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1976年8月生,湖南邵阳人。书法启蒙于牛启轮先生,先后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曾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伊犁分校副校长。

  • 标签: 书法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国家画院 副校长
  • 简介:袁广的镜头世界,既是真实的再现,又超越真实。他的钢缆直线拍摄方法,呈现非日常生活观看环境的方式。《能量的风景》,以高空航拍般穿梭于烂尾的住宅工地、空置的小学校园、荒废的游乐场、满是游人嬉戏的海滩,及海滩附近的核电厂。

  • 标签: 袁广鸣 艺术创作 摄影艺术 艺术欣赏
  • 简介:祝铮画中的一切,尤其人体,呈示着淡然的袒露,一种“不代表任何事物的裸露,既非自由也非不洁之物,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裸露,赤裸的裸露”(米兰·昆德拉《慢》)。她以写实技术将真实的物象——人、蛇、蝴蝶等叠合,以略带印度俗丽的夸张色彩,织就一个个异桕的面孔、身体,

  • 标签: 《慢》 祝铮鸣 艺术欣赏 绘画作品
  • 简介:"逝去中的痕迹"是台湾新媒体艺术家袁广在大陆的首次个展,展览并未带来任何新作,更像是面对大陆观众介绍这位知名艺术家的艺术概貌。展览作品既涵盖了袁广早期经典作品:例如,录像装置《盘中鱼》,将白瓷盘作为屏幕放映一只波光粼粼的金鱼在碗中逍遥游弋的录像;同时也展示了其近作,例如,《逝去中的风景——经过Ⅱ》,一部让观者身临其境地窥视其家中隐秘场景的三频录像装置。

  • 标签: 痕迹 展览作品 艺术家 经典作品 新媒体 录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泼洒到一个废画框后,它就不是一种“待定义”性质,而是具有一种新定义特征,即它可能是一幅新派的“抽象画”。相对而言,涂墨砾石的钢框更像是一件“纯粹”的材料实验,即石头、墨和刚性结构的材料感性在一起的“搅合”。它比“空”框架更为“无意义”,相比另两个钢框中的墨书和抽象墨象的“坏画”,砾石、墨及钢框的感官组合是一种近于“零度”材料的实验性组合。当然,包含自然材料的“人工”装置,吸收了日本的“物派”和英国的理查德让的大地艺术有关自然物的最低限人工处理的概念。

  • 标签: 装置 感官 自然材料 坛场 人工处理 “纯粹”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音乐开始涌入中国大陆以来,当代中国乐坛呈现出极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局面,作为代表一个国家专业音乐发展水准重要参照系的交响音乐园地,也显示出这种充满生机的面貌。杜心是交响音乐创作中传统风格的突出代表,多年来佳作频出,为中国听众奉献了可贵的精神食粮。那么,杜心交响音乐作品中究竟有那些特质得以吸引广大听众的?其中有哪些值得中国作曲家借鉴的经验?本文梳理了杜心交响音乐创作的成长、发展历程,并对其艺术品格进行总结,以期为当代中国交响音乐创作提供些许参照。

  • 标签: 杜鸣心 交响音乐 艺术品格 多元化
  • 简介:一只要见到谈论、研究鲁迅的书,我都会翻一翻。一个偶然的原因,见到了朱崇科的学术专著《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形构》,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书名颇有些出挑,更要翻一翻了。跳过他人的序言,直接翻到"绪论"部分,"绪论"开头是这样一段:

  • 标签: 鲁迅小说 话语形构 《故事新编》 鲁迅研究 杂议 《故乡》
  • 简介:随着1959年西藏社会制度的"天翻地覆慨而慷",以及1965年自治区成立以来现代文化艺术的"一枝红杏出墙来",特别是新时期以后,在人文复兴之风的劲拂下,以发掘、继承为基础,借鉴、吸收为动力,创新、发展为目标,熔时代精神与民族风格为一体,容纳深刻、轻松的思想内容和丰富、单纯的体裁样式为一坛,迎来了"姹紫嫣红花争艳,婉转嘀溜鸟竞"的收获季节.这就是说,自治区成立以来40年里西藏文化艺术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

  • 标签: 西藏 文化艺术 时代精神 艺术创作 曲艺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