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四)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之结构体制,乐器形态及二者相互关系之总体上审视。涛、陈济略、黄锦培诸君,在创建乐队过程中之创作、设专职指挥、乐改等思路和实践,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原中央电台音乐组(“中央广播乐团”)之国乐队,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专业民族管弦乐队。创业者们,在卅年代草创时,已悟到乐器配置范围这个要点。他们在组队时“扩大乐器配置

  • 标签: 民族管弦乐队 中央电台 刘天华 中国近代史 民族乐团 结构体制
  • 简介:听到涛先生去世的噩耗,我感到意外,感到悲痛。今年3月1日,’95国际华夏器乐展演年“闵氏艺术世家音乐会”上,先生的老伴和他的儿子,用轮椅推着他到剧场。先生代表南京乐社,代表他个人,向我们全家祝贺献词,赠送花篮,其动人场面犹历历在目。不料,此次竟成了最后一次见面,最后一次谈话,最后一次握手……1956年2月,我调至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担任民乐组组长的涛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他向我介绍了学校的教学情况,谈及民族音乐事业的未来。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先生留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学识广博,是位热情的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五十年代,我系师生经常下乡、下厂体验生活,同时进行慰问演出。先生为此组织了师生民乐队。他出演二胡独奏,还参加重奏、合奏,为演唱伴奏。他与我合作演出的曲目有:二胡三弦重奏《十八板》;二胡三弦钢琴三重奏《击鼓催花》、《普安咒》;小合奏《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变体新水令》等。当时,涛先生兼任南师工会主席。他组织教职员工中的京剧爱好者,参加京剧小组。聘请京剧教师,每周周末,教唱排练,有时还演出。被誉为“南胡圣手”的先生还有一手高超的京胡伴奏技艺,他邀请徐诚旅先生拉京二胡,我弹三弦,为大家伴奏。工会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

  • 标签: 民族音乐 《春江花月夜》 钢琴三重奏 教职员工 南京 遗响
  • 简介:涛教授是国民党"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创始人之一,曾任该团团长兼指挥.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建设发展上发挥了开创性的作用.他在传统民族乐器特别是二胡的演奏与教学研究上造诣很深,他的专著填补了中国民族音乐在该领域的空白.

  • 标签: 甘涛 中国民族管弦乐 二胡 《江南丝竹音乐》
  • 简介:本文只是我经过一系列调查、学习、分析、研究之后,结合自己的领会和揣度,力图对王品教授的教学经验作一个粗略的小结,并尝试剖析一个成功的范例(王品教授对才旦卓玛的教学),来作为对王品教授一系列教学成果作具体总结的开始。我院声乐系王品教授是一位德高...

  • 标签: 民族声乐教学 发声法 美声唱法 藏族民歌 演唱技巧 声乐艺术
  • 简介:在服装品牌BangBang发布的2013年春季新品画册中,姜拉身着休闲、随意的运动装,和人气乐团CNBLUE成员成员们一起散发青春能量,为大家带来夏天的阳光和活力!

  • 标签: 服装品牌 成员 人气
  • 简介:一、引言在中国戏剧黄金时代的元杂剧(170种)作品中,以众所周知的道教人物吕洞宾作为剧中人物的杂剧(以下简称为“吕剧”)现留下六种,即是谷子敬的《城南柳》、岳伯川的《铁拐李岳》、范康的《竹叶舟》、贾仲明的《升仙梦》、马致远的《岳阳楼》和《黄粱梦》。其中,在《岳阳楼》、《城南柳》、《升仙梦》三个剧中,吕洞宾均扮演点化者,但是被点化者都不是“人”而是“树精”,于是笔者拟透过作品所内在的道教内丹的、气、神论的分析,来集中探讨这一理论体系在剧中的表现过程。

  • 标签: 元杂剧 吕洞宾 戏剧结构 道教 “精、气、神”论 神仙学
  • 简介:江苏省京剧院著名小生杨小卿,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姜妙香先生的入室弟子,从艺巳58年,1992年9月中旬,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小生,自筹资金进京举行专场演出,以纪念姜妙香先生百岁诞辰。71高龄的杨小卿先生,以‘铁嗓钢喉”的美名享誉海内外,他在21日和22日的晚会上,分别演出《玉门关》、《罗成托兆》和《监酒令》,《白门

  • 标签: 专场演出 姜妙香 京剧表演艺术 监酒令 罗成 入室弟子
  • 简介:珍是广东汉剧当代旦角表演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梁珍生于1938年,广东省梅县松口人,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52年进入福建上杭木偶汉剧团,1954年参加梅县艺光汉剧团,拜师钟熙懿,主攻青衣、花旦。

  • 标签: 广东汉剧 闺门旦 表演艺术 表演程式 梁素珍 唱腔艺术
  • 简介:<正>戏曲大师阿甲先生曾经说过,"以戏曲特点反映现代生活必然有所扬弃,有所批判,但还要有唱,念,做,打。客观的内容不同了,戏曲的虚拟和程式也须随之改变,它原有的特点也要有新的发展,这便是戏曲艺术的否定之否定,也可以说是戏曲虚拟程式在新的条件下

  • 标签: 外国戏剧 中国戏曲学院 一桌二椅 战宛城 唱念 罗密欧
  • 简介:陈铭志先生在长期治学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由黄自、贺绿汀、丁善德、桑桐等人数十年摸索、推进、建设并逐步形成的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教学、科研与创作三位一体的学科品格,正是建立中国特色作曲与作曲理论体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论,因此,他毕其一生为之不懈奋斗付诸实施。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并努力奋斗,他在作曲理论特别是最为艰深的复调音乐教学、研究和创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领导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跻身于国内外同类学科先进行列。值此校庆90周年之际,深刻缅怀追忆胨铭志先生及其学术经历和丰厚成果,无疑将对上音建设一流学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陈铭志 作曲与作曲理论 复调音乐教学与研究 复调思维 对位风格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国音乐史的著作不断增多.除大同小异的通史著作外,也有部分佳作在音乐史的研究视角、领域及方法上另辟蹊径,不仅仅局限于通史的叙述,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视野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历史、分析历史,犹如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著名音乐理论家周畅先生,博稽文献、探赜索隐,本着打井不止,广、新、深、的史学研究原则,著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一书.

  • 标签: 周畅 《中国现当代音乐家与作品》 史料 研究视野 学术观点 审美体验
  • 简介:我院民乐系主任林聪教授,应邀于2005年11月16日在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进行专题讲学活动。前排左三为林聪教授,左二为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余其伟教授。

  • 标签: 爱乐乐团 交响乐团 音乐会 匹兹堡 天津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