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21世纪的当代雕塑呈现出多媒介、跨媒介的创作面貌,学院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也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不断调整。传统学院教学成果的检验方法往往着重于从专业学术的角度去判断艺术创作的实验性、批判性。今天的艺术创作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系统的艺术史,还有不断变化的大众评选机制,如何通过实践培养出全面的艺术创新型人才是今天的艺术教育机构需要面对和思考的。

  • 标签: 雕塑 跨媒介 商业
  • 简介:首届重庆油画双年展以“在地与间离”为主题,将老中青三代本土油画家的创作面貌呈现出来,既有经典之作,又有当代活力。此次采访以该展览为背景,对活动举办的意图、价值作探讨。同时,鉴于川美油画力量在重庆油画创作历史中各节点的重要意义,采访讨论并展望了艺术教育及重庆油画学会未来的发展规划。

  • 标签: 在地性 多元 传统 责任感
  • 简介:本文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3-1937)海外文化影响(香港部分)的初步研究,旨在了解民国时期上海文化的境外影响。文章首先统计了上海美专华侨艺术家的人数以及侨居地之分布。其次,聚焦于侨居香港的艺术家,其中,有两位定居香港,包括钱鼎和吴公虎,然二人皆非美专代表性人物。余者皆假道或暂居香港。文章指出,相对于出版、展览及其他短期学术交流活动,移民并非民国时期上海美专影响香港文化的主要方式。

  • 标签: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吴公虎 钱鼎 华侨艺术家 民国上海 香港
  • 简介:2010年綦江中考,语文试卷上出现10分书法考题,试题要求考生用硬笔书法形式抄录诗文一段,让全县一万多名考生经历了一次别样的考试。将书法大分值的纳入中招考试在重庆尚属首例,全国罕见。

  • 标签: 书法形式 綦江 中考 考题 重庆 2010年
  • 简介:当代新水墨与中国元素相关联,无论在形式、主题还是媒材上都有着不可或分的联系,而作为中国当代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置入更为宽广的当代意义后,它则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延续,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和身份的一种表征。“从重庆到巴黎:新水墨·新面貌”展览从本土出发,“走出去”与世界进行了一次以新水墨为题的对话。

  • 标签: 新水墨 当代艺术 文化身份 对话
  • 简介:由中共防城港市委员会、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广西艺术学院和漓江画派促进会共同主办的"山与海—漓江画派走进防城"美术作品展于2010年12月17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为了此次画展,2009年1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政协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黄格胜先生,率领百名漓江画派的艺术家组成的采风团到防城港市进行采风写生,成为防城港市建市以来人数最多、时间最长.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防城港市 漓江画派 作品展 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 简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艺术创作能力.由《中国少儿版画》编辑部主办的全国教师版画创作研修班于2016年6月中旬在重庆市文艺创作基地重庆磐溪版画院举办.来自全国十余省市的少儿版画教师热情高昂,创作了一批充满生活激情、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版画作品。

  • 标签: 版画创作 文艺创作 重庆市 研修班 教师 艺术创作能力
  • 简介:本文首先在重庆抗战时期的前提和背景下,概述了抗战时期重庆木刻版画的发展状况;其次从现实主义的战斗性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性两方面分析重庆抗战木刻版画的审美特征;最后通过对重庆部分当代版画创作的分析,阐述重庆抗战木刻版画审美特征及其美学价值对当代创作的启示和指引作用,探寻重庆当代版画前行的方向。

  • 标签: 重庆抗战木刻版画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当代版画创作
  • 简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2016年6月.来自全国的少儿版画教育界的版画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以江北地方风情为主题的版画创作,此次活动由著名版画家、北大荒版画院院长张泽新、刘长虹领衔创作.在磐溪版画院院长李永永的介绍下,参观考察了江北的人文风情,收集了相关创作资料。江北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那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抗战时期.我国著名艺术家徐悲鸿在江北磐溪生活、创作了8年之久,《风雨鸡鸣》《巴人吸水》等名作均创作于此.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专也在江北磐溪黑院墙4年之久。

  • 标签: 创作活动 版画创作 艺术创作 地方风情 生活 专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第四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以“青春姿态:我闯·我创”为主题,从文化角度强调青年一代回应创意、创新时代要求的作用和价值。本届双年展将北京“青年艺术100”、上海“M50新锐奖”、深圳“‘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以及日本“DanDans”青年艺术团体几个国内外知名青年艺术推广平台的资源进行整合,并邀请50多位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的不同国家和港台地区的、从事各种艺术媒材创作的青年艺术家参展,把“国际文化城市”的概念引入重庆

  • 标签: 青年艺术 双年展 品牌矩阵
  • 简介:本届双年展以"城市·幻象"为主题,即是以当代人的生活实际与艺术创作想象的结合。"城市"是现代社会最为广泛的相互作用的方式,也是当下人类居住生活最为高级的形式。与"城市"这一客观真实的存在体所不同,"幻象"是带有缥缈的臆想成分,艺术家的创作来源于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同时必是超验的。而本届美术双年展即是将这存在对立性的二者放在重庆这一具体的语境之下,展现出不同人的体验。双年展是搭建起艺术家、民众和政府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而

  • 标签: 艺术创作 超验 存在体 对立性 装置作品 艺术力量
  • 简介:二00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书写经典”重庆市优秀书法作品展在重庆大剧院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是重庆继“百名书家”书写经典之后书法界的又一大盛事。展出作品的书写内容全部来自“读点经典”系列从书,展览自七月份筹备以来,经各区县层层选拨,最终共有二百七十八件作品入展,八十八件作品获等级奖。

  • 标签: 书法作品 书写内容 重庆市 展览
  • 简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和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翰墨薪传”工程,深入推进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重庆市教委《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书法)》和《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有效推进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加强书法课程建设,构建书法学科“卓越课堂”,提高书法教师的综合素质。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重庆市第三届书法“卓越课堂”优质课竞赛颁奖暨翰墨薪传·重庆市书法教育大讲堂(第二讲)系列活动于10月28日在彭水县森林希望小学举行。

  • 标签: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书法教育 优质课竞赛 进课堂 彭水县 讲堂
  • 简介:【案例背景资料】小学美术新课程呈现的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课题、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习活动图片,文字内容,作业方式和评价要求等。其中作品范例以最直观的图片形式在教材中呈现,体现编者的意图,体现新课程每一课时教学目标中的所要达到的具体技能标准。在视觉文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对“作品范例”的深入浅出?

  • 标签: 教学目标 作品 名画 对话 大师 图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