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中影公司与好莱坞的分账纠纷已落幕,但其实,每年的34部分账大片并不是观众所能在影院看到的全部进口。在这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引进方式的存在。比如今年的《国王的演讲》、《一次别离》和《艺术家》,它们进入中国不是以分账的身份,而是“批”。到底何为“批”何为“分账大片”,本期请来两位与进口打过多年交道的业内人士,为读者答疑解惑。

  • 标签: 《艺术家》 引进方式 进口片 好莱坞
  • 简介:由北京小马奔腾影业、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发行,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执导的反映地震大灾的影片《倾城》5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电影局副局长喇培康、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电影制片人协会执行理事长明振江、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谷国庆、北京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燕出席了此次活动。

  • 标签: 《倾城》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黄宏 八一电影制片厂 灾难片 人民大会堂
  • 简介:一百多年以来,我们“为什么要去看电影”这个问题总是与转移或分散注意力这些想法联系在一起。即便是今天,在大众的想象中也总是把“好莱坞”和“逃避主义”混为一谈。

  • 标签: 自我治疗 纪录片 救赎 影像 注意力 好莱坞
  • 简介: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独立纪录一直是影视创作中最活跃的疆域之一,也是当下中国丰富蓬勃且硕果累累的一项文化实践。尤其是自DV诞生以来的近十余年,独立创作生长态势旺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制作队伍,出现一个相对稳定且不断扩大的作者群,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频频斩获各类国际纪录大奖,中国独立纪录已经成为许多国际影展中最被期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将围绕国际影展,梳理中国独立纪录的海外传播状况。

  • 标签: 独立纪录片 中国 国际 90年代以来 影视创作 文化实践
  • 简介:这篇文章中,戴维·贺加斯(DavidHogarth)为我们回答了在数字化时代,纪录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它是否仍继续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媒介?如果不是,它将会产生哪些新的制作类型?纪录传统的表达形式将会怎样演变?地点和事件是否仍然是纪录表达的客体?抑或它们会以某种方式让位于“虚拟的”数字模式等问题,对全球化纪录的发展进行了再思考。

  • 标签: 数字时代 纪录片 即时信息 后电视 在线文本
  • 简介:11月29日,由陈木胜导演,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联袂打造的电影《扫毒》全国公映,标志着长达两个多月的贺岁档正式拉开帷幕。该片上映首日全国排映2.2万场,以26.24%的排比位居第一,超越了以25%居第二位的《地心引力》,终结了近期好莱坞影片对市场的统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贺岁档有超过40部影片上映。与往年的欢快气氛不同,今年的12月被华语警匪以及各类动作牢牢占据。从11月29日起到12月底,将有《扫毒》《风暴》《警察故事2013》三部重量级警匪上映。此外,英国黑帮影片《双雄》以及古装巨制《四大

  • 标签: 贺岁档 好莱坞影片 排映 四大名捕 陈木胜 张家辉
  • 简介:<正>《京剧》是央视纪录频道今年推出的一大力作,同《舌尖上的中国》、《故宫》等作品一样,《京剧》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散射式叙事手法,以具象的文化符号作为贯穿因素,从对京剧艺术的曲折历史和京剧伶人们的命运沉浮的描述当中,折射出近代中国的跌宕往事和中国民众在跌宕历史中的真实处境。

  • 标签: 纪录片 解说词 京剧艺术 情感表达 表达方式 近代中国
  • 简介:如果2011年可称作中国纪录产业元年,那么2012年则是中国纪录品牌元年。2012年,《故宫100》《china瓷》《超级工程》《货币》等纪录大片释放出精品的力量,《舌尖上的中国》则是一次品牌的成功建构。继《话说长江》《望长城》之后,中国纪录再一次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制造公众话题,将纪录从小众引向大众,发动一场持续火热的“舌尖热潮”。2012年,中国纪录开始深入进行制作资源整合、播出资源整合,提升现实关注度,规范行业运营模式,拓宽国际传播渠道,将纪录的影响力渗透到全社会的多个领域,创造出超越以往任何时期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舌尖上的中国》等一系列纪录大片的带动下,2012年中国纪录迈出了超乎想象的一大步。

  • 标签: 中国纪录片 作品研究 资源整合 《望长城》 议程设置 传播渠道
  • 简介:毋庸置疑,历史人文纪录由于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相对久远,给史事真相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的搜集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严格把握历史人文纪录的主题以及史料完整性和确切性之后,其视觉表现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所表现的视觉美学观点与风格特征往往决定了纪录的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

  • 标签: 人文纪录片 视觉表现 美学原则 历史 艺术表现力 文献资料
  • 简介:由于纪录自身兼具纪实性与构成性,所以纪录也有可能被用于某种特定意识形态的建构。基于特定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就会出现纪录所建构的特定意识形态与现实情境(真实)之间的一种偏离关系。为了实现影片自身所要达到的宣传效果,宣传性纪录往往通过情感的煽动来转移受众的注意力,将受众从理性的思辨中游离开来,实现意识形态的建构与传达。通过考察发现,宗教情感、伦理情感、审美情感是宣传性纪录比较常见的三种情感控制方式。

  • 标签: 宣传性纪录片 特定意识形态 情感控制
  • 简介: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纪录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认识、理解、评价这些变化,不同研究者从各自角度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提出,纪录理论应该回归作品、回归创作过程、回归观众的接受行为,即建设一种中国纪录本体理论。具体论述中,本文将中国1990年代新纪录的发展与同时期西方新纪录的发展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借鉴西方纪录理论的可能性、必要性,提出了当下中国学界广泛存在的对某些西方理论的误读,以及我们需要面对和清理的其它理论遗产。

  • 标签: 新纪录片 本体理论 真实性 怀斯曼神话 新纪录神话 美学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