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他们他们守候在《无极》首映的政协礼堂外讨要拖欠的薪水;他们会烧掉《南京!南京!》的道具;他们挨揍的次数和罢工的次数等量齐观;他们经常被拍电影的说成"这帮傻X";他们大多数确实素质低下,且没有手艺;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地站在北影厂门口等待挑选;他们大多数等待的只是20元钱的一场戏和一份盒饭;

  • 标签: 演员 群众 生态 道具 政协礼堂 销售员
  • 简介:近年来,“轻景观电影”游走于中国电影市场,这类电影将日常生活景观化、个人情感平面化。轻景观电影淡化叙事逻辑、追求视觉刺激,将日常生活展现为个体尊重和社会关怀的缺失。叙事电影向轻景观电影的转变带来了一种新的观影范式,即对电影的逻辑解读转为感官享受。现象级系列电影《小时代》是典型的轻景观电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轻景观电影对现代都市生活想象的建构,以及观影思维的潜在弊病。

  • 标签: 轻景观电影 日常生活 观影思维 《小时代》
  • 简介:生态电影研究自发轫以来,逐渐形成了生态电影史、生态电影类型、生态电影的哲学本体、生态正义、跨国生态电影研究等数个研究范式。但是生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产品,对其审美特征的研究却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本文试图论证生态电影审美研究的必要性,探讨其学科定位及其主要研究对象。

  • 标签: 路径 生态电影 审美研究 学科定位 研究对象
  • 简介:电影《心花路放》与当下中国社会潮流中“普文二”青年、“杀马特”青年及基腐文化等典型亚文化文本形成了某种“互文性”,影片以平视的姿态挪用青年亚文化的语汇,在表面上对主流文化进行了一场狂欢式的颠覆或反叛,实则只是一次象征性的抗争,最后还是完成对主流文化的建构和修复、回归与认同。

  • 标签: 《心花路放》 青年亚文化 互文性 狂欢 认同
  • 简介:20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致使文化、艺术领域也充斥着商品性、工业性。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在艺术生产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视觉化效果被不断加强,景观已经成为电影的一种特性。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曾针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进行过一系列的批判。在他看来,电影是一种会致使人迷幻的麻醉剂。可以说,电影成为一种实现文化工业过滤的工具。居伊‘德波将其称之为景观社会。

  • 标签: 景观社会 电影 法兰克福学派 艺术生产 视觉文化 文化工业
  • 简介:詹姆斯·卡梅隆编导的《阿凡达》是一部深含对人类生存前景终极关怀的经典生态电影。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西进运动的反思,卡梅隆彰显了对生态整体主义和精神生态圈的观照,使《阿凡达》成为有益于修复地球生态和人类精神的人文资源。

  • 标签: 《阿凡达》 卡梅隆 生态电影
  • 简介:《星际穿越》是一部必须聚精会神才能跟上镜头叙事的科幻影片,因为影片的叙事视角总是在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之间转换;《星际穿越》同时是一部必须脑力高速飞转才能感知导演智慧的科幻影片,因为诺兰的影像叙事基于各种最前卫的科技理论;《星际穿越》更是一部切身关照人类生存的当下境遇,激发观众深刻反思生态环境巨变与未来想象之间紧密关系的影片。

  • 标签: 《星际穿越》 科幻影片 生态环境 未来想象
  • 简介:作为东欧电影的重要板块,政治反思电影的核心话语是“创伤书写”。新世纪以来,捷克影坛在商业消费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语境下,再度复兴了政治反思题材电影创作并赋予其多元化的时代内涵,建构出话语丰富、观念交替、异彩纷呈的“创伤书写”景观。2000—2016年,捷克政治反思题材电影按大致时间线索表现为消解创伤、建构创伤、超越创伤的主题演进态势,并以家庭喜剧、黑色悲剧、青春正剧三种类型呈现出来。

  • 标签: 21世纪捷克电影 政治反思电影 创伤书写 纷呈景观
  • 简介:空间、景观及与此相关的地方、环境、生态等,是一组重要概念及范畴,提供了分析社会文化现象及发展趋向的有利的观察视角,可以将地方感、家园、记忆、认同等议题引向深入。纪录片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或“实录”,其伦理内核集中在如何正确处理被拍摄的人与制作理念之间的关系上。近年的国产纪录片中一些可贵的探讨,是对当今中国最迫切的空间、景观问题的记录与思考:无论是乡村建设与城市景观管理,现代宜居与公共空间的建设才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空间 景观 家园 国产纪录片
  • 简介:数九寒冬,你还在单单靠大衣和长靴凹造型?很不幸,那可就落伍几条街了。今季,原本被大家小瞧的针织毛衣正悄悄成为明星们的新宠儿,哪怕是奶奶级的复古编花大毛衣,照样穿出彩。

  • 标签: 毛衣 针织品 着装 服装设计
  • 简介:一.一个新方向先来看一下这两个场景。它们是两部纪录片新作的开场段落。它们的一些处理方式表明,纪录片与那些实验性的、充满个人风格和政治意图的散文或报告之间的边界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

  • 标签: 纪录片 行为 政治意图 个人风格 实验性
  • 简介:近日,作为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理论工作者之一的刘炘,其27万字的专著《生态电视论》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电视意识论》、《电视重构论》后出版的第三部电视理论专著:也是作者在经历了“意识”与“重构”的思考后,又运用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对人类精神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现状的审视,经过艰辛的理论探索、思考与凝炼后.

  • 标签: 转型 传统 中国广播电视 理论工作者 电视理论 生态现状
  • 简介:里有什么"文化"呢?我的任务是对这部影片作"文化分析",这一点要求我设法显示它所可能包含的"文化"意义.年轻的刑警邰林和女演员刘云各自受到认同的焦虑的牵引,这可以引出霍建起在上部影片(以下简称片,潇湘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1999年联合摄制)中探索过的身份认同问题(1)"邰林心中有难以释然的艺术梦,而刘云则醉心于街头"行为艺术",两人似乎因艺术的缘分而相爱,这涉及高雅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问题;影片外景地位于堪称渤海明珠的大连,主人公的故事也主要发生在这座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的北方名城,这足可以引发当代都市文化分析;而这部大众文化制作却又大量刻画高雅艺术,而这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来看似有某种意义,如此等等.这几方面大概正是影片的主要"文化"内涵所在吧?

  • 标签: 影片 电影制片厂 女演员 霍建起 行为艺术 摄制
  • 简介:爱情电影《远离尘嚣》讲述了年轻貌美的女农场主芭丝谢芭·埃弗登与三个男人——憨厚老实的牧羊人盖伯瑞克、家境殷实的农场主伯德尔德、年轻潇洒的士兵特洛伊之间的爱情纠葛。虽然这部文学巨著被搬上大荧幕很多次,但2015年重新拍摄的电影《远离尘嚣》还是获得一致好评,《纽约日报》评价:"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以一种跌宕起伏的过山车形式去烘托影片中浪漫、质朴的氛围。

  • 标签: 远离尘嚣 生态女性主义 文学巨著 特洛伊 弗登 爱情纠葛
  • 简介:根据印度工商联合会和安永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印度电影产业总产值增长27%,高达到1550亿卢比,其中宝莱坞(BOLLYWOOD)为印度电影净票房贡献了近40%的收入。2017年,在印度共有9部影片取得了高额票房,其中票房收入排在前50名的影片,为印度电影净票房贡献了97.75%的收入,相比于2016年增长11.6%。与印度本土电影的强势表现相反,好莱坞影片在印度电影市场的发展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17年票房收入仅为80.1亿卢比,占印度国内电影的13%的市场份额,2016年为79.5亿卢比[1]。

  • 标签: 印度电影 宝莱坞 文化表征 合伙人 好莱坞影片 票房收入
  • 简介:现在流行的则是斯文味,崇尚的是漂亮、文雅的男士。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以男人为主角或全男人的男性电影,一向崇尚勇敢、大胆、阳刚,甚至粗鲁的男子气和男子味,由此曾造就出一批肌肉男明星如施瓦辛格、史泰龙、巨石强森、冯迪索。然而,"电影时尚风"又变了,肌肉男不再吃香,尽管史诗片、动作片等仍然需要他们,现在流行的则是斯文味,崇尚的是漂亮、文雅的男士。正如美国卫斯里大学电影系主任、著名电影史学家金妮·贝辛格所言:"现在,男人的外表,如同变帽子戏法一样,转瞬即逝,已经从粗犷和强壮转为英俊和优雅。"曾演《断臂山》的杰克·葛伦霍尔给人印象是书卷气十足。但是去年为了拍《波斯王子:时

  • 标签: 肌肉 澳大利亚 两种类型 英国 辛格 蜘蛛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影视文化在娱乐化、平民化的浪潮推动下,开始向草根平民主动贴近.在碎片化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亲民”的标识体现在微电影不受时限地满足观众的品味和口味需求上。微电影的应运而生不仅是社会义化的产物,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标签: 文化生态 电影 范式 传播 21世纪 影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