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刘大为笔下的蒙藏牧民绘画,延续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边疆人物画传统。他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空间表达方式,将人物所生存的环境与人物的表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更好地表达人物与环境的一体性,从而获得了可信的生活真实感。他以中国水墨画所特有的流动与透明的特质,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命运与历史的永恒,很好地表现了画面的主体精神。刘大为作品的意义,就在于他的艺术追求超越少数民族形象之上的人性的重归。

  • 标签: 刘大为 边疆人物画 人物与环境 主体精神
  • 简介:城市生活总唤不起我的创作激情,很长时间我都在进行一种寻找,就在这时有人向我推荐了散文《西部生命》。正是作者面对西部荒漠的那种对生命的彻悟与狂热的赞美,给我以震撼。在商品时代里人们缺乏的不正是这种生命激情吗?于是,我决心走进西部的柴达木,亲自感受生命的活力。大沙漠,大戈壁对我们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充满了无限的诱惑。我们在这里寻找着生命的足迹。茫茫苍苍的荒漠,处处令人感到生存的艰辛和生命的可贵。我们来到海拔三千

  • 标签: 电视文学片 | 表现手法 电视评论
  • 简介:未来西部设计教育的转型不同于东部设计教育。对于转型策略问题的研究,将西部设计教育的发展作为未来中国设计教育转型的范例,将高等设计教育从行业高等教育转向社会产业发展战略,结合自身文化、艺术、经济特点等问题,进行综合化转型将是未来西部设计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

  • 标签: 西部 高等设计教育 转型
  • 简介:面对云南边疆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复合型师资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为此需要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对民族艺术、民族教育的情感,鼓励、支持该专业毕业生到边疆中小学工作,改变其落后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而带动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的较快发展。更多还原

  • 标签: 师范 艺术教育 复合型师资 云南边疆地区
  • 简介:胡正伟生于1942年,祖籍安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北京现代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民族画院副院长,宁夏书画研究院院长。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美术作品展,并获“黄宾虹”学术成就奖等奖项五次,1975年进修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1982年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卢沉人物画班,现居北京。

  • 标签: 中国画 艺术赏析 中央美术学院 国家一级美术师 美术家协会 美术作品展
  • 简介:当前我国西部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学校,其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困境要解决。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发展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本文对当前所存在的教学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破解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学校音乐教育困境的方法。

  • 标签: 教育困境 音乐教学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作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中华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价值观,负载了民族形象,倡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在我国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不断变迁的艺术回应中前行,并特立独行地坚守着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在主导文化和大众文化主位、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开掘中起步;20世纪90年代,其在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并行和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坚守中前行;21世纪初,其在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比肩、融合和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回归中兴盛。对于处于三个不同成长时期的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文化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其继续在为国内外观众塑造我国西部地区“和而不同”的美好形象中有所作为。

  • 标签: 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 主导文化 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 民族文化
  • 简介:丝绸之路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丝绸之路构建了一个巨大而开放的文化场域,社会经济活动在其中占有主导作用。构建丝绸之路宁夏段的文化场域,同样需要历史文化维度、地理文化空间、经济文化视域这三个文化层面的向度,展现这个文化场域的演进的历史文化传统、根植的地域文化土壤和繁荣的经济文化生产。最终目的是推进宁夏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为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提供宁夏担当。

  • 标签: 丝绸之路 文化场域 宁夏 历史文化 地理文化 经济文化
  • 简介:《荒野猎人》一经上映好评如潮,横扫奥斯卡重量级奖项。影片通过主人公格拉斯复仇之路的讲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对于历史上白人对印第安人的仇恨和矛盾予以冷静的审视,出现了白人的丑化和印第安部落神圣化描写,颠覆和解构了经典西部片中浓厚的种族偏见和文化歧视。本文通过对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历史的解读、种族关系的演变,探究电影《荒野猎人》之于传统西部影片在种族观念上的进步书写。

  • 标签: 《荒野猎人》 西部电影 解构 种族歧视
  • 简介:西部二人台广泛流传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各城镇与农村中,也流传在山西河曲,陕西榆林,府谷、河北等与原绥远省交界的其他各省部分地区。二人台从产生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热爱,尤其是在农村,更是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能唱上几句。为什么群众这样喜欢二人台呢?其主要的原因是内蒙古西路二人台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小戏,是当地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反映群众自己的现实生活为内容,以群众自己平日上口的民歌、小调、串话为表现形式的戏剧艺术。他们熟悉它,也通过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二人台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和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内蒙古西部地区 二人台 语言特点 唱词 劳动人民 集体智慧
  • 简介:2007年8月18日中午,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四川、云南、贵州等10个省区人民政府协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 标签: 呼和浩特 文化产业 中国西部 博览会 国家广电总局 国际会展中心
  • 简介:<正>宗教绘画表达的是“所知”而非“所见”。因此,藏传佛教壁画的制像方式也是如此,以象征、暗喻宗教教义为目的,对世间万物的形象进行取舍、概括,进行抽象加工,通过符号化、程式化的手段提炼出绘画语言。纵观佛教绘画的演变,壁画中供养人、医学唐卡的出现,是佛教文化中融入了现实生活场景

  • 标签: 内蒙古西部地区 美岱召 佛教壁画 大雄宝殿 藏传佛教 佛教绘画
  • 简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的美术力量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空前整合于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抗战"始终是大后方美术的主题曲,即以艺术宣传形式鼓动民众抗战;同时,文化保存与文化建设也是大后方美术不可忽视的政治任务。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国民政府组织了对西部边疆地区的艺术考察。本文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庞薰琹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为个案,对时代特点总结,探析抗战时期西部艺术考察兴起的背景及成效。

  • 标签: 抗战时期 庞薰琹 西南少数民族 兴起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