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影响国民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的最直接因素并非产值增长,亦非居民收入增长,而是积蓄增长.居民文化消费与积蓄增长负相关显著,这一"规律"在全国及31个省域普遍成立.假定2014年全国居民文化消费与积蓄之间的比值保持历年最佳关系,文化消费总量应增至现有14915.39亿元的1.48倍,达到22034.63亿元.居民收入比也在背后起到一定作用,假定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比保持历年最佳值而居民积蓄率不变,同时文化消费与积蓄之间的比值亦保持历年最佳值,文化消费总量应增至现有值的1.64倍,达到24426.07亿元.这就是当前扩大文化消费的"应然"增长目标.

  • 标签: 文化消费 居民积蓄 负相关性 差距检测 增长测算
  • 作者: 徐少成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形象地将唱腔与伴奏比喻为“唇齿相关”,一语道破了演员与乐队的紧密关系。一段唱腔,而伴奏却很拙劣,怎能称其为好?只顾伴奏华丽、俏皮,而唱腔疙疙瘩瘩不顺畅,更不能算作好唱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古装情景剧《武林外传》讲述了明代一客栈中的几个性情各异的年轻主人公之间的亲情爱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返观《武》剧这个喜剧文本的建构,一是建构引人发笑的情景,通过特定情景的滑稽处理,从而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二是建立在表演艺术基础上,主要靠演员表演,靠夸张的表情和形体动作;最重要的是依赖于互文关系所引起的联想、戏仿、杂糅,并通过这种互文关系的揭示,实现喜剧的解构效果。本文将借助互文(intertextuality)理论对《武林外传》进行解读,以求从新的视角审视这部情景喜剧,挖掘其喜剧的解构效果。

  • 标签: 《武林外传》 互文性 互文关系 喜剧性 特定情景 表演艺术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探寻室内设计与舒适的关系,为舒适的室内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 标签: 室内设计 舒适性 自然化 环保化
  • 简介:中国民间文化集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于一身,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蓬勃开展,民间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民间文化的概念与特征以及民间文化保护的必要出发,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为载体,探讨如何将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教育。

  • 标签: 民间文化 艺术设计 教学实践 课程资源 文化保护
  • 作者: 谷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歌唱犹如演奏‘人体乐器’,其中有其内在的声学原理”,这一观念已经引起声乐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人体乐器”的物理声学的研究并不多见,通常声乐专家对歌唱技术的表达或评价往往以主观判断与感性经验为主要依据。笔者以为:主观评价和感性经验对声乐固然有效,但借鉴声学手段、运用声学原理研究声乐,可以辅助声乐学科更好的发展。本文拟从歌唱的“人体乐器”观念,“骨传导”的原理对歌唱的影响,声带闭合张力与气源气压的协调三个方面,阐述歌唱中声学原理运用的问题。
  • 简介:基层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也是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将社会效益放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这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文章将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

  • 标签: 基层群众文化 队伍建设 基层文化部门
  • 简介: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图》是20世纪最早的风俗画,具有新时代的开拓意义,在题材内容上打破了传统文人画阳春白雪脱离现实自我封闭的状态,用概括、简约、幽默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并融入文人画思想诗、书、画、印,绘制了34幅形象各异、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图,作品意境新颖、画风简约、耐人寻味,具有划时代创新精神。本文针对《北京风俗图》的绘画表现形式,从简约的构图、生动的人物造型、幽深的意境几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了其折射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北京风俗图 艺术表现 独特性
  • 简介:民间小戏研究在民国时期是依附于文学史、俗文学和戏曲史框架而存在的,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本体性研究受到遮蔽和影响。然而,随着不同学科、视野的介入跟进和研究的深入发展,民国时期不仅为民间小戏研究在理论建构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刘师培、王国维等创立的研究范式及学理形态,对后世民间小戏研究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总之,民国时期的民间小戏研究不是完全的被动式的依附,而是依附中有建构,建构寓于依附之中。

  • 标签: 民间小戏 理论研究 依附性建构 民国时期
  • 简介: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现代舞台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主要研究了现代舞台灯光的观赏设计,旨在使舞台灯光与舞台表演的结合更加完美,在此基础上,舞台表演的效果也将更加显著。

  • 标签: 现代舞台 灯光 观赏性
  • 简介:摘要逆向考察法是一种很优秀的史学方法,对于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很有启发。许多史学工作者在自觉不自觉之间就运用了逆向考察法,本文从分析冯文慈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逆向考察》一文着手,阐述逆向考察法在中国古代音乐研究中的重要

  • 标签: 逆向考察法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
  • 简介:音乐人才资源与音乐文化市场的发展紧密相关,音乐人才资源培养质量越高,社会就业的前景越明朗,音乐文化市场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审视音乐人才资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社会人才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总结有效策略,解决现实问题,为多元音乐人才资源培养模式提供可行思路,加强音乐人才资源培养与社会就业的紧密度。

  • 标签: 音乐人才 资源培养 社会就业 关联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俄罗斯戏剧大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耶夫雷诺夫曾认为其自身所处的时代是最反剧场的时期,即便是戏剧自身也不具剧场。作为对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戏剧反剧场化主张的回应,20世纪出现了重现剧场的趋势。“剧场”这个在戏剧、绘画乃至社会学领域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词语自18世纪以来就受到了众多学者和理论家的研究及阐发。本文对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理查·谢克纳(RichardSchechner)、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Sennett)及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Fried)等人对于剧场的理解和这一概念在艺术史和社会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做出了对于剧场衰落与回归的理解和判断。

  • 标签: 现代性 剧场性 社会学 隐喻
  • 简介:本文在对А.П.契诃夫的剧作《樱桃园》作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从价值值变角度出发对主要人物“价值话语”的话语结构和话语价值消解方式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它们的文本效应——相对于价值预期的“势差”——是剧作《樱桃园》喜剧构成的基础,藉此把握剧作家在喜剧体裁建构过程中的话语策略。

  • 标签: 契诃夫 《樱桃园》 人物话语 价值 喜剧
  • 简介:<正>“戏剧”一词由“戏剧”而来,是一目了然的事。作为文艺部门,戏剧的特性在古希腊就已经有所规定。沿用下来,戏剧一词在欧洲文化人士笔下,一向没有离开本题。但是现在就连汉语新闻报道,也通用它的世界的“借义”。譬如一个国家发生政变,过去用直译的“苦迭打”(法文coupd′état),现在通用“戏剧”来形容了。这和“戏剧变动”

  • 标签: 黑格尔 戏剧性 戏剧理论 历史哲学 德意志 十八世纪
  • 作者: 陈晓丽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舞台技师与舞美设计师是对立统一,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打一个比方,舞美设计师如同建筑设计师,而舞美技师则如同一名建筑施工员,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工作的目标一致,但是工作分工则不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后,为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传承保护与发展,繁荣我国文艺事业,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戏曲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期我们聚焦戏曲艺术,邀请戏剧专家、学者为中国戏曲的当代发展提供思路和构想,刊发新生代戏曲编剧新作,关注戏曲舞台老将新秀、新创剧目以及审美新风范等,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关注。

  • 标签: 中国戏曲 “现代性” 地域性 传承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地方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