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作者: 郭迎春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在十多年的文化馆工作中,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声乐演员,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声乐学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能成为演员的就更少了。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艺术本是抽象的,它没有具体形象的标准来衡量,所以一个人内在的气质很重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表演状态文化气质与形象塑造高惠彬说到表演状态,首先要搞清楚这状态指什么?一般来说是指演员表演素质的舞台体现,真实、自然、松弛、动作有机等等,它是对演员是否进入到正常创作状态中去的一种判断,譬如紧张、做作、动作缺乏逻辑性等等就会妨碍形象创造。这是演员从...

  • 标签: 文化气质 形象塑造 生命状态 精神气质 文化素质 人物性格
  • 简介:演员气质具有可变性,而其文化修养对气质可变性起着重要作用。演员要创造不同气质类型的角色就应该提高综合文化修养,提升自身艺术气质,加强气质可变性。演员的文化修养指的不仅仅是所受教育程度或学历高低,而是包括演员专业能力,知识底蕴,生活素养、思想德行等诸多方面。

  • 标签: 气质可变性 角色创造 文化修养
  • 简介:笔者拙作“浅谈“收头”在京剧锣鼓点中的独特作用》在《中国京剧》2009年第10期刊出后,先后接到来自北京、上海、泰州、长春等地专业京剧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的来电和来信,问及诸如“双收”、“尖板”等京剧锣鼓的由来及其打法和用法。因此又撰成此文,有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 标签: 用法 《中国京剧》 业余爱好者 独特作用 工作者 锣鼓
  • 简介:从闽剧、到传奇闽剧,不难发现,林瑞武先生执着地以福州人自有的戏剧样式,连缀出一个闪动着福州地方文化气质的福州男人系列.然而,剧在整体剧式样貌上完全不同于前二者,表现出了剧作家明确、清晰的戏曲美学观念,那就是他近年来对戏剧与文学关系深入思考的结果."作为戏剧的文学与作为文学的戏剧"是迥乎不同的,戏曲文学不是一般的文学样式,它的文学性应融合、融化在戏剧(曲)性里,反对戏曲一般文本意义上的文学化,强调戏曲的戏剧性、传奇性与民间性,重视戏曲的舞台性或可演、可看性.因而,首先在文人题材的选择上,必然关照、注重其传奇性、可看性,既能显现出人物自有的文人禀赋又能使情节好看、奇特,即着重于文人性与传奇性、民间性的交融,真正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这不能不说是剧作家对自我的一个艰辛挑战.可以说,剧有着丰富文人形象,丰富福州男人形象,丰富闽剧样式的重大"企图".

  • 标签: 《闽都游子》 闽剧 戏曲文学 民间戏剧 文人戏剧
  • 简介:在国产电影日趋通俗化的今天,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如一部严肃文学作品般脱颖而出。导演程耳以自己的美学本能创作出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并将其个人风格发挥到极致,颇有解读的空间。这部以民国黑帮头领陆先生为切入点的电影,绕不开其时动荡不安的历史环境,全片宏大厚重,史诗气质显著。本文试从叙事技巧的角度分析该片的史诗性特点,包括非线性剪辑与镜头运用两个方面,以此探讨其史诗气质的发生和营造。

  • 标签: 《罗曼蒂克消亡史》 史诗性 叙事技巧 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