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根据梅里美同名小说创作的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与其诞生时备受冷落的情形相比,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共诞生了三部源自这部歌剧的经典小提琴作品,并同被命名为《卡门幻想》。作者分别是西班牙的巴勃罗·德·萨拉萨蒂,匈牙利的耶诺·胡鲍伊,德-美籍作曲家弗朗茨·瓦克斯曼。本文主要分析这三部作品突出的演奏技术特点,探究三者是如何反映出当时小提琴技术及创作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卡门幻想曲》 萨拉萨蒂 胡鲍伊 瓦克斯曼 炫技性作品
  • 简介:舒曼的《幻想集》Op.12是舒曼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不仅是他钢琴音乐创作中的重要经典文献之一,也是整个德奥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 标签: 舒曼 浪漫主义 幻想曲集 钢琴演奏
  • 简介:根据音乐语言的表述方式和表述内容,音乐体裁可分为再现性和表现性两种特征。本文以幻想、随想和狂想等典型的表现性体裁为例,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表现性体裁与再现性体裁的“语法”和“语义”特征的比较分析,揭示表现性音乐体裁的音乐表述特征及审美涵义。

  • 标签: 表现性 意象 符号 语法 语义 审美涵义
  • 简介:杜鸣心(1928一)是当代中国乐坛上具有突出影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他超过半个世纪的音乐创作生涯中,交响音乐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和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成就。本文对杜呜心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作的交响幻想《洛神》进行分析,总结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所取得的艺术经验,以资借鉴,并将其置于杜呜心交响音乐创作发展历程的背景中进行观照。

  • 标签: 形象刻画 戏剧性表现 民族风格的现代化表达
  • 简介:舒曼创作的《C大调幻想》(0p.17)是浪漫主义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文章主要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对《C大调幻想》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声形态、旋律线条以及织体等方面进行剖析,力图使人们对舒曼的钢琴作品有更深刻地了解。

  • 标签: 舒曼 《C大调幻想曲》(Op 17) 曲式结构 和声形态 旋律线条
  • 简介:徐孟东受2012年"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创作的《交响幻想》是一首为中提琴创作的大型队作品(三管编制),其音响组织新颖,结构独特,表现了徐孟东音乐创作一贯的发古思幽的人情怀。多个主题均由两个简洁的、具有五声性的双动机衍展而成。集合群在音响特征上出自然音类属G11(dia)的作用,集合衔接上采用不变子集贯连的做法,让音响具有流体运之效果。整体结构为双动机展衍多部并列结构,贯穿运用展开性变奏手法,段落之间具有渐的特点。音乐表现上,中提琴犹如一个踟蹰彷徨的行者,隔空与南宋郭沔之《潇湘水云》对谈既有云水苍茫等自然之景的描绘,也有人生感慨与超脱之言说。

  • 标签: 集合复合型(Set-complex) 集合类属(Set Genera) 不变子集(invariant subset) 交混结构(Hybrid
  • 简介:本文力图从音乐传播学角度来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通过对迪斯尼动画电影音乐《幻想2000》之《蓝色狂想》的个案分析,力图展现音乐其视觉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标签: 音乐传播 音画关系 幻想曲2000 蓝色狂想曲
  • 简介:小提琴艺术经典巨作《苏格兰幻想》出自著名德国浪漫作曲家布鲁赫之手,是这位伟大作曲家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整个浪漫音乐时代的杰出代表作之一,以极其浓郁的人情味、柔美洒脱的音乐触动着人们的心弦,

  • 标签: 小提琴艺术 幻想曲 苏格兰 公开演奏 成功 作曲家
  • 简介:陈怡的音乐语言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特点。基于作曲家探寻“民歌音调器乐化”与“传统音乐现代化”相交融的音乐结构途径,通过对《第二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核心材料、节奏组合、配器织体的分析;进一步观察民族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显性”与“隐性”的存在并探析“抽象化观念”向“具体化形式”转化的“多重结构思维”的实践结果,从而揭示音乐结构形式化程序的形成并“多重结构思维”在音乐结构中的具体呈现方式。

  • 标签: 核心材料 节奏组合 配器织体 结构功能 多重结构思维
  • 简介:19世纪,是各种文化和学派繁荣发展的文艺时期。西方音乐界涌现了众多大师级人物,同时也产生了以柏辽兹和李斯特为代表的标题音乐的创作大师。本文旨在通过对柏辽兹一生的简单回顾,介绍标题音乐的发展历程。同时,通过讲述柏辽兹在音乐上的创新与不懈追求,重点阐述柏辽兹的音乐之旅对于整个欧洲的音乐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 标签: 西方音乐 交响乐 柏辽兹 标题音乐
  • 简介:<正>柏辽兹(1830-1869年)的标题音乐和固定乐思的尝试,对李斯特的音乐性和作曲技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和李斯特在1830年12月4日,《幻想交响》初演的前夜第一次会面。这一点,在柏辽兹的《回忆录》中也有所记载:"这次音乐会的前夜,李斯特来看我,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有见过面,当我和他谈论《浮士德》的时候,他还并没有看过。但不久,李斯特便和我一样非常热衷于《浮士德》,彼此分享着强烈的共鸣感。之后,我们的友情便更加紧密更加强力。李斯特来到我的音乐会,并对所有的听

  • 标签: 李斯特 钢琴改编曲 柏辽兹 固定乐思 作曲技法 器乐作品
  • 简介:柏辽兹的《幻想交响》的创作和完成是由梦幻而引发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梦这一无意识想象的心理特征的探讨,来说明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和精神现象,蕴含着无限的创造性潜力,在音乐创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 标签: 梦幻 无意识心理 梦的分析
  • 简介:文章旨在对围绕柏辽兹《幻想交响》这部作品所引发的两篇批评文章的探讨为载体,引发对“音乐批评”的价值问题作出思考,认为:音乐批评对于受众深入理解具体音乐作品,引发对艺术理论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斐蒂斯 舒曼 李斯特 标题音乐 音乐描绘 音乐批评
  • 简介:天使的心,夜不深,人已静。因为要上班上学,人们早早入睡。艾莉儿走进浴室,准备洗去一天演出的劳累。脱去外衣,束缚已久的天使翅膀“嘭”的一声弹开,展示在无人的房间里。窗外,骑在树叉上偷拍的格格俊双手颤抖,用数码相机拍摄下这惊人的一幕。

  • 标签: 天使 小夜曲 故事 幻想 音乐 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