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常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南的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km。上学的时候,看过我的先生傅天仇写的一本书《雕林漫步》,文中描述山西省到处都是古代雕塑,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平遥双林寺、晋祠、广胜寺、五台山、悬空寺等等,可谓是鳞次栉比。我于1988年借下乡实习之际,从河南过黄河,打芮城永乐宫到大同云冈,从南一直走到北,贯穿山西看了个遍,过足了古代雕塑瘾。

  • 标签: 平遥双林寺 天龙山石窟 东阳镇 广胜寺 晋祠 晋中市榆次区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采薇》人物相关的问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画面中人谁为伯夷,谁为叔齐;第二,伯夷叔齐的头饰、衣裳、鞋履:第三,伯夷叔齐的容貌表情、手势、性格等。通过考察这三个方面,来透视李唐对于画中伯夷叔齐在时间、身份、地位上的定位,为我们更清晰地认知李唐为何要画此打下基础。

  • 标签: 《采薇图》 服饰 人物画 宋画
  • 简介:传统文化思想与书法创作唇齿相依。书法因文化的寄托而意味深长。文化因书法得以发扬光大。学问与涵养是书家的第一要义,杨守敬云:"学书有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超轶等伦者也。"古人重笔墨更重文化,将文化作为终生追求,与书道并进,较之当下书家有明显不同。

  • 标签: 书法创作 传统文化思想 书道 罗万 书法发展 黄州寒食帖
  • 简介:道释画自魏晋兴起,至隋唐达到鼎盛,随后,其形象逐渐与占据主要地位的人物画同化,以至于形象被世俗化,诸多具备美感的世间人物,被移接到不同的佛典仪规的宗教形象上。如韩在长安道政坊宝应寺所作的壁画"释梵天女,悉齐公(魏元忠)妓小小等写真也"[1]。那时,有个道宣和尚,以道德高尚而名,曾无奈慨叹,寺庙的菩萨竟然与妓女没有两样。至少在宋代宣和年间,道释画还体现他的重要性,《宣和画谱》将道释画列位第一就是明证。

  • 标签: 隋唐 《宣和画谱》 人物画 形象 世俗化
  • 简介:鉴定专家陈佩秋先生和陈启伟在《名画说疑——陈佩秋谈古画真伪续编》一书中,质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踏歌》的真伪,认为其是一幅冒马远之名的伪作。笔者通过对马远《踏歌》之构图、人物、柳树、书法印章、古籍文献的使用进行考析,以及比对马远《踏歌》与戴进《临〈踏歌〉》的异同,从而认证《踏歌》并非伪作。

  • 标签: 《踏歌图》 真伪 《南阳名画表》 《临〈踏歌图〉》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文学与绘画的关系,阐明文学修养在绘画创作的影响与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所具备的文学修养更好地发挥潜能用于创作,深入把握中国美术的这一特点是解析中国绘画历史、画家特点、创作特性的一把钥匙。

  • 标签: 画家 文学修养 创作
  • 简介:通过对1948—1951年三次官方敦煌壁画,临摹展览的董希作品的检视,从敦煌壁画研究的逆向反证,揭示了董希在敦煌的多重研究任务,并从事北朝早期壁画的专题研究,他的临摹研究直接关联他的创作。但在数年内历史条件的剧烈变化,敦煌的艺术机构功能也由此发生转换,作为美术家创作的借重资源的位置也逐渐偏离。

  • 标签: 董希文 敦煌壁画 临摹 研究
  • 简介:博事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加快新形势下的丈博发展是实现从文化资源国家转变为文化产业大国的需要。

  • 标签: 文博 发展
  • 简介:《夜坐》是沈周晚年的精品之作,作品图文并茂,从冗长的题拔可窥见其隐逸的艺术思想,整个画面烟雨朦胧,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 标签: 沈周 夜坐图 隐思
  • 简介:2015年9月10日,“岁月——邓家驹美术作品暨文献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该展展出了邓家驹艺术生涯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邓家驹先生是现代中国美术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见证人,在本期“传统与当下”的视野当中,本刊实录杨维民为邓家驹文献集所作后记,并对本次展览进行了评述。

  • 标签: 美术作品 文献 传承 艺术生涯 美术事业 现代中国
  • 简介:在嘉庆、道光年间,谢兰生作为广州画坛的代表人物,是如何影响广东文化取向的地域性醒觉?谢兰生在地域性醒觉扮演什么角色,又如何在绘画上达到一种自我觉醒?笔者为求得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以《茶山飞瀑》为例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画风格特征的详细解剖,并将其与谢兰生的画学主张联系起来,使读者对谢兰生的画艺及影响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 标签: 谢兰生 山水画 艺术风格 画学主张
  • 简介:友人整理旧物,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签题为《褚河南墨宝》的残册,即史书所称的褚遂良书《唐太宗皇哀册》(以下简称“哀册”)。惜册页锦饰已糜烂脱落,通册水湿,页有霉生。污染严重的部位,遮盖着墨迹和钤印,局部有残失,令人难加辨识。经适度清洗重装成册,千年故物得以焕然神采,弥足珍贵。

  • 标签: 褚遂良 考辨 唐代 唐太宗 墨迹 神采
  • 简介:山西芮城永乐宫全名为“大纯阳万寿宫”,简称“永乐宫”。唐末,此地有祭祀先祖神仙吕洞宾的“吕公祠”。元初,道教全真道将吕公祠成为纯阳观。据王鹗《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载王宗昱编《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逮朝(元朝)开创,长春子(丘处机)应诏北还,凡祖师仙迹,一为发扬。自是其功日益兴,其徒日益广。岁甲辰(1244)暮冬,野火延之,一夕而烬,识者以为革故鼎新之兆。明年(1245)有敕,升观为宫,进真人(吕洞宾)曰‘天尊’。……”

  • 标签: 永乐宫 朝元图 三清殿 革故鼎新 万寿宫 吕洞宾
  • 简介:徵明和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及其父子信札合册》(以下简称合册),纸本,书和画一共十四开,其中书法尺幅每开大约纵21.5cm,横12cm,绘画尺幅略大,原为台湾华氏家族旧藏,后归无锡博物院。从书册整体装裱情况来看,绘画与书法之间的关联并无十分严谨的逻辑顺序,应为后人重新装裱而成。该书册的第一、二开是清代顾子长为徵明的《九日闲居诗》补作的一幅设色小景山水画。

  • 标签: 九日闲居 文徵明 四开 小景 毕泷 行草书
  • 简介:"仿"的慨念,在中国艺术中出现很早。仿作为动词,既有仿效之意,也有相仿佛、相似之意。在书画语境中有时也引申为临摹和学习,所以其初只是习书画者,将自己的习作与所临习古人的作品比较似与不似时的用语。早在宋代的文献,我们便可寻觅到"仿书"这一用词,黄长睿在《跋秘阁第三卷法帖后》中云:此誊伪帖过半,自庾翼后一帖(首云已向季春)等十七家,皆一手书,而韵俗笔弱,滥厕诸名迹间。始予观之,但知其伪,而未审其所从来。及备员秘馆,因汇次秘阁(川本作御府)图籍,见一书函尽此一手帖,每誊题云"仿书",第若干,此誊伪帖及他誊所有伪帖者皆在焉。

  • 标签: 祝允明 文徵明 《古诗十九首》 秘阁 庾翼 秘馆
  • 简介:在文艺复兴时期,赞助人在艺术创作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但为艺术家提供创作所需的经济来源,同时还将赞助人个人意志灌注到艺术作品中去。在西方学界,以赞助人角度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对美蒂奇家族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相比之下,对罗维雷家族的艺术赞助研究还不够充分,目前国内的研究更是相对阙如。

  • 标签: 西克斯图斯四世 佩鲁基诺 维雷 波提切利 赞助人 拉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