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德国作曲家马克思·尔是十九世纪末欧洲乐坛一位颇具个性的作曲家.他在浪漫派这一主调音乐盛行的时期,特例独行地沉浸于复调音乐创作天地.他的音乐既是对早期复调音乐的一种“复古”,同时也是即将到来的二十世纪复调音乐复兴的一个“先兆”.在晚期浪漫派这一过渡时期,他的出现无疑对音乐创作风格的演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作曲家代表性复调作品的研究,尤其是他作品中对位与和声的关系,探询其在浪漫派风格下的复调音乐创作.

  • 标签: 晚期浪漫派 半音化和声 对位 赋格
  • 简介:对于大多数从事音乐理论研究的中国人来说,高利圣咏不过是“似曾相识”,除了八个教会调式和无固定节拍等几个总体特征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圣咏的其他情况。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给我国的音乐理论,特别是音乐史学理论的研究造成了损害,因为高利圣咏不止具有宗教文化的职能,而且还是成功地孕育出西方艺术音乐的胚芽与温床;它不止是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客体,是一种在闹中取静、超世脱俗的,不受节拍惯例及和声概念束缚的纯旋律艺术,不了解

  • 标签: 圣咏 艺术音乐 教会调式 交替圣歌 音乐史学 音乐理论
  • 简介:<正>《彼得·兰姆斯》这部歌剧是库赛维茨基基金委员会委托布里顿写的。1942年,布里顿请求斯莱特为他编写台本;那时,题材内容已初步明确:故事情节将发生在阿德布,主题是克布在长诗《自治渔村》中所描述的

  • 标签: 布里顿 歌剧 酒店 暴风雨 自治 霍布森
  • 简介:……亲爱的聪,我们很高兴得知你对这一次的录音感到满意,并且将于七月份在维也纳灌录一张唱片。你在马耳他用一架走调的钢琴演奏必定很滑稽,可是我相信听众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你的信写得不长,也许是因为患了重伤风的缘故,信中对马耳他废墟只字未提,可见你对古代史一无所知;可是关于婚礼也略而不述却使我十分挂念,这一点证明你对现实毫不在意,你变得这么像哲学家,这么脱离世俗了吗?或者更坦白的说,你难道干脆就把这些事

  • 标签: 钢琴演奏 马耳他 傅雷 古代史 哲学家 生活中
  • 简介:1829年门德尔逊二十岁的时候到苏格兰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他的书信充分表达了他是多么的被那美丽的乡间景色和令人难忘的充满历史气氛的地方所感动啊.所有他的这些印象都反映在他的作品里面了,那就是作品56号A小调“苏格兰”交响乐和“赫布里德群岛”(或称

  • 标签: 赫布 长途旅行 里德 音乐评论家 德国作曲家 华格纳
  • 简介:<正>一部演出两个多小时的大型歌剧,场上的人物始终只有两人——男主角涓生和女主角子君——这是歌剧《伤逝》最显著的特点。因此,歌剧界的同行们戏称这部新歌剧为“二人转”。两位主角以大段的咏叹调和

  • 标签: 正歌剧 《伤逝》 咏叹调 二人转 涓生 鲁迅小说
  • 简介:默虽然初版于1970年,但全书逻辑缜密,真知灼见,俯拾即是,其对现阶段中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书中提出的为什么需要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审美体验、识谱及音乐脱盲等观点,结合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 标签: 音乐教育 哲学 审美体验 识谱 音乐脱盲
  • 简介:德国作曲家布缪勒(FriedrichBurgmueller,1806—1874)为儿童创作了3本钢琴练习曲:Op.100,Op.105和Op.109;其中Op.100的25首是最常用最受初学钢琴者欢迎的。布缪勒的创作风格在作曲手法上继承了古典传统,在情调上却带有浪漫色彩,因

  • 标签: 钢琴练习曲 音乐表现 布格 四分音符 弹奏 创作风格
  • 简介:伦敦维莫音乐厅(WigmoreHall)近日任命保罗·吉尔迪亚(PaulKildea)为其下任音乐总监,以接替即将在2003年退休的威廉·林恩(WilliamLyne)。

  • 标签: 伦敦 维格莫音乐厅 总监 保罗·吉尔迪亚
  • 简介:作为一种音乐文体,必定包含着文与乐两方面的因素,如刘勰《文心雕龙》在解释乐府这一文体时曾指出:“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律;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作为音乐文体的曲,与诗词一样,也包含着文与乐两方面的因素。而文与乐的结合,具体体现在曲文字声(声调)与腔(旋律)两者的关系上。本文即就南北曲曲调字声与腔的关系问题作一些考论。

  • 标签: 南北曲 曲调 《文心雕龙》 关系问题 文体 诗词
  • 简介:<正>《卢克齐娅·博尔贾》是带序幕的二幕歌剧,唐尼采蒂作曲,意大利文台本由费利切·罗曼尼根据维克特·雨果的同名悲剧写成。剧情发生在十六世纪初的威尼斯和费拉拉。

  • 标签: 威尼斯 意大利 剧情 母亲 同名 十六世纪
  • 简介: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文化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世界音乐的贡献,除了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外,还发表了诸多音乐论文,并流传于世.他是19世纪欧洲音乐美学的先行者,从他以后,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作曲家相继展开了活跃的音乐批评活动,由此丰富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思想,因而舒曼的音乐思想既在当时具有代表性,又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某些见解,直至今天,对于我们而言还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舒曼 《阿贝格变奏曲》 创作特色 浪漫主义 主题 调性
  • 简介:音乐是心灵的声音,大凡真正的艺术家一定都是拥有赤子之心的人,都用一双孩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贝多芬曾说过:“只有发自心灵的才能真正进入心灵。”而《梁的钢琴小曲选集》正是儿童时代他纯真心灵自然感受的涓涓流淌。

  • 标签: 钢琴 贝多芬 选集 艺术家 音乐 感受
  • 简介:古斯塔夫·马勒创作最后一部作品时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正如他的“精神上帝”也纠缠着他的个人悲剧。马勒常说:“交响曲必须反映整个世界”,但他无法预料他自己的世界有一天会在自己耳边轰然倒塌。

  • 标签: 马勒 第十交响曲 雷默 创作 作品 精神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社会上学习音乐的热潮火如荼。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这是国民素质得以提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正确引导社公学习音乐的热潮,使之健康地发展,真正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是摆在音乐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21世纪社会音乐教育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 标签: 音乐工作者 音乐教育 傅雷 风景 标志 提升
  • 简介:小议劳特《西方音乐史》新版中的几个新视角周小静《易经》中真的有"二进制"思维吗?近年来比较着读劳特(D·J·Grout)的《西方音乐史》第二、三、四版,其中不断修订、补充的论点,使我颇有感触。阅读中,有关莱布尼兹(G·W·Leibniz)受中国《...

  • 标签: 《西方音乐史》 帕勒斯特里那 格劳特 定旋律 《易经》 文艺复兴时期
  • 简介:音乐分析的目的何在?埃布雷希特从德国解释学哲学、美学传统出发,把音乐分析的目的重构为“音乐的理解”、阐述音乐的意义和内容。这一思想贯穿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从基于海德格尔“前理解”概念的音乐术语学研究,到他后来音乐史研究项目中基于伽达默尔“游戏”概念的音乐分析。为了准确地理解埃布雷希特的学术思想,有必要先对其音乐分析解释学的哲学、美学含义系统地予以论述。

  • 标签: 解释学 前理解 音乐术语学 游戏 音乐分析 音乐的理解
  • 简介:比赛开幕式后的宴会上,我正好坐在钢琴大师魏森伯(AlexisWeissnberg)旁边。席间有几位显然不是选手的年轻人绕过了所有的中外评委,径直走到魏森伯身边。他们手持比赛纪念册及魏大师录制的CD请他签名。魏森伯是外国评委中最早一个到达北京的,一下飞机就宣布要连睡54个小时来倒时差。果然他一连数日足不出户,但直至比赛开始后的若干天里,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似乎还是不太好。我和周广仁先生暗暗发愁,这种状态怎么访谈?周先生为难地说:“他讲话的声音这么小,讲话又快,我简直听不清他说话。连他的‘大师班’我都怕翻不出来呢。”12月9日,评委集体游览长城,魏大师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那天天气晴朗,阳

  • 标签: 保加利亚 钢琴家 魏森伯格 访谈录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