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明崇祯间氏凌霞阁刊本《洁溪集》,收有维杂剧《春明祖帐》和《云壑寻盟》各一出。两剧虽各自独立,但前后勾连,写出了知识分子在末世社会寻找精神寄托和理想出路的情形,带有明显的时事性和自传性,而且曲辞精丽,使事妥帖,能在短出中陡起波澜,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此两剧均未见曲目着録,亦未见学者关注,故为之校点整理,并略作介绍和分析。

  • 标签: 明杂剧 茅维 春明祖帐 云壑寻盟
  • 简介:文章从大文化的角度,研究如何从图像语意的角度去认知羌族文化,借助于语言学家的语意学研究方法,提取象征羌族文化的羊角纹的视觉图像语意,并从民族文化融合的视角解读羊角纹,从而实现对羌族羊角纹的创意设计。

  • 标签: 羌族 羊图腾 羊角纹 视觉图像 创意设计
  • 简介:始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坐南向北,舞台进深7.7米,宽7.7米。单檐十字歇山顶,戏台内部装饰性的异形斗拱结构巧妙。台上可见残存的钉孔、铁钉和铁环,应是当时悬挂帐幔的遗迹。民国十年(1921)曾进行扩建。新中国成立后重修,恢复原貌。

  • 标签: 东羊村 东岳庙舞 临汾东
  • 简介:任何一门艺术,都必须在艺术的长廓中找到自己的美学定位。这是它藉以存身的基本理由。黄梅戏的历史较短,大体是伴随着乡镇劳动阶层的崛起而产生,踏着近人文明进步的节拍而走入现代社会的。故此,它基本属于一种开放型的民俗艺术。由于它主要发生发展在湖北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亦不失为吴楚文化的一代尤物。有人把它视为一股“山野吹来的风”,一朵“春日溪头荠菜花”,一位

  • 标签: 黄梅戏 开放文化 美学定位 剧目 剧种 基质
  • 简介:1932年10月某日,庆奎新戏《煤山恨》首演。听着名字,大家都觉得新鲜,其实之前也有原型,叫做“明末遗恨”,是由十六铺新舞台排出来的,算是新型京戏的一声,在江南非常火爆,但其中主角崇祯归做工老生应行,京派老生吃不消这么狠派的作用,数十年都没人敢动。直到庆奎拿起了它,彼时庆垒已红透京城,庆兴社推出的剧目也部每每爆满,人们对庆奎信心很足,再加上演员阵容强大,庆夸饰崇祯,郝夺臣饰多尔衮,李慧琴扮皇后,范宝亭扮李闯王、李洪备扮王承恩、吴彦衡扮李国桢、芙蓉草扮皇娘。所以,首场也是座无虚席。

  • 标签: 《煤山恨》 演员阵容 多尔衮 老生 崇祯 剧目
  • 简介:1936年,庆奎的嗓子完全坏了。通过好几家医院的中外医生诊断,他患的是"咽喉癌",声带完全坏了,不能张开闭拢,声音发不出来,说话的时候还有一点点沙哑的声音,不过很费力气。庆奎辍演后,派艺术一时之间在舞台上消失了。他也是心灰意冷,终日沉醉大烟不能自拔。在1938年时,一个机会引起了他的注意,促使了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那就是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

  • 标签: 高庆奎 咽喉癌 李和曾 金仲荪 堂会戏 李玉茹
  • 简介:善学努力,前辈赏识在父亲的照拂下,少年期间的庆奎其实还算一帆风顺,虽未少年成名,但顺利拜名师,顺利登台表演,算是入了戏门。直到他17岁倒仓,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关口。这是谁也帮不上的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而他也果真争气,倒仓期间不间断学习,不丧失学戏的热情,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当走过倒仓期,声音的条件还是没有恢复完全,所以一度充当“挟着靴包进后台”的配角,多是三四路的行当。虽说他的老师多,会做的戏多,一时间各班争聘,搭班机会很多。但庆奎从不止步于此,他去配戏更是为了学戏。一场一场戏下来,也许有人是在蹉跎岁月,但于庆奎来说,每一部戏都在成为自己的加分项。越是逆境,越能看到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庆奎就在这样的逆境中展示出强大的心胸与毅力。

  • 标签: 少年期 不间断 逆境 时间 气度 胸怀
  • 简介:藏族的音乐中存在着复合调式,这使得藏族音乐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色彩也由此变得丰富多彩。

  • 标签: 藏族民族音乐调式复合调式
  • 简介:首届艺术节期间,北路梆子《我的挠汉》在山西大剧院小剧场上演。这是一部充满了地域风情的戏,挠的场面,以及朔风、窑洞、槐树、枝桠与天空稀疏交错的背景都构成了一种粗犷的地域表达,这与忻州'晋北锁钥'的地况地貌相吻合。绵绵、青青、愣愣三个人,从民国一直演到改革开放以后,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一生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悲欢离合,聚散有定。青青与绵绵有情,愣愣心仪绵绵,又对青青有救命之

  • 标签: 义纠缠 情义 戏曲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