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从民族艺术的角度来看,禅的民族化以及禅在古代中国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与艺术的互动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都是作为宇宙论的中国艺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当传统的三维空间被超越,逃禅避世就成为可能。明遗民的诗、书、画是其逃禅之道,但这既不是说逃禅是明遗民的唯一选择,也不是说明遗民的诗、书、画都是他们逃禅的结果。比较非逃禅类明遗民的诗、书、画与逃禅类明遗民的诗、书、画,我们看到,禅与画禅的用笔用墨,出于传统而又不再是传统,传统的笔墨被更为自觉、更为彻底地加以解体,传统的时空表现同时被超越,于是,逃禅的时间、空间被打开。画禅与诗、书之禅一样,实以全无笔墨的笔墨,书写着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宇宙论。

  • 标签: 画禅 禅画 逃禅 明遗民 担当
  • 简介:当代文学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发生了一系列新异的演进与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与上世纪80年代的政治浪潮的冲击、90年代的经济浪潮的冲击和新世纪以来的信息技术浪潮的冲击密切相关。经由三十年、三个阶段的不断演进与剧烈变异,新世纪文学已经逐步呈现出一种“三分天下”的新的格局,即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型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大众化文学,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而当下文学也面临着重重挑战,这些挑战,充满危机,也内含生机。如何认识和把握这种变动不居的文学现实,这是新的文学时代向我们提出来的新课题。

  • 标签: 新世纪文学 三大浪潮 三分格局 “80后”作家
  • 简介:合唱是声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声音的观念与演唱方法的选择对于一个合唱团而言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本文从中西方合唱观念的演变过程探索合唱团在表演过程中如何选择最理想的演唱方法,同时提出在演唱中要不断追求多元化的歌唱理念。

  • 标签: 合唱声音 观念 品格 多元化
  • 简介:河南沈丘文狮舞,创建于元代,精髓源于汉唐时期的五方狮子舞。历经700多年,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其舞姿和乐器是完美的中西合璧,充分彰显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和回族人民的艺术造诣。

  • 标签: 沈丘 文狮子 回族文化
  • 简介:《勒俄特依》以神话和实际事物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说明天地的形成、万物的生长、山河的来源、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以及彝族的社会变迁和迁徙等。其进化演变不仅反映了人类(族群)的演变规律,还反映了原始先民认识的深化以及族群社会的分化和演变等方面,这些共同构成了《勒俄特依》进化演变母题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彝族 《勒俄特依》 进化演变
  • 简介:王维的“雪中芭蕉”与六朝树木绘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雪中芭蕉”所表现的禅画的时空观。中国禅画的时空观,多受《华严经》的影响。从时间维度来看,“雪中芭蕉”消弥了四时寒署的差别,即《华严经》所谓“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从空间维度来看,“雪中芭蕉”超越了南北地理的局限,与《华严经》所谓“种种庄严刹,置于一毛孔”如出一辙。在中国禅画史上,王维、荆浩、苏轼、董其昌、担当,为禅画的发展作出过关键性贡献,是推进中国禅画发展的骨干。中国禅画可按性质、风格等,以文人画家、遗民逃禅、空门外学等,以及风格技法的支离纵放、严谨精致,或审美感受的冷寂清静、热烈飞动等线索力口以考察。

  • 标签: 禅画 雪中芭蕉 时空观 王维 担当
  • 简介:一位资深文化人曾经说过,何谓文艺经典之作?就是那些具有“异时、异地”仍然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说,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设立,具有深刻意义。面对着许多年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烈场面,面对着繁花似锦、熙熙攘攘的新作频出,我们的确有必要寻找那些真正能够沉淀下来,被时过境迁之后的历史所充分肯定的东西——或许,其中我们能够发现真正的文化价值。

  • 标签: 优秀保留剧目 获奖作品 历史时空 文化部 艺术魅力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