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后,陕北地区的陕北秧歌开始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秧歌舞蹈形式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陕北秧歌的原始性特征加以分析,希望完善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完善陕北秧歌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陕北秧歌 原始性 特征 分析
  • 简介:蒙古族原始音乐泛指产生于蒙古原始氏族部落时代并有别于13世纪以后蒙古族草原游牧音乐风格的蒙古族始源音乐艺术;它带有鲜明的山林狩猎文化特征,有其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态特征。蒙古族原始音乐主要有三大体裁,即萨满教歌舞、原始狩猎歌曲及古代英雄史诗。本文深入研究梳理了蒙古族原始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宗教渊源,以及音乐风格特征、音乐形态特征和音乐文化特征。

  • 标签: 蒙古族 原始音乐 萨满教歌舞 原始狩猎歌曲 英雄史诗 音乐风格
  • 简介:一、规定情境的表演意识原始宗教的技术、技艺、经验和能力,成为一种规定性的动作以后,如果说开始还有些真诚和纯粹,不断经历无数次的重复,则真诚和纯粹可能会出现渗漏和倾斜,产生一种怀疑,尤其是人类的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宗教思维和行动的有效性和绝对性,对宗教仪式的神圣不可动摇的真实性和应验性,哪怕是丝毫的动摇,则必然出现"假"的意识,"演"不再与现实生活本身同一,尽管这种宗教仪式仍会照常进行并一直延续下去,然而,这样已经产生一种人格分裂,即自我和角色的分离,有一种表演的意念,"形象"和"原型"的同一性观念开始有了折扣了,而不可能将它们完全"等值".

  • 标签: 原始戏剧 表演 形态 成熟 规定情境 原始宗教
  • 简介:探讨原始音乐教育现象,必然涉及到音乐的起源、教育的起源、原始音乐教育意识的萌发、音乐教育的表现形态等问题。搞清这些问题,不但对于完善中国音乐教育史学科建设有着积极意义,也为我们如何认识原始自然形态的音乐教育现象和由这一现象产生的教育行为、原始审美意识及学校音乐教育的起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

  • 标签: 原始 审美意识 自然形态 音乐教育
  • 简介:<正>戏剧与原始思维的关系问题,是戏剧人类学的重要课题,我国戏剧学术界对此课题研究越来越深入。戏剧学术界主要还是从戏剧发生学的角度来研究戏剧与原始思维的关系,只有少数的学者将戏剧

  • 标签: 戏剧创作 互渗 戏曲研究 柳梦梅 戏剧艺术 《牡丹亭》
  • 简介:本文就与王洛宾有关之所谓"民歌版权"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学理层面的意见.本文以为:"所谓民歌,其原始的作者,已经无从查考;其在文脉之中流传,业已历经无数歌者润饰、加工.作为族类的成果,根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之主体法人的版权问题."本文以为:"人们所广为传唱的,乃是王洛宾搜集、发现、记录、整理、加工、改编乃至激活,附加了许多新值、焕发了充沛生命的所谓‘民歌';而并非‘原始'的民歌."本文以为:"王洛宾深入西北边疆之腹地,沉浸原始民歌之海洋,发现其珍品,记录其旋律,加工其曲调,改编其歌词.使之重新激活,而焕发生命的光彩;使之面目焕然,而激荡历史的洪波.这里所谓的‘发现'、‘记录',凝聚着王洛宾超人一等的识见;这里所谓的‘加工'、‘改编',显现了王洛宾画龙点睛的功夫.许多‘民歌',正是因王洛宾的采风工作而激活.对此,所谓‘量化'的尺度,根本无法加以评价."

  • 标签: 王洛宾 原始民歌 激活 版权
  • 简介:传统音乐,一部分已经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目前尚未被认定。在飞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这些具有“非‘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处于更加濒危的境地。究其缘由,乃“先进与落后”和“精华与糟粕”二分法的价值判断思维使然。但现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少数民族原始宗教音乐,既不“先进”,也不“落后”;既非“精华”亦非“糟粕”者众,因而亟需更多的理论观照。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其加以“抢救”,也许是当下最为有效的保护途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原始宗教 音乐 保护
  • 简介:“撮泰吉”是反映彝族先民史前生产、生活的原始仪式剧,风格原始、稚拙、夸张、怪诞。本文从生态美学、艺术史学、民族音乐学等学科理论出发,对其深刻的生态美学内涵(生态觉醒、生态超越、生态审美体验)以及仪式中的某些史前音乐孑遗展开探讨,认为这种原始仪式剧的魅力完全蕴聚于生态化的神奇世界之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彝族先民与生态和谐共融的美丽画卷。而其中的某些史前音乐孑遗又为人类远古音乐研究提供了现实例证和想象空间。

  • 标签: 彝族 撮泰吉 仪式剧 史前音乐 生态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