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礼部尚书。谥文敏。姜绍书《无声诗史》卷四称:"崇祯间晋礼部尚书,年近大耄,犹手不释卷。灯下读蝇头书,写蝇头字。盖化工在手,烟云供养,故神明不衰乃尔……画仿北苑、巨然、千里、松雪、大痴、山樵、云林。精研六法,结岳融

  • 标签: 书论 容台集 烟云供养 禅室 玄宰 巨然
  • 简介:一九九一年观吴昌老草作,乃知作草如作真之理。笔笔扎实,根深蒂固,无一点画落入空虚处。又笔笔功力,不见飘忽之处,虽有虚有实,两者如一体也。

  • 标签: 书论 书法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草书
  • 简介:一九九四年傅山先生作《心经》、《庄子》小楷,唯见虔诚,心怀佛尼,自臻圆觉,萧然物外,百障破除矣。书与道俱,道高一尺,书亦随之。故书者,思想之影也,灵魂之体也。文非《庄子》、《史记》不快。字亦当尔尔,非《瘗鹤铭》、山谷,不足以发泄者。笔画顶天柱,浩气塞广宇。书法教育,应寓文化于书法之中。教书法不

  • 标签: 双开楼 楼书论
  • 简介:古典书论在当代书论的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当代书论家而言,我们需要一方面继续梳理古典书论尤其对其进行思想性解读,一方面在当下文化语境下探索当代书论的构建方式。而这些学术行动的前提必须在厘清古典书论的话语内涵的基础之上。大致而言,古典书论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涵义。

  • 标签: 书论当下 当下话语 话语内涵
  • 简介: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 标签: 六朝书论 文学研究 疑难词语
  • 简介: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 标签: 书论 六朝 疑难词语
  • 简介:苏轼书论两次称引“韩非子”中“窃斧”典故,对书法鉴赏活动中审美主体关于创作主体的先入之见作出一定反思。其说浅显,且语焉不详,但却有很强的思辩张力。

  • 标签: 书论 苏轼 创作主体 审美主体 鉴赏活动 韩非子
  • 简介:笔、墨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笔、墨的产生到应用,中国书法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得以发扬。因此,笔法、墨法成为古今书家经营与关注的重点。古人云:"得笔而后得墨",墨法的实践依赖于正确的笔法,笔锋的灵活善变使墨色神气迥然,墨法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书法作品的艺术性,书法作品的气韵生动更多的取决于墨法。墨法——书法创作之肯綮也。"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孙过庭《书谱》)解读:墨法有浓、淡、干、湿之

  • 标签: 中的墨法 书论中的
  • 简介: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 标签: 六朝 书论 疑难词语 诠释
  • 简介:古代书论经前人和当今一些学者考辨为伪托者,至少已有以下一些篇目:

  • 标签: 考辨 书论 篇目 学者 古代
  • 简介:晚唐五代“逸”的书学思想在北宋得到直接延续,可以说晚唐禅宗思潮及“逸”的书法审美倾向在北宋发生了整体效应。由于“法”在晚唐的影响已被荡涤殆尽,因此,到北宋“法”已难以构成任何观念障碍,北宋书论几乎是在一种既定的文化——审美模式下来致力于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不过,基于一种批

  • 标签: 唐法 禅宗
  • 简介:从事书法艺术,多读点传统书论似乎非常必要。它能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指导实践.在传统书论中,东晋、南北朝的书论著作,内容广泛,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这时期的书论著作,主要是南朝人所撰.重要文献有:题为卫铄所撰的《笔陈图》,传为王羲之的《题卫夫人人<笔陈图>后》、《书论》、《用

  • 标签: 书法艺术 书论 南北朝 评论 用笔 东晋
  • 简介:苏门四学士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书论思想。黄庭坚以禅论书。晁补之重意师心。秦观“不以法度病其精神”。张耒尊唐重法。“苏门四学士”的书论思想的影响。

  • 标签: 苏门四学士 书论思想 影响
  • 简介:张公者:《黄君书论文稿》的出版,我觉得是黄君这些年研究的一个小结,学术分量很重,他对黄庭坚的研究成果足以使他在黄庭坚研究史上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 标签: 文稿 书论 座谈会 纪要 研究成果 黄庭坚
  • 简介: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应该是原始艺术,最早的汉字书写行为可追溯到远古的图画文字,但对文字书写系统作艺术性的反省与评价,却始于东汉、兴于魏晋,直至清末。参与者遍及思想、文化领域。

  • 标签: 艺术精神 审美特征 书论 中国 原始艺术 精神文化
  • 简介:赵孟頫在《兰事十三跋》中有一著名书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 标签: 赵孟頫 用笔 不易 书论 结字 书法
  • 简介:在当前书法艺术领域里,潜心从事中国古代书论研究、古代书画论著整理工作的人中,崔尔平可称得上是勤奋刻苦,自强不息,成果丰硕的一位了。近年来他出版了清康有力的《广艺舟双楫注》、清冯武的《书法正传校注》、《书法篆刻术语辞典》等著作。并发表了许多篇学术论文。近期又有百余万字的《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明清书法论文选》等著作出版。在中国古代书论的研究及古籍整理领域中,他正耐得艰苦耐得寂寞勤奋地耕耘着。

  • 标签: 书论 著作出版 广艺舟双楫 古籍整理 学术论文 勤奋刻苦
  • 简介:纵观我国的书法史,自魏晋开始一直到清代中叶之间,基本上是帖学的天下,究其原因,帖以小品尺幅而见长,这又与实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信札尺牍、诗笺手卷几乎成为文人墨客随意挥洒的主要形制,再加上历代以书取仕,唐代的干禄书、宋代的院体、明代的台阁体和清代的馆阁体,在殿试时都必须以工整的小楷誊写,这又在客观上对帖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帖学 清代 干禄 尺幅 书论
  • 简介:点画的形式美学是书法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现当代书法美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以点画的美学属性或者审美特征等问题表现出来,而且在汉唐书论中也是书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汉唐书论中关于点画的关学形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体系.也没明确提出“美学”的概念,但是在语言的描述上却处处都体现着对美的追求。

  • 标签: 美学分析 点画 书论 汉唐 书法美学 形式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