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1912-1995),原名金韵之,著名的话剧演员。戏剧大师黄佐临的夫人,当代导演黄蜀芹的母亲。祖籍安徽婺原(现属江西),出生于上海,1930年在天津中西女中完成高中学业,毕业时用英文原文演出莎士比亚的《如愿》,担任女主角罗莎琳。后在北平燕京大学就读,取得学士学位。

  • 标签: 丹尼 金韵之 话剧演员 戏剧艺术 表演艺术 生平事迹
  • 简介:<正>不同的民族因文化背景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心理;不同的文化心理的密集组合.会产生出不同气质的剧院和观众.一切戏剧表现的是关于人以及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因此,戏剧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中国话剧从一开始就接受西方精典戏剧.一批中国新文化先驱积极介绍和翻译西方的名家名剧,譬如,莎士比亚、易卜生、

  • 标签: 奥尼尔戏剧 《悲悼》 文化心理 现实主义 莱维尼亚 观众
  • 简介:无论是在前苏联,还是在现在的俄罗斯,尤里·古林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去过莫斯科的人都知道,花园街上的马戏团现在已更名为古林马戏团,以作为对这位马戏丑角大师的永久性纪念。尤里·古林或许天生就与马戏有缘。其父亲弗拉基米尔·古林是位作家,早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滑稽短剧,并为丑角演员们编写了许多精辟的台词。也许是受父亲影响,尤里·古林自幼就喜爱马戏,并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马戏

  • 标签: 丑尤里·尼古林 马戏丑
  • 简介:最近在纽约大学研究戏剧的孙惠桂君得悉中央戏剧学院和山东大学今春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奥尔学术讨论会,特地给中央戏剧学院奥尔研究中心寄来奥尔的独幕剧《至真的爱》复印本,以表示对我们的研究工作的祝贺与支持。这是我们长期以来渴望得到的研究资料,现存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编辑部又将它译成中文,发表在这个刊物1987年第四期上面,并让我有先读为快的机会。我代表奥尔研究中心对于关心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的这些国内外的同行表示由衷的感谢!

  • 标签: 奥尼尔 中央戏剧学院 学术讨论会 山东大学 大学研究 研究资料
  • 简介:斯坦体系传到中国,成为话剧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演剧指南。建国后,斯坦体系也开始在戏曲界流播,要求演员运用它来演戏。从那时(50年代)起戏曲界对斯氏的接受,就发生了一些矛盾,但由于当时政治气氛较紧,演员们有不同意见和抵触情绪不敢直说。

  • 标签: 戏曲程式 戏曲演员 演员们 行当 戏曲界 拼出
  • 简介:佐临和丹老师在国立剧专李乃忱(三届)佐临和丹老师在国立剧专,是1938年初夏到1939年暑假。那时还叫国立剧校,大约只有一年多时间,可是由于他们为人诚挚,治学严谨,在同学们心目中,留下非常淳朴的印象,使人终身难忘。佐临和丹在国立剧专,用的名字是...

  • 标签: 国立剧专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表演艺术 训练方法 基本训练 戏剧艺术
  • 简介:评剧塑造了一个非同于一般的匈奴英雄贤王,在他的身上有着游牧狩猎民族粗犷豪放,易于发怒,带着野性的一面,又有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一面,因此他的爱,他的恼,他的怒与众不同,带着鲜明的个性.羡慕中原文化,爱诗词,喜文墨,使他易于亲近接受中原文化,因此这一个贤王更易于走进蔡文姬.初相遇,他听懂了蔡文姬琴声中的悲愤,看到了文姬胸中的敌意,同时,一个通晓音律的胡人引起文姬的注意.

  • 标签: 亦可信 可爱亦可 左贤王
  • 简介:一西德·霍华德(SidneyHoward,1891—1939)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剧坛是个富有传奇色彩和多方面造诣的艺术家。他既是一战期间的战斗英雄、王牌飞行员,又是广大读者喜爱的战地记者,小说和新书评论家。在戏剧领域,他创作的十余种剧本,有浪漫的诗剧、滑稽诙谐的喜剧,也有追求舞台

  • 标签: 现代美国 女权 美国戏剧 西德 先驱者 《榆树下的欲望》
  • 简介:尔在谈《大神布朗》时曾说:“我要让神秘的气氛渗透人物的身心内外,赋予他们一种意义,迫使这种意义通过他们自己都不理解的语言、象征和动作表现出来。”1926年此剧在纽约公演后,观众反映晦涩神秘,要求他修改。他回答说:“我要在剧场里表现的就是这种神秘,”如果进行修改,“那将是非戏剧性的索然无味的东西。”

  • 标签: 奥尼尔 布朗 性格 成因 动作表现 戏剧性
  • 简介:正值春节期间,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女子大跳板》的十多位女将,却在地中海北岸风景如画的蒙特洛市马戏大蓬里奋力拼博。第22届国际杂技马戏比赛在这里举行,我有幸再次担任比赛评委。十多个国家的二十二个节目经两轮激烈的角逐,中国《女子大跳板》再创辉煌,荣获"金小丑"最高奖。闻名于世的"杂技国王"——摩纳哥大公国雷埃大公亲自将金光闪

  • 标签: 蒙特卡洛 再创辉煌 杂技艺术 跳板 女子 节目
  • 简介:论《啊,荒野!》———为第七届全国尤金·奥尔学术研讨会作廖可兑1931年,尤金·奥尔在完成《悲悼》三部曲的改编工作以后,也许是感到精神负担过重,想得到心理的松驰,于是接着写了《啊,荒野!》这个剧本。评论家们指出,《啊,荒野!》(1933)是奥尔...

  • 标签: 尤金·奥尼尔 理查德 学术研讨会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密勒 现实主义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