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音乐教育基础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期借鉴西方工业文明基础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建制。当今人类社会已开始出现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型,音乐教育也必然开始出现转型,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第二次建构。在此转型中,中国音乐教育与中华文明归复(归属与复兴)以及文化身份建构是具有方向性问题。因为在新轴心文明时代如果中国音乐教育不考虑中华礼乐文明参照,中国音乐教育必然失却自身文明立足点,乃至迷失自身而成为西方文明音乐教育肤浅仿效者。同样,在反思工业化所带来生态危机音乐教育之时,西方也在考虑音乐教育建构中文明归复,正如当今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讨论兴盛,它是对希腊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返本开新。

  • 标签: 工业社会 生态社会 礼乐文明 实践哲学 轴心时代
  • 简介: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有礼乐文化、礼乐文明之论,但对礼乐文化、礼乐文明内涵却见仁见智,有以文化模式论,有以文化体系论,不论何种认知,都不能脱离两个基本概念,这就是礼和乐。礼乐文化重要标志在于国家意义上乐与礼制仪式相须固化为用,具有体系化、等级化、多类型、多风格特征,以礼仪用乐诸种形态诠释礼乐观念、礼乐思想、礼乐制度内涵和意义。言说礼乐,首先是依礼制有仪式诉求,据礼制仪式类型设计乐制类型形成整体意义,以彰显乐之多功能性存在。当礼制仪式用乐理念固化,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时段不同会有所差异,但三千载一以贯之存在当无疑义。探讨礼乐思想、礼乐观念、礼乐制度、礼乐文明,我们既要从礼、礼制、礼制仪式整体进行把握,又要从礼制仪式类型与乐制类型对应,从礼乐形态、礼乐本体、与礼乐相关制度等层面进行认知。在礼乐意义上,这礼与乐为并置互融关系,不如此会导致礼乐概念泛化,甚至以礼代乐。中华文化传统中历朝历代均有依不同仪式类型用乐理念,从国家到民间都有仪式用乐诉求,周公开创国家礼乐制度与礼乐文明,成为后世圭臬并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 标签: 礼乐文化 礼乐文明 功能意义 仪式诉求 仪式仪轨礼乐形态 上下相通
  • 简介:当代社会,新技术进步不可避免地对曲艺创作和表演带来冲击、诱惑和影响,尤其是处于信息传播速度空前迅捷和信息爆炸时代,新技术、新思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各种艺术门类。曲艺作为一门深受大众喜爱艺术,面临着新挑战。怎样借力新技术进步从而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思考问题。

  • 标签: 曲艺创作 技术进步 表演 信息传播速度 信息爆炸 艺术门类
  • 简介:<正>在秦腔发展史上,恐怕没有人能否定易俗社作用和贡献。这个成立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戏曲艺术团体,由于发起人与主事者文人身份、文人理想与文人艺术理念,使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秦腔班社,文人"载道"与"言志"传统被很好地传承,即用老百姓喜闻乐见、有深厚群众基础地方戏秦腔这一载体,来承担唤醒民众、救正人心、启迪民智之大"道"。

  • 标签: 易俗社 戏曲创作 艺术理念 孙仁玉 主事者 范紫东
  • 简介:总标题为“世界音乐考古大会”国际音乐考古学会第八届研讨会暨第四届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年会,在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管理办公室和中国音乐学院资助下,于2012年10月21—25日隆重召开。会议前三天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行,后两天则移师北京,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主办,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管理办公室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承办。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音乐史学会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高等教育区 音乐考古
  • 简介:当前高师声乐集体课已经表现出种种弊端,从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效果来看,声乐集体课出现是高师声乐教学倒退,因为无论从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从师生认同感上都远不及一对一声乐个别课;从宏观来看,高师声乐集体课是一种在高校扩招之后对声乐专业教学模式形成冲击背景下缓冲剂,而这正是该课程设置根本原因,其特殊诞生背景注定了这门课程必将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缩小、艺考热降温而寿终正寝。

  • 标签: 高师 声乐 集体课
  • 简介:一、孙文明1二胡音乐特征所谓江南音乐风格是指江、浙一带民间音乐。其旋律细腻、流畅、柔美、清婉,而人们风俗习惯和思想情感,具有浓厚江南生活气息。因为时代生活使作品都具有表达内心世界为主倾向,因此在二胡演奏风格上形成了具有抒情性特点。但这抒情又包含着鲜明个性色彩,孙文明抒情富于劳动人民本色,它更直截了当,带有原始力

  • 标签: 美学意蕴 音乐特性 二胡 文明 抒情性 音乐风格
  • 简介:如果说农业文明艺术从深层看包含对农业文明礼赞,传达自然对人类恩赐,赞美人与自然和谐,那么,席华作品表达显然不是对工业文明赞美,而是工业文明给人类留下巨大烦恼。这些烦恼有的表现为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环境伤害,有的表现为对人类身体伤害,有的表现为对生命本身伤害。在席华作品中,伤害几乎无处不在。不要以为席华是工业文明逆子,恰恰相反,席华对工业文明充满深情。

  • 标签: 桂林花桥 巴别塔 在席 孤独者 生存环境 材质
  • 简介:长期以来,东西方音乐差异性关系被拟定为“落后”与“先进”关系,这使得双方不能平等对话。中国、印度、阿拉伯同属东方文明,哲学(包括宗教哲学)与语言是文明精神与思维方式核心价值所在。在东西方哲学系统关照下,东西音乐本体观、音乐语言观、音乐类型及历史建构属于不同文明体系中建构。未来世界音乐发展,有赖于东西方音乐文明互识、互动,以对话达到相互认同。

  • 标签: 音乐本体 音乐语言观 音乐类型及历史 东西方哲学 对话
  • 简介:<正>在商业演剧背景之下,出于市场竞争需要,大多数文明戏社团不仅借取了海派京剧"连台本戏"演出形式,还不断地搬演海派京剧"连台本戏"中一些所谓"淫戏",其主要剧目包括:《刁刘氏》、《果报录》、《双珠球》、《双珠凤》、《文武香球》、《珍珠塔》、《玉蜻蜓》、《三笑》、《珍珠衫》、《武

  • 标签: 双珠球 果报录 民鸣社 演出形式 珍珠衫 玉蜻蜓
  • 简介:音乐教育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事业命脉。30年代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发展最有成效阶段。萧友梅说过:“西洋音乐进步全凭讲究音乐教育。”他担任同立音专校长后,音乐教育生涯达到人生巅峰时期,短短几年将学校建设成远东第一流高等音乐学府,开拓了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模式道路。

  • 标签: 音乐教育模式 西洋音乐 萧友梅 专科学校 文化事业 教育发展
  • 简介:关于音乐社会功能问题李岚清编者按:1995年10月20日,李岚清副总理来我院视察工作。在与学院教师、干部代表座谈时,岚清同志对音乐教育及我院改革和发展问题作了重要讲话。这里发表,是讲话部分内容(经岚清同志审阅)。标题为编者所加。我们认为,李副...

  • 标签: 社会功能 音乐起源 国民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李岚清 美术教育
  • 简介:近来,微博几乎成为了娱乐圈各路英雄好汉PK擂台,不过,12月15日郭德纲却让它发挥了不一样功能。他通过微博向北京电视台,向观众媒体,向全社会为四个月前自己不当言论进行了还算是比较诚恳道歉。郭德纲在微博中说,自己重感冒发烧,深夜就医。药水一滴滴注入,思绪万千。古云:前半夜想想自己,

  • 标签: 道歉 社会 艺人 浮躁 北京电视台 郭德纲
  • 简介:音乐社会学是关于音乐与社会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社会存在具体形式对音乐创作,表演和欣尝影响科学。音乐社会学研究音乐文化和它有史以来类型、音乐活动不同种类(专业、业余、口头创作)、不同社会环境内音乐交流思想特殊性、不同社会集团音乐需求与趣味形成、音乐作品表演诠释规律性、音乐作品通俗性与流行性问题发展普遍规律。艺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科学,其中包括音乐社会学,首先为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美育实际任务而致力于审美力形成机制学术研究。

  • 标签: 音乐社会学 音乐作品 音乐文化 审美力 社会集团 口头创作
  • 简介:<正>所谓音乐社会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音乐与社会相互关系科学。日本音乐社会学家吉崎道夫认为:“音乐和我们社会生活之间有着多种多样交叉关系,从而产生种种社会一音乐现象。许多学问都与这些社会一音乐现象研究有关。其中力图从社会角度对这些社会一音乐现象进行探讨和加以阐明,就是本来意义上音乐社会学。

  • 标签: 音乐社会学 音乐现象 比较音乐学 日本音乐 音体系 音乐美学
  • 简介:多少年来,关于莫扎特天才与命运问题一直萦绕在诗人、音乐家和学者们脑海里。岁月流逝,人们在已往诗意传说背后,看清了这位勤勉而坚强音乐家真正品质。正如同莫扎特自己表述那样:“人们认为我艺术创作是轻而易举得来,这是误解。没有人象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时间和心血,没有任何一位著名大师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过。”

  • 标签: 艺术创作 交响音乐 主部 七和弦 音乐体裁 终曲
  • 简介:在欧亚草原这个广大地理区间,如何进一步对草原游牧制度以及草原历史活动中音乐贮存进行多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是一个需要接续重要课题。秉持“人类是在相互关系中而不是孤立地营造他们各自文化”观点,重思文明与文化关系,以图对大草原由东往西不同地域、历史语境中不同族群所共享“双声”现象及其研究作出再思考。

  • 标签: 文明 文化“双声” “呼麦-潮尔” 草原音乐 音色中心
  • 简介:<正>引言以往对琵琶音乐研究虽也有时涉及到曲谱、演奏者、创作者与创作方式等方面,但主要还是对音乐本身及乐器进行研究。由于任何一种音乐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一定社会背景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要深入研究琵琶音乐,就不可能脱离它社会背景。本文试图对琵琶音乐(包括现存传统乐曲和近现代创作乐曲)社会背景,以及这些背景因素对音乐影响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由于音乐与社会联系首先是与社会中人联系,本文将把琵琶音乐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中几个演奏兼创作群体民间艺人、文人、近代知识分子和现代专业演奏者作为主线,分别探讨他们社会身份、演奏琵琶目的与场合,创作方式与传承方式、演奏与创作乐曲,以及这些乐曲在表现内容、音乐型态与风格等方面所受到以上社会背景因素影响。

  • 标签: 社会背景 音乐 琵琶 近代知识分子 背景因素 创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