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篆刻家文彭(公元1497——1575年),字寿承,号三桥,苏州人。因曾先后在南京、北京任国子监博士,故人称文国博。文彭是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的长子。文彭从小就饱读诗书,能书画,精研文字学,秉承了家学,真、草、隶、篆诸体兼擅。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篆刻方面,为了实现他的印学新观念,在改革印章的材料、技术法、文字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并开宗立派,影响深远,创造了中国印学的一个新时代。

  • 标签: 文彭 篆刻家 文字学 国子监 文征明 书法家
  • 简介:武,本名蓝武,字勤富,又字文卫,别署玩斋、顽斋、可堂。现为《书法报》编辑、记者。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展、省展。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书法、文艺评论等300余篇,计90万字。书法、篆刻、绘画作品散见于全国专业报刊,亦有作品刊于碑林。2001年被评为全国首届“书法先生”,出版有《当代书画家随笔·隔岸琵琶》。

  • 标签: 书家兰 兰干 干武
  • 简介:李白长行一首为清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所书,纸本,行书,纵93.2厘米,横47.7厘米,现藏四川省博物馆。释文: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标签: 扬州八怪 李白 省博物馆 郑燮 书画家 青梅
  • 简介:对于书家来说,"五百年后自有公论"这句话可谓再熟悉不过。不过时下一些理解偶有歧义。有些人动不动就用来做"挡箭牌"——"走自己的路,让历史来评价我吧!"看来,这句话有时是过于抬举一些人了。实际上五十年后就很公正,甚至三十年就足以分辨好坏,不是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吗?如果真能熬到五百年后,本身就已经进入书法史了。追求流芳百世的想法,在当代仍比比皆是,甚至更疯狂,不然怎么有那么多艺术馆呢?

  • 标签: 风力 隶书 三十年 书法史 艺术馆
  • 简介:在我国古代,葫芦有众多的称呼,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之中。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这种类型的文字,卣(you),古文字学者指出,这是“壶”字,有专家指出也是“葫芦”。葫芦在我国古籍中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其中,其中一篇《七月》是极古老的农事诗

  • 标签: 葫芦 赏析 工艺 河南安阳 《诗经》 《七月》
  • 简介:今天我选择“传承工艺的现代内涵一挑战传统的日本现代工艺”作题,主要是想借他山之石来帮助我们筑路,希望对现今岭南传统工艺的发展寻找突破口有助。另外,择定日本为所讲述地域范畴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 标签: 传统工艺 现代内涵 日本 传承 提纲
  • 简介:这组少儿木刻版画作品出自鲁迅先生的家乡——浙江绍兴古月美术活动基地的孩童之手。作品单纯概括,大气坚韧.强力地;中击着我们的视觉.有着迫近人心的精神力量。鲁迅先生在《近代木刻选集》小引中说:“所谓创作底木刻者.不模仿,不复刻.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可见,以刀代笔,放刀直是创作木刻的本质。

  • 标签: 作品赏析 活动基地 浙江绍兴 木刻 鲁迅 少儿
  • 简介:通常情况下,人们所理解的金属“质感”往往是对金属材料表面质地的认识,对现代金属锻造工艺设计师而言,这远远不够,还应包括对金属材料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社会价值的认识。

  • 标签: 工艺 锻造 金属材料 材质 物理性能 社会价值
  • 简介:工艺品,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孩子们对它。真是“一见钟情”。如果动手去做,那份劳动的喜悦,成功的收获,真可谓回味无穷。

  • 标签: 制作工艺 环保 儿童 艺术魅力 一见钟情 工艺品
  • 简介:傣族是一个以崇拜小乘佛教并以此作为生活准则的民族。长期以来他们的生活逐渐形成了一种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独特的方式,即在生活中突出了善美的主题。佛教思想对人们生活的渗透,无不体现在人们对住宅、服饰、生活用品、赕佛品(其中绝大部分又可作为工艺品)、以及纹样选择等物质文化上,集中体现在傣族工艺美术领域里的反映,如一些物品的双重性,即宗教性与工艺性的同时并存是非常突出的。傣族工艺美术的发展史,忠实地反映了傣族人民具有爱美与创造美的天性。寓于工艺美术之中的民族特色又使我们感受到该民族特殊的审美情趣。自古以

  • 标签: 生活准则 佛教思想 美术领域 物质文化 艺性 《蛮书》
  • 简介:民族民间美术的现代转型是当代艺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丝绸立体工艺画上承中国丝绸工艺的民族文化艺术底蕴,充分运用现代工艺理念及创作方法,走出了一条民族民间工艺的新路子,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也是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艺术教育滋养出来的一朵工艺美术奇葩。

  • 标签: 丝绸 立体 工艺画 装饰
  • 简介:“蜡版雕刻工艺”是以蜡染为主要创作媒介,在凸纹模版印花、镂空模版印花的印染技术的启发下,以传统蜡染技术为依托,以现代艺术观念为主导,重新发现传统造物的美,即“朴素”之美。从朴素的角度感悟拙朴的痕迹,并大胆地对传统蜡染工艺进行改良和艺术探索。蜡版雕刻工艺是利用蜡的防染功能将蜡刷在面料上形成蜡板,并利用雕刻技法以刀代笔将事先描绘的纹样雕刻出来,刀痕与蜡染自然冰纹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新视觉艺术语言。在朴素中彰显出生命的韧力,达到至纯至精、至简至美,将传统蜡染技术与现代艺术有机地融合,延伸拓展了一种新的蜡染艺术形式。

  • 标签: 蜡版 刻蜡 染色
  • 简介:生于1968年6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从小酷爱内画艺术,得到内画《一百零八将》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的真传。后经努力探索,现已形成独特的风格,其内书、内画个性鲜明,内书、内画融人一体,特别在中国画线描方面,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是当今内画艺术一支奇葩。

  • 标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光明 《一百零八将》 独特风格 1968年 常务理事
  • 简介:曲阳县内河人,生于1946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石雕艺术大师。1965年,高中毕业后一直跟随卢进桥大师学习。1965年至1982年,在曲阳县雕刻厂学徒。1982年至1983年,在曲阳县第二雕刻厂任车间主任。1983年至1992年,在曲阳县第三雕刻厂任技术副厂长。1992年至今,任曲阳县艺华雕刻厂厂长。

  • 标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村 曲阳县 艺术大师 高中毕业 车间主任
  • 简介:本人拟以当今日本金泽地区三种著名传统漆工艺的现状为依托,析解从传统文化中成就的传统漆工艺之当代所为。传统漆工艺非工匠所专属,其不仅承接现代应用工艺的走向,也应为今天艺术院校漆艺课程教学的科目之一。地处中国南大门的广州美术学院,正期待让传统漆工艺于接轨现代应用来营造具地域特色之教育模式。那么,打开课程中以使用天然漆材来进行教学这扇被尘封多年的门,正是当务之需。

  • 标签: 传统漆工艺 漆艺教学 现代应用
  • 简介: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曾从业于苏州檀香扇厂。在檀香扇特种工艺创作与制作的几十年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创了大型拉烫镶嵌檀香扇《唐伯虎点秋香》,该扇首次尝试了现代素描的表现方法,在传统技艺烫烙下较为逼真地刻划出了人物的形象。在这一技艺影响下,檀香扇艺术表现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随后,邢伟中又先后创作了大型双面异样拉烫檀香扇《人文荟萃·歌舞升平》《姑苏名胜拙政园·狮子林》等重要作品,为传统檀香扇艺术增添了新的光彩。

  • 标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邢伟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唐伯虎点秋香》 艺术表现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
  • 简介:今年是我国杰出的美术史论家王逊教授诞辰100周年。王逊(1915-1969年),山东蓬莱人,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著名哲学家、关学家邓以蛰先生高足。曾任天津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主持中国美术史教研工作,1956年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美术史系,为培养新一代美术史人才倾注心力,做了重要的奠基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图书馆“改造”,从此也失去发表著作的权力,1960年美术史系恢复招生,回系任教,在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受学生爱戴。1963年发表的《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题材试探》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文革”中遭受迫害,1969年赍恨以殁。王逊教授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建国前即有不少论著发表,近年在1948年10月天津《益世报》沈从文主办的《文学周刊》上发现了他33岁时的旧作。天津学者张承先先生为此展开了周密的查询和录入,薄松年先生对该文作了认真的核定和文字校勘工作。此文显现出王逊先生早年在红学和工艺美术领域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精论,对今天美术史教学和研究依旧有着启迪作用。在纪念王逊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特此刊载,以志怀念。

  • 标签: 工艺美术 诞辰100周年 红楼梦 美术史论家 清初 中央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