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得到全社会的一致关注,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创新等方面也不遗余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盖赖苗族村寨的“跺月亮”,就是其中一项典型的事例。本文旨在通过对苗族“跳月”做历史人类学的梳理,揭示“跳月”与苗族历史文化之关系,同时通过对盖赖苗族的“跺月亮”所生存的文化生态做系统性调查,以期揭示“跺月亮”与其着生的文化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贵州 苗族 跳月 跺月亮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学习日趋增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自然融合,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内容多元化、表现手段的现代化、发展环境城市化、水平国际化是当今艺术的显著特点。

  • 标签: 传承与保护 苗族民歌 湘西 文化艺术 艺术形式 表现手段
  • 简介:<正>“嘎百福”是流传在贵州台江、剑河、雷山、施秉、凯里、丹寨等地用苗语演唱的苗族曲艺形式。苗族的语言有八个声调。用b、x、d、l、t、s、k、f八个字母来标记。八个声调的调值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 标签: 苗族 曲艺形式 声调 苗语 相互关系 丹寨
  • 简介:(十)弹琴弹琴是苗胞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形近似月琴。共鸣箱呈圆形,直径约30厘米,厚约4厘米。琴颈至面板设六个品位。张三根金属弦。木质琴马置于面板中下部。演奏时,置琴于胸前,左手扶杆按弦,右手执骨拨弹奏。多用中、外弦弹旋律,里弦以节奏型持续音伴奏。常与三弦结成“公母”关系重奏带有多声部性质的曲调。弹琴奏高声部,三弦

  • 标签: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铜鼓 手扶杆 弹拨乐器 历史悠久 三弦
  • 简介:"蒙究"苗族的蜡染题材来自山水、动植物等,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实体。将蜡染艺术展现在服饰上,除了起到装饰的作用外,还是当地人对医药的记载、是现实生活中的地图以及对植物的认知等。对于"蒙究"苗族来说,蜡染艺术不仅是装饰,同时也是一种记忆方式。

  • 标签: "蒙究"苗族 蜡染艺术 动植物 记忆
  • 简介:城步苗族自治地处湘西南边陲,古为南楚与百越相交之城,历史上是古三苗国疆域,素有“苗疆要区”之称,是湖南苗族聚居区之一。总面积2646多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其中苗族占53.8%,苗、汉、侗、瑶10个民族于这片盈满灵性的沃土上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 标签: 城步苗族自治县 价值探究 艺术特征 歌曲 婚俗 和睦相处
  • 简介:苗族蚩尤戏源于苗族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历史,以古朴、灰谐、夸张、个性化的表演方式,纯正的民族素材和独特的苗族面具而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纵观苗族蚩尤戏的发展、传承历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思路,维护地方戏剧的文化发展环境,强化地方戏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拓展苗族蚩尤戏的发展空间。

  • 标签: 苗族 蚩尤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 简介:本文从传统苗族银饰纹样在现代首饰设计应用的角度出发,主要用实例分析的方法对传统苗银对现代银饰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传统苗族首饰纹样与现代首饰设计的审美需求从而给予苗银新的生命力,实现苗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 标签: 传统苗族银饰纹样 现代首饰设计 应用
  • 简介:"解簸箕"仪式中笙鼓乐和交礼歌这一具有苗族历史文化信息的音乐事象成为建构仪式的主角。因此,对该仪式及其仪式音乐作音乐民族志的考察与研究不失为了解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新视角。

  • 标签: 金沙县 “解簸箕”仪式 仪式音乐 音乐民族志 考察 研究
  • 简介:  19世纪中叶,西方文化在鸦片战争之后涌入中国,特别是基督教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乃至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音乐随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川、滇、黔的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中得到传播和接受,以西方基督教赞美诗在滇北苗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尤为突出.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最重视音乐的宗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基督教赞美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列强的入侵得以在中国大范围的传播,并且在沿海城镇甚至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深入发展.为什么滇北苗族长期以来很少受汉族文化的渗透却在20世纪初很快接受了一种新的文化--基督教文化及其赞美诗?要探寻这些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种文化在互相起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和滇北的苗族文化.……

  • 标签: 原因初探 基督教赞美诗 接受基督教
  • 简介:随着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艺术开始从粗浅向深刻、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升华,舞蹈也从简单结构向严谨结构过渡。愈是高级的艺术舞蹈,其舞蹈原本的文化背景就愈是要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舞蹈教育功能的研究就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少数民族舞蹈的含义为切入点,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教育功能进行剖析,从而更深一步探讨其传承的价值。在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背景下,了解少数民族舞蹈所涵盖的教育功能,同时让少数民族舞蹈被较好的传承与接受,是业界人士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少数民族舞蹈 苗族 芦笙舞
  • 简介: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汉族文化课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开设,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忽视了本地区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得现在的民族艺人越来越少,尤其是那些能够出口成章的民间歌师,还有能够以音传情的乐师。

  • 标签: 音乐舞蹈 苗族 民族民间音乐 舞蹈艺术 音乐教材 旅游业
  • 简介:本文以湖南湘西旅游景点为例,通过对旅游地音乐文化现状的调查,探讨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当地传统生活方式、音乐文化等方面发生了何种变迁,以及这些变迁产生的根源和对原有文化的冲击。并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梳理,提出如何看待文化变迁的观点。

  • 标签: 旅游 文化变迁
  • 简介:一、白云山禁止票传文戏碑从来庙堂之设,原所以奉祭祀。而祭祀之逆莫先若献诸戏。演戏奉神,自古为然也。缘二月十二日乃系(长子白云山八里洼)三嵕神圣诞之期,九村轮转报赛,有献戏两班者,亦有献戏三班者(抄录者注:指庙内演一班乐剧,庙外演两班上党梆子大戏),尽心力而奉神,诚盛事也。然报赛虽竭其诚,而弊害有所不免。每逢赛之

  • 标签: 白云山 祭祀 戏曲文物 乐剧 抄录 文戏
  • 简介:自琵琶在各民族政治经济丈化丰富的、多层次的融合碰撞中,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它的发展便与少数民族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渊源。当代大量少数民族题材的琵琶作品不断涌现,这其中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西双版纳的晚霞》,展现了创作与技巧新思维的《春蚕》,以及2000年后《山之韵》《山之舞》等等。本文研究的三部作品在创作手法以及对乐器技术的创新运用上各具特色,以此为例从音乐本体分析论述,尝试了解作曲家在当代少数民族琵琶作品创作中的思路与特色,深入探求当代琵琶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特点、发展方向以及内涵。

  • 标签: 当代琵琶创作 少数民族琵琶作品 少数民族音乐 琵琶技巧
  • 简介:一黑龙庙在垣曲解峪乡乐尧村放羊坪,西北距县城五十余里,东北距王茅镇二十余里,建于中条山余脉黑龙峰上。在群山环抱之中,黑龙峰兀然壁立,山脚下环以潭溪之水,名黑龙潭,为亳清河支流。其峰之雄,其水之幽,古今之人,至者无不叹为观止。咸丰元年(1851),当地文士王廷珪撰文曰:余社东北隅数里许,有曰黑龙潭。其峰萃然起于苍莽之中,亘数十里,尾蟠荒陬,首注

  • 标签: 垣曲县 山西垣曲 十三年 戏台 龙庙 康熙
  • 简介:井陉位于河北省西南部,东邻省会石家庄,西靠山西煤炭基地阳泉,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中国戏曲志·河北卷》提及井陉是河北省现存古戏楼较多的县市之一,但可能是由于该县现存古戏楼都是清代遗物,所以书中仅载录了井陉的两座古戏楼,分别是今天长镇(原城关)的城隍庙戏楼和上安镇(原上安乡)头泉村的鸳鸯戏楼。

  • 标签: 井陉县 河北省 戏楼 煤炭基地 中国戏曲 西南部
  • 简介:太谷商时为箕子之国,春秋时晋大夫阳处父邑,故曰阳邑。汉置阳邑,至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曰太谷至今。圆智寺在太谷范村镇,该镇距县城约25公里,今有5000多人,居民主要以从事工农商三业为生。圆智寺

  • 标签: 太谷县 十三年 明万历 大雄宝殿 佛教寺庙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