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总体要求。也是川美人不懈的艺术追求。一直以来,四川美术学院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艺术创作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展览,展示了四川美院高水平的主题创作能力,以及学校领导、专家教授、专业教师对主题艺术创作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态度。

  • 标签: 十九大 社会主义文艺 学院美术
  • 简介: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言:“要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得并且认识这种过渡里所包罗着的思想。”([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2006年第1版,第72页)对于探究西方绘画而言.这句话不无启发和借鉴价值,绘画从来都不是纯粹功利需求或技术变革驱动之下的图像生产,而是人类对自身命运及所生活的世界予以深沉观照与睿智思考之下所做出的本能反应。换句话说,赋予人类绘画作品恒久魅力的,不独是形象、色彩抑或技术、材料,更主要是熠熠生辉的思想之光。

  • 标签: 绘画思想 西方绘画 《历史哲学》 技术变革 绘画作品 黑格尔
  • 简介:在"士人画"理论的指导下,苏东坡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的文人画观点。这些观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代皆影响至远。绘画统于"道"与"德"与"占色而画,画之陋也"是苏东坡文人画思想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是我们全面完整地认识苏东坡文人画思想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 标签: 苏东坡 文人画思想 于“道”与“德” “占色而画 画之陋也”
  • 简介:钱大昕是清代乾嘉时期着名史学家,作为一代“通儒”,他在金石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在其着作《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和《潜研堂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大量的书法理论观点,其书论大多以史家视角阐发书法史,以学术化的态度回归“史”的学科本位,对于後世书法史研究颇有启示。

  • 标签: 钱大昕 书法 金石佐史
  • 简介:本文通过对石涛"我自用我法"辩证思想研究,探寻20世纪以来水墨中国画的成长,为打散重排的第三阶段中国画提供理论价值。本文既研究"我自用我法"的现实依据和美学思想,也从辩证角度探讨"自"与"法"对当代水墨中国画坚守与跨越的文化启发。在此,石涛的美学思想对当代水墨画的贡献极为重要。这类研究,对传承中国传统笔墨文化,保护并创新艺术文化,推动艺术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真正价值。

  • 标签: 石涛 “我自用我法” 辩证 当代水墨画
  • 简介:南京博物院藏《摄山栖霞寺图》、天津博物馆藏《摄山图》以及上海枫江书屋藏《摄山游屐图》,这三本"摄山图’"画心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不难看出应是同胞之作。但它们卷后不同的长诗题跋,却分别勾勒出三次不同的摄山之游。本文就三次摄山之游的具体情状、三本同胞画作的作者身份、以及三本"摄山图"背后的创作因由,略作考究,以期勾勒一个由政治力重塑的地景。

  • 标签: 摄山 栖霞 尹继善 曹庚 纪游图
  • 简介:1916年,以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学生公开展览人体画为导火索,引发了一场关于女人体公开展览与观看合法性的长达十年的论争。回看这场争论的前因后果,在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与推动下,人体审美被新文化知识分子引入到"艺术救国"的政治框架之下,成为提升国民素质的工具。虽然以刘海粟为首的新知识分子宣扬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但对人体艺术"裸"与"不裸"的争论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形势紧密勾连,而演化成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旧道德之间的对立。这一过程中,妇女身体一定程度上沦为了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用于重构文化认同的工具。

  • 标签: 美育 人体模特儿 女性 身体
  • 简介:本文通过中国与英国在基础艺术教育、高等艺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的比较,探讨我国设计类学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终力求探索目前国内综合类本科院校中设计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进的方向。

  • 标签: 设计教育 基础课程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 简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生活的一切看起来变得快捷方便,就如超市之于分散诸商店,火炉子之于暖气空调,这一切的发生发展都是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我们自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自由自如,同样的,新媒体艺术的发生发展在整个艺术领域中也是起到同样的作用,评书被电视剧新媒体化了,变得更加丰富和容易理解,小说被电影化了,人的内心世界的营造更加具体,代表着这个时代最为先进与优秀的东西。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生活教育 专业教育 模糊 新媒体时代 内心世界
  • 简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游图册》最后一开上的《西兴暮雪》,是董其昌现存有纪年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也是其唯一带有自然主义风格的雪景山水。画作上寥寥数语的跋文隐藏着重要的历史信息,荒寒的雪景意象亦带有很强的政治隐喻性。

  • 标签: 董其昌 《西兴暮雪》 许国 “争国本”
  • 简介:本文将研究视角指向民国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设计领域。相对于民国时期以商业文化为导向的主流设计师研究而言,延安设计师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本文从军事化指向、劳动者指向和职业化指向三个角度出发,试图阐释延安时期设计师的特点及其设计思想。并通过这种研究揭示延安设计研究的价值,从而明晰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的意义。

  • 标签: 延安设计 解放区设计 设计批评
  • 简介:一、关于"高技派"说法所谓的"高技派"指后现代建筑的诸多流派现象中,呈现高新技术元素的现象。如:让·努韦尔的巴黎阿拉伯中心建筑把光作为材料的"光瞬间"建筑,再如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北京鸟巢"以结构特殊转化方式的创新等,被评论界共同誉为"高技派"。本文所谈高技派指具有"永绩建筑"思想范畴的"高技派",(后文不妨称作"永绩派")。

  • 标签: 高技派 思想范畴 后现代建筑 皮亚诺 建筑家
  • 简介:本文试图从海德格尔哲学文献中梳理出他关于设计的批评、美学和方法论上的诸多思想。以海德格尔习惯的"问"与"思"的哲学进路,将他对技术与制造、物之审美、居住的意义与方法等内容厘清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潜在思想结构,以探知哲学大师在"设计"问题思考上的主旨面貌。

  • 标签: 海德格尔 设计思想 设计美学 方法论
  • 简介:作为当代艺术的实践者,同时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教师职务的徐冰在其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体系,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其学生的艺术实践中。因而举办过数次的"心有灵犀——徐冰的硕博研究生系列展览"是徐冰教育理念的视觉呈现。本文从展览作品和其学生的艺术工作入手,分析和归纳徐冰的当代艺术教育思想和体系。

  • 标签: 徐冰 心有灵犀 当代艺术教育
  • 简介:在新的局势之下,一直以来只注重实技基础训练的绘画专业,增加对美术批评的教育可谓迫在眉睫。本文先从艺术与哲学的亲缘关系看美术批评教育对艺术创作者的重要性,接着以比较中韩两国高校绘画学科美术批评教育的现状为出发点,审视美术批评教育缺失引发的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 标签: 美术教育 批评能力 中韩 绘画专业教育
  • 简介:设计与社会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设计社会学的诞生已有充分体现。本课题研究社会学在设计教育中的渗透,一部分与新兴的设计社会学相关,但主要是关注实践层面。因为设计本身即蕴含社会属性,设计与社会学首先在实践中,继而在知识层面相互联系。并且,站在设计教育的角度看,实践更具体也更为重要。

  • 标签: 设计教育 社会学 课题研究 社会属性 知识层面 实践
  • 简介:高校设计教育与学生毕业后任职能力的脱节,这一现象已存在多年。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目前高校教育体制与行业需求的脱节与滞后,教师引进标准唯学历偏理论,教学偏离行业标准等原因所致。本文作者反思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以教师和设计师双重标准,按照设计流程,在每个阶段分别梳理出些许理论和设计经验,以求能给将毕业或刚毕业的设计新人一些启发。

  • 标签: 高校设计教育 职业适应性设计主题 风格设计表现
  • 简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禅宗思想之"禅修"、"悟性"、"明心见性"等具有哲理化、深沉化的意味,启发画家在写生中缘墨寄情,借物抒性,借助笔墨以掏咏乎天地万物,展现出创作主体的哲学思想、人生修养和境界追求。禅宗善于从日常生活、自然景致中观照自我,感悟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智慧与能量,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启发画家在写生中不断超越具体的物象与感性,达到修炼内心、掌握真理、通晓自我的艺术主旨,从而摆脱形象羁绊,从更高的精神层面进入无比广阔的艺术化境。由此,我们探究禅宗心性思想对中国画家的影响与启示,探讨中国画写生创作所承载的禅宗思想和文化精神,以期对当下国画写生与创作有所裨益。

  • 标签: 禅宗 心性文化 中国画 写生观
  • 简介:在学生教育工作中,不论是初级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教育界相继提出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旨在提高社会、学校对培养学生个人发展、品格修为的重视程度。在美术教育领域,核心素养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的,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当与核心素养的理念紧密联系,

  • 标签: 美术教育 美术院校 核心素养
  • 简介:随着西方形而上学权威性的不断式微,人文和社会学科开启了从时间(历史)分析模式向空间分析模式的转化。[1]这种转化引起了各学科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试图将空间分析置入后现代理论框架中,作为环境设计的教育者们,也开始对自己当前的设计教育进行反思:

  • 标签: 设计教育 环境设计 地域文化 设计学科 学科门类 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