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尼泊尔特别流行观音菩萨信仰,有诸多造型奇异的观音形象,三物观音即其之一。这种观音造型的特征是三重物,自上而下,分别是毗湿奴、金翅鸟、狮子。有时还增加一条诃利蛇,形成四重物。观音菩萨是佛教观想中的,三物观音骑于毗湿奴肩上,表明观音凌驾于印度教诸神之上,是佛教自我优位心理的物化表现。这种三物观音出现在印度佛教末期的成就法鬘之中,是瑜伽形者观想的宇宙至尊神,他们努力使自己与三物观音融汇为一体,以达到解脱证道的目的。三物观音造像,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对于研究中印佛像源流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尼泊尔三乘物观音 成就法 佛教造像
  • 简介: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金农、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终生贫困,“癸未秋,先生没于扬州佛舍”。(罗聘《冬心先生续集跋》)《清史稿·列传·艺术》“金农”条略日:金农分隶小变汉法,截毫端,作擘窠大字。年五十,始从事于画。初写竹,继画梅,又画马,复画佛。“性逋峭,世以迂怪目之。诗亦壤削苦硬”。

  • 标签: “扬州八怪” 金农 艺术 画马
  • 简介:扬州"八怪"之称,最早见于清汪鋆《扬州画苑录》,其卷"虞蟾"条云:"所惜同时并举,另出师,怪以八名(如李复堂、啸村之类——原注),画非一体,似苏(秦)、张(仪)之捭阖,偭徐(熙)、黄(筌)之遗规。率汰三笔五笔,覆酱嫌桷(原字为左"牛",右"角",字典无此字),胡诌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无异趣,适赴歧途。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

  • 标签: “扬州八怪” 画家 绘画作品 绘画技法 徐迅
  • 简介:2012年12月19日,由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家协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单位主办的“回归写意——姬俊尧师生作品展”在天津鸿德艺术馆开幕,共展出百余幅中国画作品,同时发行了同名大型画册,“回归写意精神艺术研讨会”也于当日举行。

  • 标签: 天津美术学院 写意精神 作品展 回归 师生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简介:氵:氵,一般来说,在实际书写创作中,三点水这个偏旁的使用往往是比较容易忽视的,或者说使用时往往是大而化之的。其实,审视唐代以前的经典作品,就会发现其使用自有标准,其草法非常标准,亦很稳定。第一点独立,、三点相连的写法在晋唐作品中贯以始终,我们从王羲之《十七帖》中的"汶"、《孔侍中帖》中的"须",

  • 标签: 经典作品 唐代以前 《十七帖》 王羲之 标准
  • 简介:(上接2013年第2期)收藏的分类想了解收藏,首先应该知道收藏的一个大致分类。民国时期的分类特别简单,就分硬片、软片。两人对话:"您收什么啊?""我收软片。"那就知道你收藏的大方向了。书画、地毯、织绣,凡是可以卷起来的,一般都被称为"软片",剩下的都称为"硬片"了。比如陶瓷、玉器、铜器,这些都属于硬片。今天有了非常科学的分类,按照科学的名称分类。

  • 标签: 收藏 盛世 文化 历史 民国时期 分类
  • 简介:久闻江湖传言有梁溪惠某收藏巨联,非两米以上不达标耳。大凡文物收藏者总不免猎奇嗜好。犹忆曩昔龚定庵、陈介祺先后以重金所得汉玉印“缒仔妾蛸”之遭际,不胜唏嘘。江南自古文人荟萃,收藏之风.亦由来已久。凡金石书画、名碑法帖、古籍善本,天下文物半在江南。或谓藏家皆有所珍秘者,若吴平斋之“二百兰亭”,瞿子雍之“铁琴铜剑”,邓邦述之“群、碧”两宋版,吴湖帆之“明清状元扇面”,森森玉立,蔚然成风。所谓学有所专,收藏亦当如是也。以今日之言,即为“专题收藏”。盖天下美物多矣,岂可见好爱好,当有所选择,有所专注也。

  • 标签: 书法 中国 收藏者 古籍善本 专题收藏
  • 简介:在汉代书法史研究中,学者每每称引《汉书·艺文志》及《说文解字叙》中所载『汉律』内容,以说明在汉代朝廷把文字学和书法同利禄挂钩,是弘扬文字学和书学最为有力的办法,同时也是两汉书法艺术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二年律令》 书法史研究 简说 西汉 说文解字 书法艺术
  • 简介:美术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培养儿童对自然界美的欣赏能力上.更体现在儿童通过美术这一形式表现自己的所看、所感上。在美术学习中.一些概念化的图式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扎根在他们心里。这些概念化的图式有的来源于教师”简笔画式”的教学.有的则来自少儿美术读物中过多概括形象的错误引导等。概念化的图式物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自然脱节的.这样的儿童画像公式一样被一次次地复制.剥夺了美术教育在启发儿童主动观察、

  • 标签: 儿童美术 回归自然 概念化 课堂实录 美术教育 儿童教育
  • 简介:一、印踪09·西周纹饰玺盘云飞鸟铸青铜,始识当年镌印风。文后图先成演化,铭心记取一时工。1980年,陕西周原博物馆获藏一枚西周回云纹铜玺,其后不久,又于当地西周灰坑中出土了一枚凤鸟纹铜玺。这两种铜玺纹饰都与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相类,故推测为制作青铜器纹饰的母范或抑压工具,可以说与"印"的功能相同。并且,也可以证明玺印的发展有着先图饰后文字的演化过程。

  • 标签: 西周时代 演化过程 青铜器 纹饰 博物馆 凤鸟纹
  • 简介:主题:风格与形式观念的颠覆问:"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对中国书法在线条上的开拓能力极强,这一点已毫无疑问。如前所述,讨论"新碑学",首先即是着眼于它的石刻线条的表现力,当然也是关注线条"中实"的表现力,我以为从风格层面上去倡导北碑,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早已在做了,但从技术层面上去发现魏碑,倡导魏碑。

  • 标签: 艺术化 魏碑 碑学 运动 陈振濂 问答
  • 简介:尚辉:从第一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开始,杭州打造的中国画双年展的平台是在新世纪应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发展的重要平台.从“意之大者”到“长卷视界”,在学术主题上可以看到它的立足点。因为影像是我们今天所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的当代艺术媒介,当代艺术的产生和影像的发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因为影像艺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对架上艺术产生了支离,这是我们看到的很重要的学术现象。从“意之大者”强调对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到这次的“长卷视界”,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画自身的发展、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它和图像、影像并没有直接的大关系,任何的图像或者影像很难说具备中国画特有的写意精神,意象中的造型,尤其境界、意象等中国画特有文化意韵和审美意韵是我们看到当代影像所不具备的。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国画 双年展 杭州 影像艺术 当代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张羽翔导师书法工作室”第届全国书法创作高研班于2013年11月8日在河南省钟繇书画院开课。钟繇书画院近年来连续举办了多届全国书法创作培训班,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学员入展、获奖。2012年11月该院举办“张羽翔导师书法工作室”首届全国书法创作高研班,通过张羽翔老师十天的授教指导,学员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此次是该院举办的第届全国书法创作高研班,课程将于11月16日结束。

  • 标签: 张羽翔 书法工作室 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
  • 简介:2012年12月28日上午91时30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浙江画院承办的“长卷视界——第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

  • 标签: 浙江省 美术馆 双年展 中国画 杭州 视界
  • 简介:2013年1月29日,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原副院长孙其峰先生获在京颁发的第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此殊荣的还有方增先、杨之光、李焕民、候一民、詹建俊等著名美术家。这6位美术家是新中国美术的开拓者、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他们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发展的重要活动,其艺术活动更是新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们创作出大量优秀艺术作品,并身体力行地推进各个画种的美术教育,培养出大量优秀美术人才,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中国美术史 终身成就奖 终身教授 孙其峰 新中国成立以来 天津美术学院
  • 简介:2012年12月29日上午,第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学术论坛在浙江美术馆国际学术报告厅举办,当代美术史论家孙克,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士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黎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尉晓榕、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及各大媒体和艺术爱好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论坛以“横轴视界:长卷作为视像之道”为主题,采取主题报告和现场提问的方式,理论家、策展人、画家等从各自角度对本次主题进行了专题论述和精彩点评。曹意强从观者到作者这两个角度谈论了长卷的形制之因,同时又参照了中西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谈论了长卷的视像之道。

  • 标签: 学术论坛 中国画 双年展 视像 杭州 视界
  • 简介:本文以第一、第二两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为切入点,展开对该时期美术展览会筹办机构及作品的评审制度的深入探讨.两次美展展览机制的差异与延续性,不仅为还原美展真实的历史语境提供了契机和可资借鉴的坐标,同时也揭示出国家文化管理机制的运行功效对美术发展的深刻影响.

  • 标签: 筹办机构 评审制度 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 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