁实行的仍然是宰相分判三司制。后唐才正式改行一人专判三司制,但专判人选来源有多途,其职衔称号有多种;任命财政最高长官时,“判三司”与充“三司使”是两种不同的正式职街,轮流使用,但宰相被任命为“判三司”之后也可被称为“三司使”。后唐的一人专判财政三司制显示出较高的行政管理效率,故为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初期所继承。与此同时,专判者的权力逐步增强,地位明显提高。

  • 标签: 五代 后唐 财政中枢 管理体制 三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