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爆发后,自“九·一八”开始酝酿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达到高潮。举国上下、亿万民众走上街头,开展群众性的爱国歌唱活动,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这一时期曾涌现出《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嘉陵江上》等鼓舞人心的战斗歌曲,也创作过《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等影响深远的戏剧(歌剧)。由《离家》《流亡》《战场》三首歌曲组成的抗战套曲《流亡三曲》是它们中的一员。

  • 标签: 《流亡》 三部曲 《松花江上》 套曲 抗战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 简介:旋律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然而,旋律外形分析却是既往分析中不太被注意的方面。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呈示旋律,在局部外形、整体外形以及紧张度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整个呈示的旋律外形特征刚好是主部主题前四小节旋律特征的放大。

  • 标签: 贝多芬 《第六交响曲》 第一乐章呈示部 旋律外形分析
  • 简介:近来,有幸读了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冯巍巍教授的音乐教育专著《走进音乐课程》,感到耳目一新、收获颇丰,这是一充满新理念与新实践,体现音乐课改研究成果,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均具有指导意义的音乐教育专著。

  • 标签: 音乐课程 教育专著 实践 中小学音乐教师 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 简介:匈牙利作曲家捷而吉·里盖蒂(GyorgyLigeti,1923—2006)作为先锋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弦乐四重奏方面的创作最为重要的是《第一弦乐四重奏》(1953—1954)和《第二弦乐四重奏》(1968)。这两作品不但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20世纪弦乐四重奏体裁的创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们在创作年代上相差了15年之久,分别代表了作曲家在创作早期和成熟时期的作曲风格。文章以这两作品为个案,分别从创作年代、创作社会政治背景、音乐风格、作曲技法特征及创作思维的异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它们风格上的差异以及作曲技法上的继承发展关系,进而用宏观和发展的眼光观察里盖蒂从创作早期到成熟时期、从民族风格到标新立异的个人风格的衍变过程。

  • 标签: 里盖蒂 弦乐四重奏 风格差异
  • 简介:《二十世纪澳门天主教音乐》以其全面、深刻、新颖、独到的学术视野为学界呈现了二十世纪澳门天主教音乐文化的整体面貌、音乐创作及其审美趣味,填补了国内外多年来澳门音乐史学领域的空白,是澳门二十世纪天主教音乐史研究的重大发现和卓著贡献,标志着澳门本土音乐理论体系研究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全书构思立意新颖、史料珍贵翔实,分析深刻透彻、结论精妙独到、史学价值多重、学术意义深远。

  • 标签: 二十世纪 澳门天主教教音乐 史学价值 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