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第四届“东+西”国际大学生海报双年展终评国际评委主席、来自德国的国际图形设计大师、设计教育家莱克斯·德文斯基(LexDrewinski)教授来到武汉,参与2012湖北美术学院“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交流项目。莱克斯·德文斯基是一个纯实用主义现代海报图形设计大师,他用极度精确的艺术思维填补形式上的极度简化,其作品图形语言朴素而平面化,社会化的公益主题海报充分体现出图形语言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同时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透过莱克斯·德文斯基图形语言及教育理念的研究,在探索东西方设计与设计教育思想的融合和碰撞中,拓宽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国际化视野。

  • 标签: 莱克斯·德文斯基 图形语言 教学理念
  • 简介:

  • 标签: No.1
  • 简介:拟在灰色的别墅墙面上绘制常见的白色停车位与若干交通标示以此来表现当下一些人的内心状态与社会现实。主要想要表达人们立足的不易与拼搏的信念。停车位是一个我们每天都能遇到的交通符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停车位已经遍布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还是紧张,有时也是一位难求。在这背后也揭示了现代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对八零九零后来说。在拥挤的社会中,

  • 标签: 艺术 现代经济发展 社会现实 停车位 社会经济 交通
  • 简介:之6月22日(首日)行为录像作品《虫迹》过程:古琴声中,一个很小的昆虫在我的拳掌手指间缓缓爬行,约十分钟后坠落于地,作品结束。昆虫是昨晚睡觉时在床上偶然发现。随笔:在执行30天30个作品的计划期间,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规律化、简单化是重要的,专注于自己平实、琐碎的情绪,尊重不可预知的即时感受,然后通过作品去呈现这些所思所想。30件不可预知的作品或许细腻如诗、或许残酷极端、或许有些创造性、也或许让人疑惑根本不像艺术作品,我想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直觉判断,在高密度和未知结果的创作状态下扛过这30天。

  • 标签: 艺术作品 录像作品 直觉判断 创作状态 规律化 装置作品
  • 简介:问:很抱歉打断你做作品!从上午你在那边的水井,给大气球打气并要充满水井,到现在排布这些小气球,在我们一般所说的艺术形式里面,你这件作品,是属于装置还是一个行为呢?答:应该说是装置吧。问:嗯。如果是装置的话,在作品主题上,你这些气球和水井的相互关系上,你是怎样想的?答:从我第一次来这里,我就注意到了这些井。那时我就想用气球把这些井填满。我想让气球一直变大,再变大,在井里产生那种挤压的效果。

  • 标签: 艺术形式 作品主题 大气球 水井 小气球 装置
  • 简介:"与多元文化的美妙邂逅,总是让人灵感泉涌。"说起艺术家驻留计划(ArtistInResidence,简称AIR),日本森美术馆馆长南条史生曾经这样说。很多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在艺术驻留项目中被孕育出来。从现代主义时期的画家皮特.蒙德里安,到今天为人所熟知的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白双全,以及青年一代新锐艺术家邓大非、何海、程然、杨心广、耿雪……都曾通过艺术驻留项目来到一个未知的环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 标签: 美术馆馆长 蒙德里安 多元文化 皮特 现代主义时期 策展人
  • 简介:问:你改换了最开始时的方案了,为什么改方案?答:因为我看了朋友们发的朋友圈了,发现大家有的跟我想的也差不多,我就换了一个。问:然后你什么时候选择了这样一个方案?答:就是前几天,来之前。问:这个方案实施的难度就是在于怎么样请这些艺术家来……答:来互动一下。问:你在墙上刷这些颜料,先是画了一个靶子,之后画了几个色块,

  • 标签: 艺术家 朋友 王硕 马耳山艺术计划方案
  • 简介:问:请你先介绍一下自己好吗!答:我在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读研究生一年级,我是李岩老师的学生。这次参与马耳山艺术计划,我的作品是关于西游记与霍珀的一个主题摆拍。问:你的手绘方案我看过,画面中的构图和气氛表现,是和霍珀的绘画有一些关联。今天现场在实施的时候,

  • 标签: 艺术 李雪峰 鲁迅美术学院 一年级 研究生 中国画
  • 简介:问:请问这个作品是方案里的诗歌视觉呈现吗?还是把诗歌作为作品的注解?答:注解吧。问:我看在方案里诗歌里的意向在实施中差不多都有呈现,作品最后的效果有一种仪式感,有一种暗黑的气氛。答:对,有点巫术的感觉。

  • 标签: 艺术 诗歌 作品 仪式感 注解
  • 简介:制作阐释:1:具体材料及预算(单位元)发电机900、音箱200、蓄电池260、u盘125木箱30、导线、插排100、手摇漆50、路费、运输400、汽油100。主要材料属性:发电机:红色2千瓦汽油发电机发电功率2千瓦每小时约等于2度电油耗0.

  • 标签: 艺术 张鹏 发电机 发电功率 蓄电池 材料
  • 简介:问: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好吗?答:好的,这次我的作品是通过我对马耳山的荒凉废弃感去找寻我内心的被我遗忘多年,同时也荒废于心的情感,然后通过影像去表达,想要在记忆与感受中擦出点不一样火花并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自我。同时在当下世界,令人分心的事情太多,我想要创作出能够让人们难以忘怀的,

  • 标签: 艺术 李海 作品 影像
  • 简介:马耳山艺术计划(第一回)从启动到文献展结束,历时近一年。在计划进行的这段时间里,作为计划策划者之一,我经常会被问到各种问题,而其他策划者与计划小组成员也是如此。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大多关注在事件的意义指向方面,用以肯定或否定。直到目前为止,计划面对的接受思路也都是这样。那么在这里,借一年之机,

  • 标签: 艺术 小组成员 思考角度 意义指向 策划者
  • 简介:编者的话:201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中小学要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经调查,各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两大困难:一是无规范教材,二是缺少专业书法教师。自2013年3月起,陈振濂先生率先启动“蒲公英计划”培训书法教师,这无疑是书法教育界的一大福音,教师们如饮甘露,如沐春风。陈振濂先生的这项义举令我们敬仰不已……

  • 标签: 书法教育 陈振濂 蒲公英 书法教师 国家教育部 课程标准
  • 简介:这篇文章发表于50年代初,是贡布里希用德文撰写的、最有特色的理论文章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用如此短小的篇幅,却把内容和材料都十分丰富的艺术科学给我们交待得一清二楚。它不仅涉及了艺术科学的定义、描述了它的产生和发展,而且还批评了这个领域的各个流派的得失,最终指明了艺术科学的任务和目的。读完此文,相信莫雷利、里格尔、沃尔夫林和瓦尔堡等名字,对读者不再仅仅意味着名字。本文译自马丁·许尔利曼编《艺术的神密岛》[MartinHǖrlimann(Hrsg.):DasAtlantisbuchderKunst,Zǖrich1952],第653—664页。

  • 标签: 艺术科学 瓦尔堡 沃尔夫林 里格尔 贡布里希 利曼
  • 简介:通常认为,艺术与科学属于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展现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面貌。但在更深层次上,两者又是内在相关的,都是人的主体能力的彰显。如李政道先生所言:“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近几十年来,艺术与科学领域里发生的深度变革促使它们在多个层次上发生了交叉和融通。

  • 标签: 艺术与科学 思维方式 主体能力 人类活动 科学领域 李政道
  • 简介:今年二月中旬,本刊主编刘正成先生应中国科技大学之邀举办书法艺术讲座,因而得以拜会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并就科学与书法艺术进行了采访,继而又邀请了八位热心书法艺术的科学家进行了一次关于科学与书法艺术的座谈会。科学家们对艺术和书法的热衷,以及其深刻的哲学认识,对书法艺术工作者具有相当的参照价值。本刊委托中国科技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王祥副教授将录音整理成文,并经谈话者本人审阅后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书法艺术科学家 科学书法艺术 科学家谈
  • 简介:引言列斐伏尔是一位兼收并蓄、不知疲倦、充满激情的思想家: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学术生涯,共撰写了60多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发表过数篇评论。他跨越了诸多学科,进行了许多理论和政治斗争。其一生都以深度的政治参与及改变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为特征:从早期接触文艺先锋派,1924年与知识分子皮埃尔·莫朗热[PierreMorange]和诺伯特·古特曼[NorbertGuterman](以及乔治·波利策[G.Politzer].

  • 标签: 列斐伏尔 政治经济学批判 亨利 时间 兼收并蓄 学术生涯
  • 简介:本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艺术史学科内部兴起了对学科的目的、研究范围、方法论等问题的讨论,对一百多年来艺术史家传统进行反思.在此背景下,英语国家艺术史界兴起了对德语艺术史传统的批评性关注,其关注的中心人物有李格尔、帕诺夫斯基等.李格尔之所以引起当代学术兴趣的原因,不但在于他作为维也纳艺术史学派创始人在艺术史理论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以及他的宏观形而上把握与微观经验主义考察相统一的方法;还在于他有关艺术作品形式句法的结构分析,在于他关于观者与艺术作品关系的理论对近来西方艺术史乃至社会科学界的影响.

  • 标签: 李格尔 西方艺术史 艺术科学 历史决定论 艺术作品 装饰纹样
  • 简介:通常认为.艺术与科学属于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展现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面貌。但在更深层次上,两者又是内在相关的,都是人的主体能力的彰显。近几十年来,艺术与科学领域里发生的深度变革促使它们在多个层次上发生了交叉和融通。在传统学科边界不断被打破,跨学科研究领域不断生成的研究趋势下,对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融通与碰撞进行探讨就有了理论必要性。

  • 标签: 跨界 融通 科学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