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丽的广州我的家,有现代化的广州塔,也有古朴的西关大屋;有四季常开的花儿,也有流光溢彩的夜景;还有车水马龙的街道,和便利的交通……在每个人的眼里,看到的风景都不样。前不久,詹桂林老师带着同学们出去写生,画出了下面这些特别的作品。而你,又会看到城市的什么美景呢?

  • 标签: 城市 西关大屋 现代化 广州 夜景 街道
  • 简介:通过本人饰演湘剧弹腔《柜中缘》中淘气这个角色,对从生活中体悟人物的塑造,有了些体会。主要是通过分析剧中人物与从生活中找原型,找感悟相结合,在排演中找到人物形象的内在心灵、性格状态,为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找到根基与启迪。

  • 标签: 湘剧 《柜中缘》人物 塑造
  • 简介:艺术节被誉为城市的"眼睛",是代表城市主体形象和特色文化的重要节点,它不仅彰显城市的特色和魅力,也是城市居民以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握世界的种方式,是场集中的精神聚餐、感情集合、品味追求与愉悦共享,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香港艺术节迄今已步入第46个年头,虽已年逾"不惑",却历久弥新,呈现出开放、前瞻、多元、丰富的面貌。

  • 标签: 香港艺术节
  • 简介:吕思清似乎专门就是为小提琴而生的。3岁半时,他就嚷嚷着要像哥哥们那样拉小提琴。7岁时,他已经能拉许多有名堂的中外曲日,并因此而受到邓小平的关注。到8岁那年,他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成为这所著名学府至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学生。11岁上,他又幸运地被国际小提琴大师梅纽因选到在英国为天才儿童创办的音乐学校学习三年……

  • 标签: 吕思清 小提琴家 音乐艺术 音乐事业 艺术成就
  • 简介:、关于肖邦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1810年3月1日出生于邻近华沙的兹拉佐瓦乌拉的个田庄里。肖邦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的高度天赋,从小便已显露出来:6岁起开始系统学习钢琴,7岁时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钢琴曲),8岁公开演奏。1826-1829年,他进入华沙音乐学院攻读,毕业时他的平素不爱夸奖人的老师已破例称他为音乐天才。

  • 标签: 肖邦 叙事曲 解析 钢琴演奏 系统学习 公开演奏
  • 简介:“咦,怎么回事?大家怎么准备了这么多的玩意?”我挠挠头,“哦,原来今天要模拟王府井大街购物呢!”活动开始了,大家纷纷拿出了各自的“稀世珍宝”准备交易,我粗心大意竟忘带了,便与好友史梦茜结伴组成队,起当大老板了。我们到老师那领取个桔币(个桔币可顶一百元)。第一轮购物开始了。

  • 标签: 老板 王府井大街 购物 交易
  • 简介:董洁的名字就是个新闻。2000年春节晚会上幸运的她成为谢霆峰的“新娘”。这虽然是次短暂的亮相,董洁却吸引了众多人的视线,最重要的是幸运的她吸引了“明星点金石”——张艺谋的目光。

  • 标签: 服装接触 董洁服装
  • 简介:“日流”与“韩流”并驾“入侵”我国内陆,速度之猛、强度之狠令人咋舌,且不提“韩流”中H.O.T、NRG的威力,单单是“日流”中的青春少女们,就足以占据整个大碟榜以及所有“哈日族”们的心,而对日本音乐稍加留意的人,就会特别记住这个名字——宇多田光。

  • 标签: 日本 宇多田光 歌手 演艺事业 艺术魅力 音乐艺术
  • 简介:展览:黄灯时间:二○一一年四月日至六月二十六日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我书写出来不是要人相信它所说的,而是要引起人们的探索。——翁贝托·埃科《玫瑰之名》中间状态与拒绝被定义

  • 标签: 解读 章节 《玫瑰之名》 艺术中心 中间状态
  • 简介:说起邮票自然有人要问了,是谁发明的第一枚邮票呢?嗯,问得好!且让我来告诉你吧。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这批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人罗兰·希尔,邮票的票面是黑色的,上面印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浮雕像,

  • 标签: 邮票 故事 英国人 维多利亚 发明者
  • 简介:北京西郊湖南公墓的座土坟前,立着块薄薄的青石墓碑,上面镌刻着:陈少梅,一九○九——一九五四。陈少梅先生虽然只活了短短的四十五个春秋,但是,他却以他独具风格的作品,为自己建立了座不朽的丰碑。画界老辈画家用“当代唐伯虎”,“唐寅以后第一人”,“马夏

  • 标签: 唐寅之后 陈少梅唐寅
  • 简介:让·西贝柳斯,芬兰著名作曲家,晚期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主义音乐的重要作曲家之。《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写于1903年,是西贝柳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同时也在'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中占有席之地。本文介绍了这部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对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调性布局做了细致的分析。在演奏技法部分,对乐曲进行了逐段分析,阐述了在练习和演奏各段时的左、右手技法以及情绪特征。

  • 标签: 西贝柳斯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曲式 演奏法
  • 简介:全息投影成像是具有色彩与质感的三维立体影像。目前在国内外的舞台上较多应用,其次也多用于场馆展示、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

  • 标签: 全息投影 审美感官 舞台演出
  • 简介:金兆钧,满族。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86年10月调入《人民音乐》编辑部任编辑。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文化部进口音像制品审查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

  • 标签: 金兆钧 音乐评论家 音乐艺术 音乐事业 音乐美学 创作研究
  • 简介:我国1994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去年底就结束了,预计去年可以解决8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去年底全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6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将减少到3%以内。剩下的2600万贫困人口中,部分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社会保障对象;另部分是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特困人口,他们的温饱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解决。  从80年代中期迄今的十多年间,我国通过大规模扶贫工作,解决了2亿多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5%下降到3.7%,国定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人从1985年的206元提高到1999年的1347元。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鸿宾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本解决全民的温饱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的扶贫成就受到海内外的致肯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莱特娜说,这种扶贫制度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提供了种模式。我国第一次解决了全民温饱

  • 标签: 全民温饱 我国解决 解决全民
  • 简介:1938年秋,包启元等五人,直接到东京放送总局,很快进行了灌制唱片的准备,试唱、试演奏等工作。演唱人员基本上是属于民间艺人,演唱的是蒙古族民歌,没有成型的歌谱。东京放送总局有关专家根据他(她)们的试唱、试演奏,重新记谱,并给予了钢琴伴奏。他(她)们在东京大约经过个月左右的试唱、试演奏、试制,最后共灌制了组四张唱片。有:由包启元男声独唱的《雁》(蒙古歌名《嘎拉古》)、《天上的风》(蒙古歌名《腾格林萨丽罕》)、《圣山》(蒙古歌名《宝格达音温都尔》),由吴凤兰女声独唱的《姑娘的命运》(蒙古歌名《伊很呼耐吉雅》),还有由仁亲莫德格与包启元合说的好来宝《奔博来》和色拉西表演的蒙古族故事等。包启元的蒙古名字叫业喜扎拉森,1907年生于内蒙古扎赉特旗胡希叶吐村。从小读私塾,兼通蒙、汉、满三种文字。酷爱文学,还爱好音乐、绘画和书法,是个多才多艺的人。1943年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放送局主持编播蒙古语文艺节目,1945年10月,在王爷庙地区不幸死于由日军撒放的鼠疫。仁亲莫德格,1909年生于内蒙古科左中旗。少年时期读私塾,兼通蒙、汉两种语文。1929年由达尔罕旗选送到沈阳东北蒙旗师...

  • 标签: 唱片灌制 灌制侧记 蒙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