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所论问题包括1905-1937年美术留日概况,美术留日生“改从”中国画的成因与倾向,以及留日画家中在“中国画改良”方面最具代表性的11位画家的风格面貌以及与“日本因素”的关联等,意在通过直观的作品展陈和深入的问题探讨,将始终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留日问题”强调出来,引发美术界的进一步思考。

  • 标签: 留日画家 改良 摹借
  • 简介:T.J.克拉克在《现代生活的画像》的《奥林匹亚的选择》一章中,在分析《奥林匹亚》让公众震惊、让批评家愤怒的原因时指出,这幅画中的裸女背离和颠覆了传统的裸女画惯例和形象,这种背离暗示了《奥林匹亚》的先锋性,它是对现成流行符码、艺术惯例和社会观念的颠覆与拒绝。

  • 标签: T.J.克拉克 《奥林匹亚》 马奈 艺术 社会史
  • 简介:张择端《清明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的瑰宝,它以写实的笔法再现了北宋京城汴梁(今开封)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及自然风光,是了解和研究宋代汴梁的历史、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宝贵图像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清明河图》流传至今已近千年,由于历史的久远,画卷也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原画卷的长度问题。本文仅就原画卷的长度问题进行探究。

  • 标签: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邵宝 古代绘画 艺术价值 明朝中叶
  • 简介:作为国内水墨人物画家的代表性人物,毕建勋艺术路径的选择是“正面突破”。他在水墨人物画理论框架的重建和写实性水墨技术的正面突破取得了令人瞩171的成绩,他说:“这是一个艺术战略战术问题。好比一个战将攻城掠地,有不同的打法。另辟蹊径是一种,实力不够就得考虑取巧,正面强攻也是一种,手里握有雄兵百万,就不会害怕正面交锋。”

  • 标签: 毕建勋 学术特征 代表性人物 绘画 简论 战略战术
  • 简介:印刷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推动人类文明和世界科技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木活字印刷课程是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2016年开始设置的一门新开课,课程设置得严谨又具有弹性的教学内容,既是对传统技艺的学习与继承,同时又让同学们在未来几年版画专业学习中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延伸。

  • 标签: 木活字 版画 印刷
  • 简介:本文将从伎乐图像的造型、人物背景、制作技术以及图像的观看视角等方面对这些图像的形式风格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讨论这些图像与唐代人物画的名家样式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伎乐 观看方式 来源
  • 简介:1932年,滕固(1901—1941)在德国柏林大学通过了他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口试,1935年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本文通过对有关滕固博士论文的9份德文原始档案资料的分析,对第一位在德国获得美术史专业哲学博士的中国人的博士学位的一些基本情况予以澄清。

  • 标签: 滕固 中国美术史 留学史
  • 简介: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艺术与低俗文化或大众文化的材料之间持续不断的纠缠对现代艺术的影响。通过对印象派、集合艺术、偶发艺术等流派艺术家作品的研究,阐述了低俗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复杂关系。

  • 标签: 视觉艺术 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 简介: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唐时河内郡河内县人,今河南沁阳,唐末隐居太行山洪谷,有《笔法记》传世。荆浩生平记载甚简约,生卒年不详,本文考证,荆浩生于约唐文宗太和四年(830),殁于约唐昭宗天佑三年(906)。

  • 标签: 荆浩 《笔法记》 唐末 生卒年 唐文宗 河内
  • 简介:本文试图从艺术和政治的关系维度入手,对前卫艺术进行新的界定:有三种前卫并行于现代性以来的艺术史长河中,一种是政治前卫,偏重于政治的引导和教化;一种是美学前卫,偏重于形式美学上的逻辑演进;还有一种是历史前卫,它介于政治前卫和美学前卫之间,力图在二者之间做出一种辩证调停,以此来反思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也是当代艺术最根本的追求。

  • 标签: 前卫艺术 现代性 当代艺术
  • 简介:这本由资深媒体人严虹采写的《方力钧——100个人口述实录方力钧的艺术历程》(),现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面向全国出版发行。这本书分、中、下三本,通过这100个人物口述实录的讲述,用100条纵横交错的人物线索,真实地呈现了一位优秀艺术家有血有肉的成长历史,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方力钧多维度的艺术人生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由他引发的艺术现象、艺术事件是如何发生和发展,并构成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

  • 标签: 艺术历程 口述实录 方力钧 个人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发行
  • 简介:在敦煌壁画的研究与保护中,川籍画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成就卓著。以张大千、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李其琼、孙儒僩(山见)等学者为代表的川籍画家,在70余年的漫长历程中,披肝沥胆,潜心研究,大力宣传,对敦煌壁画的研究与保护逐渐建立起完整科学的体系。而抗战时期,成渝两地大后方"文化之都"的形成,尤其是在成渝两地相继举办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毫无疑问成为推动20世纪的显学——"敦煌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并由此而及,成为川籍画家前赴后继学习研究敦煌的精神源头。川籍画家对敦煌壁画艺术研究与保护所做出的积极探索和成果,为致力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论文以集群考据和个案研究相结合,运用大量翔实文献史料和部分第一手资料,论述川籍画家在敦煌壁画研究与保护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 标签: 敦煌壁画 川籍画家 研究 保护 地位 作用
  • 简介:读图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图像还要关注由图像到图像背后的文化的思考。本文围绕《清明河图》的隐喻主题,开展单元教学尝试.从显现内容的隐喻萌芽、形式感知的隐喻发现和文化解读中的隐喻感悟三个方面思考教学及其活动.利用图像解构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图像识别的观察能力.借助思维导图领悟图像识别的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本民族的美术价值观。

  • 标签: 显现 隐喻 图像识别
  • 简介:在中國古代書法鑒藏史上,祝允明書法的鑒定一直是困擾收藏家與研究者的大難題。之所以説其難,不僅因爲祝氏書作真僞混雜,使收藏家莫衷一是,也因爲由此産生的疑案甚多,研究者中亦聚訟紛紜。有鑒于此,本文本着去僞存真、正本清源的目的,以筆迹學的理論爲支援,在系統梳理祝允明存世書法作品的基礎,建立了存世祝允明書法中真品與僞作的兩個標準件系列,從而爲祝允明書法真僞的鑒定及相關研究樹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標本系統。

  • 标签: 祝允明書法 真僞 標準件 筆迹學
  • 简介:继《观察者的技术》(TechniquesoftheObserver)出版后十余年,克拉里出版了《知觉的悬置》一书。该书秉承了克拉里一贯的研究风格,用综合了自然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马奈、修拉、塞尚的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交代一种现代注意力的历史演进关系,聚焦于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一人类之眼,并再次回归到对现代性景观的思考。

  • 标签: 注意力 现代性 情动意指
  • 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于2010年正式成立。本次年会是自2017年2月第二届艺委会换届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年会,围绕2017年度艺委会整体工作思路、研究、创作和展览工作计划以及各项工作机制等多个议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研讨,共同梳理与讨论艺委会的学术理论框架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研讨逐步明析新的学术定位、策展理念、形态划分和陈展方式,进一步确立综合材料绘画在业内的学术引领身份,在“架上艺术”的概念下,体现综合材料绘画的国际性、当下性以及在中国美术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特殊地位。

  •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综合材料绘画 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