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举办了难得一见的法国印象派画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作品的回顾展。理解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作品的核心,是场域(piace)感。不仅是因为他的绘画以此种方式捕捉了乔治·豪斯曼男爵对巴黎城市景观的重构;或是因为他如此频繁地描绘自己身边的环境——他的公寓,他的邻居,他坐落于热讷维耶的别墅,他的花园,他父亲在耶尔的乡间别墅,或他喜爱的运动——河上赛艇的景象。

  • 标签: 豪斯曼 博特 国家美术馆 古斯塔夫 印象派画家 卡耶
  • 简介:巴黎写生笔记(二)卫祖荫上文谈到写生是基本练习的必要手段,是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宝贵素材,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的艺术大师是如何对待写生的。早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提香、米开朗哲罗诸大师笔下精致入微的自画像、贵族肖像、素描练习,几乎全...

  • 标签: 印象派画家 巴黎 风景写生 博物馆 古典主义 艺术创作
  • 简介:文章从历史发展轨迹与时间轴层面对橘园美术馆进行了剖析,主要从四个大的转折点出发:一是莫奈《睡莲》的入驻;二是20世纪30—50年代的重要展览;三是尚·瓦尔特(JeanWalter)和保罗·吉约姆(PaulGuillaume)的收藏贡献;四是2000—2006年,建筑师奥利维亚·布罗切使自然光线在“睡莲”房间再现。文章细谈了克劳德·莫奈的作品《睡莲》与美术馆的渊源,以及在美术馆发展历程中的转折作用,以及尚·瓦尔特和保罗·吉约姆的收藏对橘园美术馆的重大贡献。

  • 标签: 美术馆 睡莲 展览 收藏
  • 简介: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巴黎的艺术家们如果想物色一位合适的模特儿,往往要花去很多时间和精力。19世纪的作家休期·勒鲁说:“这种伤透脑筋的寻觅经常会持续几个星期甚至数月。”然而,对那些为画家和雕塑家们提供了成千上万个模特儿.并逐渐成熟了的体系却几乎没有文字记载,模特儿本身大多是隐姓埋名的;甚至连“模特儿”这个词在多数欧洲语言中也属于中性词。当然,也有一些模特儿成为

  • 标签: 雷诺阿 马奈 勒鲁 欧洲语言 马蒂斯 印象派画家
  • 简介:欧洲每年都举行一次“欧洲100件雕塑展”,不曾想今年的展览是在巴黎街头的露天植物园里举办的。入选作品较能代表当今欧洲时尚雕塑的发展趋势,有较高的学术位置,自然引得不少“大家”的青睐。这里虽不是博物馆,但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使人们在理想的条件下观看雕塑。植物园是全面对外开放的,不需要什么人把守,更无所谓门票,虽已是深秋11月,却依然是一地的绿色,满园的锦绣,修剪规整过的植物越发显露出典型西洋园林所特有的美。这里的

  • 标签: 雕塑艺术 博物馆 植物园 发展趋势 对外开放 雕塑造型
  • 简介:当代新水墨与中国元素相关联,无论在形式、主题还是媒材上都有着不可或分的联系,而作为中国当代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置入更为宽广的当代意义后,它则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延续,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和身份的一种表征。“从重庆到巴黎:新水墨·新面貌”展览从本土出发,“走出去”与世界进行了一次以新水墨为题的对话。

  • 标签: 新水墨 当代艺术 文化身份 对话
  • 简介:一个社会只有通过客观化才能实现它的功能.一个时代只有通过它产生的种种行为才能认识自己: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科学行为、艺术行为,诸如此类.而这些行为又是由独立的个人完成的,行为本身带有个人的印记,其特点、风格跃然于上,而由于时空环境等客观条件的不同,这些特点、风格也区别于其它时代,成为该时代所特有.因此,绘画、雕塑以及建筑等等艺术形式,绝非抽离了历史的抽象概念,它与人类的变迁兴衰、思想的变革、风俗的演变息息相关,是社会意识的重要一环,是人类哲学、理念的物质载体.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在21世纪的今天,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研究与其单纯从艺术家个人发展、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来探索、分析,不如将其放在它的社会环境中,根据艺术家与艺术展、画商、批评家、公众之间的网状关系,或者说从艺术市场的角度来研究.

  • 标签: 艺术批评 艺术展览 世博会 巴黎 政治行为 经济行为
  • 简介:阿里斯蒂德·马约尔(AristideMailol,1861—1944)是法国雕塑家、画家,20世纪雕塑先驱者之一。生于法国南方小镇巴纽尔斯。1887年入巴黎美术学校,但不久对学院派绘画失去兴趣,而迷恋于织锦画设计。后来由于织锦画使他的视力衰退,而改行搞雕塑。1895年在巴纽尔斯开始从事雕塑创作,其作品几乎全部表现单独的女裸体,姿态有立、坐、倚,通常是静态

  • 标签: 雕塑家 马约 作品 象征性 象征意义 雕像
  • 简介:"画蓝色的天空,哪怕红色的天空,对我都已毫无意义,我要画红色,但那即是天空。"这段摘自19世纪末艺术运动纳比派成员维亚尔(Vuillard)写给另一位成员莫里斯·丹尼斯(MauriceDenis)信中的话完美概括了伴随着19世纪末现代化崛起对法国乃至世界艺术造成颠覆性冲击的审美革命,这一革命直至今天仍在影响着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画家及艺术家。如果不回顾现代史,我们就无从谈论法国艺术,也就无从谈论本次展览。何谓法国艺术?或许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界性艺术。法国前卫艺术的历史与世界艺术史交织

  • 标签: 印象主义 维亚尔 纳比派 塞尚 圣维克多山 中国画家
  • 简介:在开始之前,我非常感谢中国美术学院、杭间教授和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以及郑巨欣教授可以让我有这个机会去分享这个美丽的新美术馆的开幕。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我一直致力于以美术馆的策展人和研究者的身份对纺织进行研究。我没有讲述这段经验虽然我的工作帮助我思考了很多法国工艺所关注的情境。

  • 标签: 21世纪 工艺 法国 中世纪 中国美术学院 人类学家
  • 简介:巴黎在城市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方面确立了以传统历史景观为中心,分层次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待传统历史景观本身以修复为主的复原层;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与色彩的基本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分析与类比,可以概括为:复原——融合——异化。通过大量实践作品表现出时间痕迹,逐渐形成了围绕传统历史景观的一系列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与措施。

  • 标签: 巴黎 城市景观 复原 融合 异化 时间痕迹
  • 简介:在艺术家那里,所谓的“缪斯”到底是谁,是妓女么?法国奥赛博物馆2015年开幕的展览——“盛衰记:1850-1910年间的妓女形象”(SplendorandMisery:ImagesofProstitution1850-1910,展览名称取自巴尔扎克19世纪中期同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交际花盛衰记(TheSplendorsandMiseriesofCourtesans)》。

  • 标签: 交际花盛衰记 法国艺术 同类题材 马奈 劳特累克 性交易
  • 简介:意籍画家乔瓦尼·博尔迪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出色的肖像画家之一。在成为肖像画家之前,博尔迪尼从意大利移居法国,曾尝试过多种题材的绘画。本文将从博尔迪尼的个人境遇出发,对其生平经历和艺术活动进行梳理,追溯其绘画题材和风格的演变过程。同时,并对这一时期画家、赞助人、市场和大众间的关系进行考量,借此从一个侧面还原世纪之交巴黎画坛纷繁多元的文化面貌。

  • 标签: 博尔迪尼“美好时代” 艺术环境风格探索 自我定位
  • 简介:为进一步加快甘肃书法的发展,促进甘肃书法的对外交流,由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邀请中韩两国书法家组成的中韩书法考古团,于二○○一年九月二日从敦煌开始,沿河西走廊一线,对甘肃丰富的书法文物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九月九日下午,甘肃书协和中国书法杂志社共

  • 标签: 甘肃 古代 书法艺术 国际研讨会 书法家 造型
  • 简介:外国美术史图录《世界美术》编辑部编法国印象主义(2)图21《路维希安的公路》(或《塞夫勒大道风景》),西斯莱,1873年,油画,54x73厘米,巴黎奥塞美术馆藏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fredSisley,1839-1899)是英籍画家,生于巴黎,受...

  • 标签: 印象主义 印象派画家 美术馆 美术史 编辑部 德加
  • 简介:这篇文章主要是关于早期印象派到一战前的现代法国油画的隐秘收藏,这些作品大部分来自莫斯科两个鉴赏家丰富的收藏.这两位鉴赏家叫伊·亚伯拉摩维奇·莫罗佐夫和塞加·伊万诺维奇·沙胡金.对他们所获得的成果无论怎样评价都是不过分的,而且他们的工作也确定早已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当新的法国油画名声在法国本国还处于初创阶段时,在如此遥远的莫斯科,就出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油画经典大师的法国

  • 标签: 伊万诺维奇 马蒂斯 印象派画家 十九世纪中期 佐夫 雷诺阿
  • 简介: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后印象主义"画派,是法国美术运动经历了各种风起云涌的艺术浪潮之后,而出现的一次艺术革新。该画派从本质上而言,在艺术传统上并不是"印象派"的延续,而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和反叛。画派的主要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但都把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放在第一位。他们在作品中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注重画面形式的表现力。后印象派画家拉大了艺术和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更注重在创作中再现"主观化的现实",他们的绘画实践彻底改变了西方的绘画传统,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 标签: 19世纪80年代 后印象主义 艺术革新 画派 美术 法国
  • 简介:在对文化遗产、历史古迹的更新改造中,新与旧如何避免发生冲突,如何达到平衡,如何相互彰显,既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也取决于决策者的眼光.丹尼尔布伦的《双重舞台》不仅在艺术上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而且回顾围绕它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会获得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 标签: 当代法国公共艺术 重建 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