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夏颖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有非物质民族文化的消失,或许引不起广泛的注意,但当成批的非物质民族文化群落都在相继消失以后,人们才会幡然醒悟。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正使生物圈内的民族文化种类在递减,文化生态的毁坏是人类历史的最大悲哀。众所周知,自然生态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损耗,已使人类面临着种种困境,但民族文化中非物质资源的减少,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丙贵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8-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达斡尔族的乌钦、哈肯麦两项民间艺术是本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达斡尔族的长篇乌钦《少郎与岱夫》堪称经典史诗,可与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赫哲族的《伊玛堪》相提并论。达斡尔族的哈肯麦舞蹈《唤春的乌茹热》曾在全国的群星奖比赛中荣获大奖,在赴日本大阪慰问演出受到国际友人高度赞誉。2006年,乌钦、哈肯麦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达斡尔族乌钦表演艺术家色热被列入乌钦传承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渐升温,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革新思考又有了新的碰撞。昆剧发展中继承和革新的成功契合使昆剧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发展生机。从“肯定文化特性”、“促进创造性”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继承大

  • 标签: 昆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特性创造性
  • 简介:"哈拉虎"是现存于今的古老民间地方戏曲种之一,它流行于鲁西北阳信一带,以演唱者手拿的伴奏乐器而得名,在阳信民间及阳信周边县市村庄曾广泛演唱和流传,盛时曾达到妇孺皆知,老少喜欢的地步。然而,由于当下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经济大潮的影响,"哈拉虎"的发展仍旧不是很顺利。因此,探讨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哈拉虎"的保护采取新策略迫在眉睫。

  • 标签: 阳信 地方戏曲 保护策略 鲁西北 多元文化 哈拉
  • 简介:扎巴拉人居住在横跨厄瓜多尔和秘鲁两国的亚马逊丛林里。亚马逊丛林是世界上极具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扎巴拉人或许是最早生活在这里的族群之一。在西班牙占领之前,这里曾有过包括另外39个群体的族群,而现在扎巴拉人是这一族群仅存的最后代表。他们在亚马逊河流域的中心发展了一种异常丰富的口头文化,以记载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这可以从他们拥有大量的动植物词汇以及他们对森林中的药用植物的医学实践和知识得到证明。这种文化遗产通过他们的宇宙论、神话、仪式、艺术实践和语言得以表现。事实上,他们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神话和传说的载体,讲述着民族和整个地区的历史。

  • 标签: 文化遗产 文化活动 亚马逊丛林 亚马逊河流域 生物多样性 厄瓜多尔
  • 简介:新媒体时代用数字影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保护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数字影像技术保护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优势、拍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数字影像 海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播
  • 简介: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

  • 标签: 非物质遗产 中国历史发展 人类 中国传统文化 独奏乐器 情感交流
  • 简介: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四川灾后旅游重建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建议从加强川剧产品的开发,采取适当的定价策略,拓宽川剧营销渠道,加强川剧的促销力度,通过展演、网络媒体、出版物、开展学校普及教育等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川剧,扩大川剧的知名度,使更多的群众得到愉悦,受到教益。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剧 旅游目的地 营销组合
  • 简介:“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研究:政策、实践和理论反思”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会议以“行动”和“反思”为主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跨文化思考,作为生活方式的整体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的保护、重构当下利用、法律政策思考,实践研究路径的新探索等多个维度的问题,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本土化转向的趋势。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动 反思
  •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剧”传承发展面临传承人的保护难题以及受众和市场的萎缩.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加强楚剧等湖北地方戏曲的传承应秉持“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理念;充分落实戏曲传承政策,让政策产生红利;把传承人作为楚剧保护的核心;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楚剧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法治建设为其保驾护航.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剧 传承 创新
  • 简介:2017山西省文化扶贫剧目展演中,晋剧《暖冬》在太原星光剧场首演。大大的转盘、高高的山路,转盘旋转成村舍、蔬菜大棚,人在屋顶背躬演唱,听着个体晋剧念白,同时会有普通话集体出现,小生演员的演唱旋律中糅入了须生唱法,老生演员又会唱起三花脸腔调,舞台上人最多的时候会出现三四十人,歌伴舞多次呈现……看着舞台上演出,听着音乐配器,一切都感觉新鲜。

  • 标签: 扶贫歌伴舞 晋剧暖冬 暖冬观后
  • 简介:南音原称弦管,是我国古代音乐中保存最丰富、最完整的古老乐种之一,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千年文化的积淀,使之集元曲、弋阳腔、昆腔之特点于一身.并与闽南民间音乐有机融合,风格古朴委婉,于南派民乐独树一帜.可谓“一曲南音唱千年,千年南音如一曲”。南音干百年来广泛传唱于泉州为中心的闽南语系地区,并流传至台湾、港澳和东南亚等地.是世界各地闽南人联系的精神纽带。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音 中国民族音乐 传承 中国音乐史 闽南人
  • 简介:创新艺术扶贫举措构建和谐文化探索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特别是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这些指示精神体现了中央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它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 标签: 创新艺术 文化魅力 扶贫 政府工作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简介:山西戏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是公认的戏曲大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早在宋金元时期,山西就是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的活动中心。明清两代,这里又是梆子戏的重要发祥地。因此,山西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国内外许多戏曲专家学者历来都把山西看作考察研究中国戏曲历史的宝地。山西戏曲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多一广"。三多,就是戏曲文物多,戏曲剧种多,戏曲名家多;一广,就是流布区域广,几乎流遍全国。一、戏曲文物多山西地上地下都发现有大量珍贵的戏曲文

  • 标签: 中国戏曲史 元杂剧 宋金元时期 曲文 山西人 牛桂英
  • 简介:在我国现当代戏剧史上,黄佐临无疑是一位很有贡献、很有特色的戏剧家。今天来纪念佐临一百年,我们要很好地继承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遗产。他是一个很权威的戏剧家,在创作实践方面很有贡献。他的戏剧修养很全面:既擅长创作,又擅长理论;在创作实践方面,能编、能导,早年还能演;在对戏剧历史和理论的理解、把握方面,他颇能贯通中西,又能融会各种流派。

  • 标签: 喜剧精神 黄佐临 遗产 精华 情结 简论
  • 简介:“非遗”保护近年来深得国家重视,作为传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方小戏,其发展状况大多举步维艰。这类“非遗”想要传承的关键便是创新。政府的政策性创新是营造良好的传承环境,其自身的内容形式创新则是根本核心源动力。

  • 标签: 创新 非遗保护 淮安淮剧
  • 简介:民歌在羌族的文化发展和传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羌族的民歌他们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直接表现。它包含了羌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羌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羌族音乐的传承模式可以划分为“点、线、面”三方面的完整结合,从而突出“人、音乐、环境”三者的融合。本文拟分别对羌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羌族 民歌 保护 传承
  • 作者: 王力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在我国,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我们应该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以发展旅游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做到保和用的完美结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四川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生动地记载着巴蜀大地的历史,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然而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些传统文化艺术逐渐被人们遗忘,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保护对象。本文通过对四川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旨在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使更多的人自觉参与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从而为后人展示丰富多彩的古蜀文化与人类文明。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文化 文化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