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鼓舞是鼓与舞蹈的结合,鼓作为民间鼓舞的核心物,由于不同的样式、不同的背带方式以及在舞中不同的位置,构成"鼓"与"舞"不同的鼓舞关系,呈现出不同的民间鼓舞形式。本文选取安徽怀远地区的花鼓灯、山东商河地区的鼓子秧歌和陕西横山地区的老腰鼓三个典型鼓舞进行对比分析,尝试通过"鼓"与"舞"的关系辨析,归纳出鼓舞表现形式的关系模式。

  • 标签: 鼓舞 关系模式
  • 简介:岭南民间舞蹈专场《风从岭南来》是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风从岭南来》的创作思路及编创心得的总结,回顾岭南民间舞蹈创作的过去,在总结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岭南舞蹈创作之路,并建立对岭南舞蹈文化更为深入的认知。

  • 标签: 《风从岭南来》 岭南舞蹈传统 身体文化遗产 传承 发展
  • 简介:近代社会,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国家权力的不断下沉,使原本在民间社会中自娱自乐、表达自我信仰的舞蹈形式也沾染上了浓厚的"权力技术"色彩。本文以湘西花垣县董马库村的接龙舞为研究个案,实证国家如何"在场"于民间舞蹈之中。研究结果表明,民间舞蹈中国家与民间的关系并非国家单向的作用力,而是呈现出一种双向的互动,国家征用与塑形民间舞蹈的同时,民间社会也巧妙地利用国家符号复兴自己的舞蹈文化,表达自身的诉求。

  • 标签: 民间舞蹈 国家在场 接龙舞 双向互动
  • 简介:过去50年来,剧场艺术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剧场正面临着告别传统,锐意革新的时代。导演、演员、学者和观众在面对传统戏剧的文本、结构、定义等方面,产生了大量的质疑,创新的戏剧形态携带着当代主义的思潮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不断冲击着固有的审美方式,甚至挑战观众的“权威”。

  • 标签: 剧场艺术 当代 实境 舞蹈 传统戏剧 新媒体技术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舞始终作为风格性舞段,在中国舞剧中充当着性格舞的角色。直到1987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建立后,民间舞逐步实现了由节奏动律到动作乃至形象创造的、由“代表性”走向“主题性”的转变。

  • 标签: 中国民间舞 20世纪90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院派 乡情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