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国家艺术大展落下了帷幕,上百件雕塑专展实属首举,有很多雕塑家在此展会一展风采。处在二十一世纪的早晨,我们每一个从事雕塑创作的人员,都必须静心思考一番。我们都知道欧洲雕塑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衰退,原因是十七世纪贵族统治者的专制、私欲横生,雕塑行为都是为少数贵族栖身的建筑、娱乐场所的装饰服务的。由此产生了追求豪华与动势起伏装饰效果的“巴洛克”艺术和华丽而又繁琐的“罗

  • 标签: 中国雕塑 艺术思考 雕塑艺术
  • 简介:在开始之前,我非常感谢中国美术学院、杭间教授和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以及郑巨欣教授可以让我有这个机会去分享这个美丽的新美术馆的开幕。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我一直致力于以美术馆的策展人和研究者的身份对纺织进行研究。我没有讲述这段经验虽然我的工作帮助我思考了很多法国工艺所关注的情境。

  • 标签: 21世纪 工艺 法国 中世纪 中国美术学院 人类学家
  • 简介:本文认为应当肯定社会性中心话语对新时期书法演进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了书法在强势社会话语面前所呈示的三个负面,在分析隐匿在人心灵深层的心理动因及社会、文化语境的基础上,认为在心灵“物性”化和人文精神在技术遮蔽中有所失落的时候,有必要召回自我的心灵,实现对“物”与“技”以及生命本我的超越。这种救赎与超越,便是对21世纪书法文化建设的最现实关切。

  • 标签: 中心话语 救赎 本我 心灵 超越 失落
  • 简介:引言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一种学术研究的出现。它所理解的“无聊”[boredom]不是永恒的形而上学难题,也不是能被还原成简单病因的心理问题,而是与现代性本身密切相关的情感构成[affectiveformation].这意味着无聊是一种大众现象,是更广泛的社会焦虑和社会变化的试金石.它尤其与我们对时间的体验是如何被改变的这一问题有关。

  • 标签: 无聊 21世纪 列斐伏尔 资本主义 符号 学术研究
  • 简介:3月30日-31日,由浙江画院和金华书画院联合主办的第21届浙江省画院工作会议在金华市举行。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高克明、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骆献跃、金华市宣传部副部长赵军峰、金华市文联主席金云平到会讲话。全省24家市县两级的国办画院、书画院、名人艺术馆、美术馆和省内最具影响力的2家社团画院的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2015年的重点工作和2016年的工作设想。

  • 标签: 工作设想 文联党组 文联主席 书画院 画院副院长 画院院长
  • 简介:如今社会,大力推广低能耗的绿色家电、绿色用品已成为大众之共识。如何让“节能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我们社会生活文化的一部分,笔者认为美术教学也可有所作为。

  • 标签: 美术教学 例析 设计 路灯 绿色家电 节能环保
  • 简介: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各界的寻求,古画鉴定仅仅针对时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思想内涵深刻和艺术成就卓著的宋代书画,更是如此。笔者拟从三个不同的切入点就其中三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书画分别作一些尝试性的进一步鉴定:即探考古画的作者、考证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分析书画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展示若干个不同的研究层面。

  • 标签: 书画鉴定 宋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画鉴定 学术研究 艺术成就
  • 简介:“有朋自远方来”,马军刻。此印刻得清隽淡雅,意韵流动,看似简单却颇有可读性。窃以为此印有二得或有一失。第一得,从章法上说,此印之成功在于“方”字的收身处理,如果“方”字也比较饱满、方正,将其左右空间布满,章法上就平铺直叙,六字一如,生动性就没有了。第二得,作者看似刻得随便,而线条的处理其实很见用心,特别在线条的两端和转折处,总体变化不大但是细节变化丰富,

  • 标签: 选例 评改 篆刻 “方” 可读性 章法
  • 简介:赵熊是那种特别看重文化生命价值的艺术家,这一以贯之地倾注于他生命的行走之中,尽管生命表现的样态是丰富的。他的翰墨生活,他的散文写作,他浅吟低唱的诗词,他沤心沥血精研致思的大著《篆刻十讲》,他集数十年之功培埴的终南印社艺术群体,以及他对当下的关注和所体现出来的智识,等等。这些看起来零星的生命段落,其精神血脉都源自于同一个母体——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与诉求,这便构造了赵熊"这一个"文化符码,即使置诸于时代,同样成就一段华彩的乐章,值得喝采。长安是周秦汉唐的文化首善区。生于斯,长于斯的赵熊,本然地享受着历史的浸润与恩泽。

  • 标签: 文化诉求 篆刻 生命价值 一以贯之 生命表现 散文写作
  • 简介:我们是一线的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这片沃土上已耕耘多年,在用画笔和色彩表现大自然和生活之美方面,我们做了些探索,取得了些成绩,但对如何上好美术制作课,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和创造美,却一直摸不上正道,有时还陷入一片茫然。可当阅读了《美术报·美育》版的教改内容后,方豁然开朗,才算真正认识,

  • 标签: 课例 心灵 美术教师 美术教学 色彩表现 引导学生
  • 简介:古代笔记小说是指杂录志怪、传奇、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中有不少书史相关的资料.近来读此类著述,发现三个小问题,或可以校正当代著述,或可校正古代书家之言,或可考证人物名实之来由,现裒录于此,略加考证,以飨读者。

  • 标签: 笔记小说 书史 校补 文人 宋元 古代
  • 简介:黄宾虹善于用墨,提出"五笔七墨"说,为书画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其高徒林散之则把他的用墨理论及方法运用于草书创作中,最终达到了"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高境界,被尊为"当代草圣"。林散之对墨法的出色把握,得益于黄宾虹的谆谆教导及其自身超凡的艺术实践与领悟能力。黄宾虹在《画法要旨》中把笔法、墨法、章法归结为书画之三要,并明确将用墨法之要逐一论述。说墨法分明,其要有七:浓墨、淡墨、破墨、泼墨、

  • 标签: 墨法运用 林散之草书 草书例
  • 简介: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教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辩证的等方面去展。

  • 标签: 高中数学 课例教学 反思
  • 简介:祝允明是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明代书法家。或许由于其书法风格多样,书迹变化多姿,因而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也为后来的真伪鉴别工作带来诸多难点。虽然一些典籍著录的祝允明书法作品多已失传,因为影响到书法史研究,故仍有必要辨别其真伪。而一些传世的“祝允明书法作品”也蒙骗了不少鉴藏之家,以至今日被称之为“祝氏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者,尚有疑问,需要探讨。由此也看出祝允明书迹鉴别之难。过去在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方面,傅申《笔有千秋业——海外中国书迹研究》一书中“祝允明问题”、刘九庵《祝允明草书自诗与伪书辨析》、萧燕翼《祝允明赝书的再发现》、潘深亮《祝允明书法辨伪面面观》等论述都作出不少贡献。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著录或传世的20件被认为是祝允明的书法作品,分九类加以辨析,指出其中绝大部分为伪作。

  • 标签: 祝允明 书法作品 文献学 辨伪
  • 简介:金城曾背临一张署名马远的古画,名为《山围古木图》,题曰:'山围古木图,林屋清旷,笔墨雄健,定为元人手迹,今藏唐风楼中。原本右下角署马远二字,后人妄填者也。辛亥岁暮,金城背临。'[1](图1)辛亥岁暮为1911年底,时金城客届上海[2]。所摹之本'今藏唐风楼',可能为罗振玉所藏。[3]金城曾观摩过原作,且有心得——原本右下角署马

  • 标签: 临摹例 境景 弟子临摹
  • 简介:一、随意拈笔——董其昌的书法创作观有明一代,松江华亭书风昌盛,善书重论,书家董其昌为其代表,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涵盖董氏对书法临习、创作方面多种体悟、见解,以其博学精深为后世学书者之引导,影响深远。其创作理念首先体现在技法层面,如结体、章法、运笔等。在《画禅室随笔》中,书家提出: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 标签: 书法创作观 董其昌 创作理念 随笔 书风 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