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唐朝(618—907)宫廷穗乐舞研究始于1957年,其主要目的是为寻找失去的舞迹重建唐乐舞文明。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唐宫廷蒜乐舞形成的历史因素、文化背景,并依据唐传日本之古乐舞谱,重建唐大曲《春莺啭》。据此实例,以拉邦舞谱书写记录全舞,以现代科技录制影像。透过文献,再以拉邦及刘凤学动作分析语汇,描述舞者身体“型”之塑造、动作内在企图、动作质感、空间结构等舞蹈元素中所展现的文化内涵。综合以上各项文献,建立新的舞蹈文本,提供研究案例参考。

  • 标签: 蒜乐 大曲 春莺啭 拉邦舞谱 拉邦动作分析 雅乐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然而对于乐舞文化而言,却是一个中外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代。来自外族、外域的大量乐舞,以从未有过的规模通过民族迁徙、商贸往来、宗教传播等各种渠道频繁、多向地传入中原,并生息、繁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 标签: 中原扁壶 魏晋南北朝 胡夷乐舞 文化交流
  • 简介:高丽乐是起源于古代韩国,后来传到中国和日本的一种音乐,属于中国隋、唐代的七部伎、九部伎和十部伎。日本仁明天皇年间(公元823—849)把日本的外来音乐分为左方乐和右方乐,左方乐就是唐乐,右方乐就是高丽乐。高丽音乐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外国民族音乐的影响,因而在高丽乐里面融合有中国乐(唐乐)和西域乐等外来民族音乐。本文将以历史角度探讨高丽乐里面的中国音乐,

  • 标签: 高丽 西域 天皇 乐舞 唐代 国民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稽考、逻辑推理及考古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坐、立部伎”的产生时期这一存疑提出了新的观点。

  • 标签: 立部伎 唐代 隋代 新论
  • 简介:唐玄宗的乐舞观是较为成熟的。在其统治的前期,他清晰认识到乐舞与政治的关系,能够灵活而节制地使用乐舞,使其对政治环境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唐代音乐造诣最高的帝王,玄宗对乐舞的艺术性有极深刻的认识。他不仅承认乐舞的娱乐作用,将其作为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肯定乐舞自身的审美属性,使之从政治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唐玄宗乐舞观的文化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他能使乐舞为政治服务,成为巩固统治、促进君臣团结的手段;另一方面,他提高了唐代乐舞的艺术水平,推进了唐代胡汉文化的交流。

  • 标签: 唐玄宗 乐舞观 文化意义
  • 简介: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璀璨的时期,作为唐代音乐舞蹈文化的典范——唐燕乐乐舞,历来受到音乐学家的重视,并被音乐学家潜心研究。在唐代燕乐研究中,对“坐、立部伎”的研究不乏其人,其中,关于“坐、立部伎”的性质曾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也是唐代音乐舞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此试作大致的梳理与考证。

  • 标签: 唐代音乐 音乐舞蹈 性质 音乐学家 舞蹈文化 燕乐
  • 简介:原始人来说,生命的过程和宗教的信仰是一体化的进程,这一进程中每一节点的呈现,便是宗教仪式,其中的舞仪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由于舞蹈直接与生命相关,因而它便成为具有神奇功能的一种运动,也就不可避免的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意义。该文从发生学的角度描述并阐释了原始舞仪中生命的轨迹,应该能够为舞蹈史、舞蹈创作和舞蹈批评提供一些“奠基神话”式的舞蹈资源。

  • 标签: 舞仪 原始舞蹈 宗教仪式 表演形式 民间舞蹈 性爱舞蹈
  • 简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日渐缩小。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各少数民族传统民俗舞蹈也经历着从乡村民俗广场舞蹈的"游艺性"到城市剧场舞蹈"演艺性"的功能和形态的转变。本文试以傣族孟连宣抚礼仪乐舞为例,解析孟连地区傣族传统民俗舞蹈"剧场化"形态的嬗变。

  • 标签: 孟连傣族 宣抚礼仪乐舞 剧场演艺性 嬗变
  • 简介:本文结合台湾刘凤学教授重建唐乐舞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气息运用、基本体态、动态特征、服饰的特殊性等几个层面展开论述,梳理出三种最常见的身体形态和颇具共性的动态特征,阐释了刘凤学唐乐舞训练与表演在姿态和运动轨迹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特色,并总结了刘凤学舞蹈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内在的审美追求,及其对唐代乐舞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的有益探索。

  • 标签: 刘凤学 唐乐舞 训练与表演 特征
  • 简介:汉代的画像砖、石,是盛行于汉代中期建筑石料与墓穴石壁上的雕刻画。其刻画内容涉及范围之广博、内涵之丰厚、雕刻技艺之精湛、布局之俊美,至今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上至反映豪门权贵车骑出行、庖厨宴饮、歌舞百戏、对奕蹴鞠,下到展现百姓农耕生产、放牧渔猎、机织冶

  • 标签: 乐舞百戏 石刻 歌舞百戏 历史和艺术价值 建筑石料 农耕生产
  • 简介:本文拟从唐人酒筵行令的《抛球乐》到宋代宫廷《抛球乐队舞》和流传到高丽后的变容,来说明中韩两国在宋代与高丽时期乐舞的交流概貌。宋代宫廷队舞中有《抛球乐队舞》和《打球乐队舞》,顾名思义,它们都是来自生活中的抛球和打球。但它们是如何从生活

  • 标签: 高丽 宫廷 宋代 乐舞 流传 生活
  • 简介:说起“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人们就会想起壮丽的冰山大川。雪域高原;那兰天白云、草地风光,更有香火缭绕的藏传佛寺和迎风招展的五色轻幡,在人们心目中构筑着神秘的佛界净土,令人无限神往。人与自然的高度谐和,成为这块生生不息圣土的不蝎追寻、人生感悟和艺术源泉...

  • 标签: 珠穆朗玛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文化 西域 西藏自治区 珠峰
  • 简介:鉴于非职业舞蹈教育目前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在非职业舞蹈教育中倡导“快乐舞蹈”理念的观点,并分别从舞蹈艺术的愉悦性、非职业舞蹈教育的现状以及素质教育的呼唤三个方面论证倡导“快乐舞蹈”理念的必要性。

  • 标签: 非职业舞蹈教育 快乐舞蹈 理念
  • 简介:世界经济一体化,人类世界不同区域、国家、民族间的文化接触以及影响是当下及今后的文化生态;在如是的文化生态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的共兴共荣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而达成这一愿望需要的是对异文化的包容精神。作为文化表征的艺术文化,不仅应体现文化的包容性,也应彰显艺术本身的包容精神,由此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的同存共兴竭其所能。故而本文拟从三个层面展开讨论:首先简析中国唐代乐舞兴盛及成因;继而探讨文化的包容性;之后讨论艺术表征文化的包容性。

  • 标签: 多元文化 艺术表征 文化包容
  • 简介:古龟兹即今新新疆库车、沙雅、轮台、拜城、阿克苏一带地方。龟兹立国很早,约在西汉时期,文献记载最初为《汉书·西域传》,龟兹国王都延在(今库车一带,后改为苦叉,后又称库车),该书记载:“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南与精绝(尼雅),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杆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能铸冶有铋。

  • 标签: 乌孙 龟兹 汉唐 高丽 西域 西汉时期
  • 简介:中亚与我国中原乐舞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殷商时代即已开始。古代乌孙、龟兹都是中亚乐舞艺术极有代表性的古国。这里所指的“中亚”是属小范围的前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塔吉克五个共和国和我国的新疆库车一带。但在古代,它们的国界和版图都有不同的变迁。乌孙今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而龟兹则为我国新疆库车、阿克苏一带的地方。从它们的乐舞艺术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或能对中亚整体的乐舞轮廓逐渐清晰,并对它们的演变、与中原的交流以及流布的踪迹,有更深一步的探寻。

  • 标签: 乌孙 龟兹 中原 汉唐 塔吉克 高丽
  • 简介:本文是对戴先生在“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上的讲话的学习体会,作者以戴先生的讲话为座标,从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的历程进行了观照。其一是:平等的舞蹈价值观。其二是:回溯的舞蹈方法论。其三是:统一的舞蹈本体论。其四是:完整的舞蹈系统论。其五是:多元的舞蹈发展观。

  • 标签: 平等 灵感 返本开新 统一 完整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