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正>澳门话剧与中国话剧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早在三十年,本澳第一个话剧团“艺联”(香港、澳门艺人联合组织)成立后,虽然活动时间不足半年,但搬演了多个大型剧目,如《武则天》、《日出》、《雷雨》、《茶花女》、《明末遗恨》和《巡阅使》等。自那时起,传统的现实主义一直是澳门话剧的主流,甚至话剧界经历了八十年的复苏期,到了九十年,由于澳门的经济发达及对外开放等客观的社会因素,话剧活动以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之势蓬勃成长(虽然澳门至今没有一个专业的话剧团体),这表现在剧社的数量以倍数增长及演出剧目的增加,为九十年澳门多元化的戏剧风格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一时期的澳门戏剧一

  • 标签: 澳门话剧 校园戏剧 九十年代 戏剧艺术 现实主义 剧本创作
  • 简介:一、背影透视谈论九十年的中国电影,不可忽视在此以前发生的两件事:第一是19882月,《红高梁》(张艺谋导演)荣获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是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取得一系列成绩后达到的第一个高峰,据统计,当年共有三十二

  • 标签: 中国 九十年代 发展 电影事业 市场 精品战略
  • 简介:十年中国现代剧场艺术理论概观及其特征焦尚志所谓中国现代剧场艺术理论,是指以中国话剧剧场艺术为研究对象,能够反映现代戏剧观念与审美意识的戏剧理论。同中国话剧文学相比,中国现代剧场艺术的发展是比较迟缓与滞后的。而受剧场艺术实践制约的中国现代剧场艺术理...

  • 标签: 现代剧场 三十年代 舞台美术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剧场艺术 理论概观
  • 简介:戏剧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重要的文艺形式全面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生活由此变得如同戏剧。造成舞台延伸进入生活、戏剧与生活交融混同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时的革命意识形态。革命意识形态赋予六七十年代戏剧以"现代性"品质,也最终促成了戏剧的僵化。

  • 标签: 戏剧 革命 舞台 延伸
  • 简介:论九十年英国小剧场的生命力孙建秋英国戏剧事业的繁荣,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渊。1576伦敦建造成第一座剧院以后,不到廿万人的伦敦就有廿多个剧团,英国人对戏剧有着浓厚的兴趣,看戏被视为一种高雅的享受。历史上曾出现过数次戏剧繁荣时期。但从文艺复兴...

  • 标签: 小剧场 观众 九十年代 英国戏剧 戏剧演出 审美心理距离
  • 简介:1990后的美国如同其他国家一样,至为显著的成就之一就是举办各种性质的戏剧节。把许多在地理上和文化上相距甚远的剧团聚集起来百花齐放,这种方式确实比那些经典传世却又孤芳自赏的形式更具有吸引力。戏剧节提供人们一个良好机会,在非常简约的时间段内一览无余地欣赏各种戏剧演出,尽管这些演剧在他们自己的家乡几乎俯拾即是,但人们必须支付昂贵旅行费用,才有可能获得观赏的机会。事实上,这种观赏戏剧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人们若欲观赏慕名已久的演出,只需要果敢地参与戏剧节活动即可。诸如此类的戏剧节都有一个传统的主题,在这里艺术家们可以分享新的戏剧观念,观众们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表演方法。但随着艺术家们追求一种只着重于视觉刺激的戏剧节风格,人们已逐渐担心泛滥成灾的戏剧节,终将导致戏剧艺术多元性的匮乏与失调。

  • 标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戏剧节 美国 戏剧演出 艺术家 百花齐放
  • 简介:在六十和七十年代里,美匡发生的政治大动荡无疑给当时众多的剧作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在八十年里,美国国内形势相对稳定,美国的戏剧反映时代特点的发展趋势也显然相应地削弱了。另外,戏剧多年来一直是为城市所垄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必然受到城市生活急遽变化的影响,由于票价的暴涨,当代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不乐意通过看戏来了解周围的世界了。

  • 标签: 戏剧发展 八十年代 美国人 城市生活 七十年代 相对稳定
  • 简介:<正>近年来,苏联文坛发生了引入注目的变化,戏剧部门尤为显著,剧院的经营管理体制作了改革,剧作家、批评家和戏剧工作者对戏剧创作和理论批评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的剧作和批评作了回顾和总结。在1986苏共二十七大和第八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召开前后,随着苏联社会生活民主化进程的加速,戏剧家们的反思尤为深刻,批评尤为大胆,苏共领导人利加乔夫也在《戏剧》杂志上发表文章,参加讨论。这些思考与论争必将对苏联戏剧事业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一、对苏联戏剧创作现状的

  • 标签: 八十年代中期 七十年 新浪潮 戏剧性 无冲突论 剧作家
  • 简介:《干戏七十杂忆》是一本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回忆录,其作者胡导教授是一位过九旬德高望重的长者。该书以醇厚而平实的笔调、丰富翔实的资料生动记述了他自上世纪三十年起学艺、从艺七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并以此为贯穿线索,

  • 标签: 曹禺剧作 出版 演出 史料价值 人生经历 回忆录
  • 简介:邢建昌在《文艺报》(2000.12.5)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90文学理论发展始终缠绕着对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学理论如何可能的追问,这既是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如何可能这一学科反思的自觉意识在中国问题中的落实,也是中国的文学理论走向学科建设的标志。那种学步于自然科学、按照自然科学的学科规范及方法旨趣建立起来的社会科学.以普遍性意义的理论框架来指导自己的经验研究.知识性、客观性、规律性是其基本特征。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艺 学科反思 追问 文章 自觉意识
  • 简介:一、剧场建设热潮和政府行政对策日本的现代戏剧进人20世纪90后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1991海湾战争的爆发,空前的“泡沫经济”崩溃,大量不良债权引发的金融危机使日本步人漫长的经济低迷期。由此,80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以年轻人为主的“小剧场热”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

  • 标签: 现代戏剧 90年代以来 日本 20世纪90年代后 概论 “泡沫经济”
  • 简介:万笑南在《上升的明星?堕落的女星——1920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第二期)一文中,对当时上海电影女明星的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当时的电影女明星首先被文化精英们赋予了重要了使命。“国产电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它们开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电影有传达知识的真能力,它通俗易懂,因而具有比书本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一小部分文化精英对电影女演员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非但不再将其置于‘倡优’之地,而且还期望她们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先锋,是肩负起教育大众的责任。

  • 标签: 国产电影 女明星 文化观照 上海 文化精英 社会改革
  • 简介:20世纪30戏曲改良思潮又一次形成,它是晚清、辛亥革命和五四前后戏曲改良的继续。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这一思潮又呈现了新的特点,国内外戏剧界参与的广度、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比以往的改良都有所拓宽和深化。

  • 标签: 1930年代 戏曲 改良
  • 简介:精神分析学对20世纪30的中国剧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左翼戏剧界从文艺社会学的视角检视之,为30跻身于剧坛的左翼剧作者创设了借鉴的文化策略,也给左翼外剧作者的创造性接纳提供了堪可鉴戒的参照,而左翼外剧作家将之纳入多元化接受、创造性融汇的范式中。概言之,精神分析理论已渗入到剧作家的主体心理与艺术实践中。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剧作家 接纳 重构
  • 简介:王勇在《戏剧文学》(2009.2)上发表同题文章,对90戏剧受到更多的批评、质疑和否定,特别是在启蒙问题上被指为“断裂”提出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90戏剧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国民性批判方面、在揭示人性异化、追求爱情自由等方面,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坚持了五四以及80的启蒙精神。文章分几个层面进行了阐释。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戏剧文学 封建专制主义 国民性批判 人性异化 爱情自由
  • 简介:20世纪80,人们再次开始思考,音乐创作要用什么样的形式在新时期展现,是继续用传统的技法创作出数量更多的音乐作品,还是探索音乐创作的新路。在探索音乐创作现代化时,如何让人们接受现代音乐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以钢琴为例,钢琴音乐创作与中国音乐文化相结合,如何扎根于中国焕发出生机,是思考研究的一个对象。

  • 标签: 20世纪 80年代 钢琴 中西 音乐技法 融合
  • 简介:中国的话剧与电影在20世纪30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交集与碰撞。在双向互动中,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转折,即从缺乏现代意识,落后于时代和大众的纯商业产品,转型为具有启蒙精神和现实主义品格的新兴艺术;而话剧在影响电影创作的同时也得到了观念、方法、技巧上的反哺,两种艺术样式从此开始了紧密的同步的发展。

  • 标签: 话剧 电影 左翼戏剧 软硬电影之争 观念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