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正>第三章电影与叙事二虚构故事片1任何影片都是一部虚构故事片虚构故事片的特性是再现一件想象的事物,一段编撰的故事。如果把这个过程加以分解,就可以发现,故事影片包含双重再

  • 标签: 纪录影片 故事片 虚构 故事影片 叙事本文 电影语言
  • 简介:2006年1月。在蔡楚百年诞辰之际,中国文联、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影协在蔡楚的家乡广东潮阳举办了一次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的讨论会上,四位耄耋老人谈了他们各自与蔡楚的交往,刻画出这位电影大师不广为人知的细节,弥足珍贵。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 标签: 蔡楚生 回忆 中国文联 百年诞辰 纪念活动 电影大师
  • 简介:幸福是什么?问一千个人,也许有一千种不同的回答,在我们创排的大型现代锡剧《幸福港湾》中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幸福观,大龄女孩秀儿"能找到自己的爱情就是幸福的",对于秀儿的男朋友来说"能找到事业的支点就是幸福的",但对于秀儿的爸爸来说"女儿能回家吃顿饭就是幸福的",而对于秀儿的妈妈来说"能找到体面的女婿就是幸福的”。我所扮演的吕旭妈“妹”的幸福观最简单,“只要儿子幸福,她就是幸福的”。

  • 标签: 幸福观 扮演 男朋友 女孩
  • 简介:<正>戏剧小品,作为当今最受欢迎的戏剧艺术样式,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和审美需要的热点艺术,因而每每群众演出活动、策划林林总总的专题晚会总是挖空心思要创作出一两个掷声有地的小品来。人们之所以喜欢小品、企盼小品登场,是因为小品在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揭示社会生活本质较之其他的艺术形式都来得更直接、更迅速、更及时。也正是因为小品形式短小、时空容量极为有限却同样能表现思想、观念、情感、意蕴。甚至截取生活的某一片段、某一事件、某一瞬间,其展现得清新自然,有的还"原汁原

  • 标签: 五要素 生活本质 艺术形式 群众文化 审美需要 《实话实说》
  • 简介:本文将重点分析电影《苏格拉底》的叙事线索及其情境设定,通过阐述影片对于柏拉图对话录等经典文本的改编,揭示电影和文本之间既离又合的双重关系,进而表明电影在哲学教化的动态过程中所具有的可能效用。就思想的表达方式或传播媒介而言,古典关注的“思想一文本”模式很可能遭到电影等新媒介的冲击而进行重组。《苏格拉底》因其选材的特殊性更加凸显了冲击的效果。剧中苏格拉底追求真理而鄙弃庸众之意见,反对像修辞家那样奉承民众,结果被雅典民主法庭投票处以死刑。与“哲人之死”形成双关对比的是“电影票房之惨淡”。触及思想的电影必然面临哲人曾经的处境,是选择迎合大众,还是追求真知?就《苏格拉底》而言,教化是其首要旨趣。

  • 标签: 电影 哲学 苏格拉底 罗西里尼 经典改编
  • 简介:本期发表的《留级》,从题材到写法都有新意,但愿这些新意在拍摄完成后是加强而不是减弱乃至抹去了。毕竟,这种现象我们看得太多了。

  • 标签: 留级生 班主任 大海 望远镜 建国 老师
  • 简介:大漠孤烟,黄河峻岭,大自然造就了西部独特的世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前人为大西北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自然,从古至今,这里发生的诸多故事,或悲或喜,都是荡气回肠,富有传奇彩色。

  • 标签: 黄建新 孤烟 冯巩 达式常 牛百岁 金马奖
  • 简介:自古有言,"橘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植根的土壤大大决定着植物生长的样态。在媒介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电影终将走下银幕,遍地开花"的论断在数年前即已不算"预言"。但数百部的产量、30%的票房增速,跨越电影、电视、电脑、手机四屏……并非所有前瞻者都曾预见媒介融合时代的电影创作将以如此多样的方式刺激着电影市场的迅速壮大。

  • 标签: 主旋律题材 类型化 近距离 转型 突围 电影市场
  • 简介:由南京市话剧团和俄罗斯合作的俄罗斯经典话剧《个夜晚》于7月下旬在南京江南剧院成功上演,得到了专家和观众们的高度认可和好评。这部话剧由前苏联著名剧作家亚·沃洛金于1959年创作,主要讲述主人公伊林和塔玛拉的爱情被战争中断,17年后,伊林借出差的机会来到列宁格勒,他难以克制地去找了塔玛拉。重逢时,两人都掩饰着自己的真实情感,每个人都说自己生活得很幸福。通过个夜晚的相聚夜谈,二人逐渐战胜妨碍幸福的心理障碍。该剧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人们对于和平与爱情的渴望。打造这部经典的国外话剧,首先离不开演员们的辛苦努力,舞台上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同样也离不开幕后舞美、灯光、音响等设计师的默默付出。

  • 标签: 创作心得 音响设计 话剧团 夜晚 真实情感 1959年
  • 简介:在将日本电影研究作为一个国别电影研究时,“大众/娱乐”电影往往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却又无法掩盖的重要组成。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战后大众电影导演社英雄(19291992)个人创作生涯两部重要作品《人斩》、《极道之妻》的风格学研究串联起日本大众电影发展中“坚持”与“颠覆”的二元关系,并通过“社之镜”映照出日本大众电影作者们如何在多种类型娱乐生产下有机纳入个人化视角的革新浪潮,且粗线为其标示出电影史学的时间分段。最终力匣掀开日本战后大众电影史和创作研究的书写一角。

  • 标签: 日本战后大众电影 五社英雄
  • 简介:影片拍摄于1967年,曾获第4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提名,第25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等多项奖项,在1975年杂志举行的"历史上最叫座影片"的评选中名列第7.

  • 标签: 《毕业生》 美国 电影评论 叙事风格 剧情简介
  • 简介: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千古,传奇的力量经久不衰。重塑花木兰传奇的电影《花木兰》,创作传奇的过程也是一个传奇。

  • 标签: 《花木兰》 传奇 电影
  • 简介:编剧:亚利桑德罗·阿曼巴马蒂欧·基尔导演:亚利桑德罗·阿曼巴主演:贾维尔·巴登贝兰·鲁达罗拉·杜伊尔斯出品国:西班牙获奖情况:2004年度第六十一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狮奖)及最佳男演员奖

  • 标签: 安乐死 尊严 死亡 生命 权利 深海
  • 简介:提起上影厂著名演员中叔皇,广大观众自然会联想到他的银幕代表作《渡江侦察记》《乘风破浪》《地下航线》《独立大队》《兵临城下》等影片。他身高1米84,魁梧健壮,粗犷伟岸,所饰角色的多样性,构成了他堂堂相貌和突出个性相结合的完美统一。除此之外,多才多艺的中叔皇还为30多部译制片配过音,并在新时期转行导演了数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成为他艺术生涯中又一个的亮点。

  • 标签: 影片 导演 演员 临城 铁牛 男主角
  • 简介:1968年那场著名的月革命爆发时,13岁的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目睹了那些贲怒的大哥哥大姐姐冲上街头,他难免坐立不安,革命很快烟消云散,但革命的中动却在阿萨亚斯心中播下火种,《月之后》是他对青春热血的一次缅不,它描述了几位参与政治活动的理想主义青年的命运,并不是—部美化的自传,阿萨亚斯"更倾向于将青春看作是故事灵感的源泉。"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主演:ClementMetayer、LolaCreton、FelixArmand、LeaRougeron、HugoConzelmann类型:剧情上映日期:2012年11月14日月革命之后的青春期事情的发展原本毫无确定性,这种情况持续了若干年。然后在1968年月之后,事情的可能性多得数不清,多到让人既恐惧又兴奋的程度。也就是在这一年,奥利维耶·阿萨亚斯(OlivierAssayas),这位出生于1955年的电影导演,成长为一名成年人,一名艺术家。2005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月之后的青春期》的书,他计划的第一步由此开始实施。这本书影射了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根据这本书他写成一部剧本,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却像魔法一样,唤起了我们对于一个遥远时代的同忆,这个

  • 标签: 高中生 时代 青春期 后革命 电影导演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