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古代朴素哲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和谐的,是发展的,任何事物只要突出和谐和发展事物的进程总是美好的,因为这一切是和谐的,是唯美的.《考记》作为我国历代造物思想的主要著作对于“造物和谐”的思想有着独特的思感研究.其著作本身论述的是造物的原理,如何通过造物之术提高人类的生产力,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透过著作本身看到的是造物的美学原则和美学内涵.著作本身的论述也许不被人深刻理解,但是透过言辞语句看到的是对于造物本质的原则展现,换句话说就是造物的和谐之美.无论是器物的制造还是物质材料式样的搭配都需要美学思想的融入和美学规划体系的建立,器物本身的制作就是美学外观的展现,没有相对价值化的美学原则造物之术也不可能体现出最大化的情感色彩,因为物质本身是需要加工的,只有精湛工艺的加工才能够创造出最美的物质外观.

  • 标签: 造物思想 和谐之美 物美原则 工艺传承
  • 简介: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国内油画界展开了关于'油画民族化'的大讨论。中央美术学院揆情审势创办了油画研究班,其时罗柳为绘画系主任,负责油画研究班的教学工作。他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到手再变'的教育方针,强调打好基本功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产生兴趣,积极倡导和实践'油画民族化'。罗柳的教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研究班的学生妥木斯,他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油画民族化的艺术观,探索出了一条极具个人风格的油画民族化之路。

  • 标签: 油画民族化 罗工柳 妥木斯 发展
  • 简介:你是个活脱脱的“卓别林”张殿超今年45岁,他与世界著名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长相有着极为相似之处:163米的矮矮个头,50公斤的瘦瘦身材,一头自然卷曲的蓬松黑发和那张略呈上宽下窄的脸,以及那双很特别的大眼睛、刷子胡……张殿超出身贫寒,12岁时失去父亲后便跟着母亲和哥哥苦苦度日。1970年,张殿超初中毕业,后经人介绍来到沈阳市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1980年,张殿超与护士夏贵娟相识,并于1981年5月结婚。不久,张殿超有了女儿。可就在这时候,张殿超打工的那家汽车修理厂生意却越来越冷清,以至到最后“黄”掉了。1999年初,张殿超经人介绍,来到沈阳铁路分局苏家屯沈南线桥公司作了名小车司机。2000年10月的一天,张殿超与女儿张雪来到沈阳太原街购物。当他们经过一个地下食品城的时候,突然有几个老外冲着他们父女俩用英语大喊:“查理查理”当时张殿超并没意识到他们是在喊自己,仍一个劲地往前走。后来当其中一名老外走过来,一把将他拉住时,张殿超才弄明白:原来他们是把我当成查理·卓别林了。这群老外过来缠住张殿超,一会儿和他合影,一会儿请他吃饭,搞得张殿超一时间晕晕乎乎的……张殿超和女儿回到家把这个意外的“遭遇”告诉了妻子夏贵娟,夏...

  • 标签: 克隆卓别林 卓别林打工 打工汉
  • 简介: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政策之一。根据大学所学专业进行创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好的体现。本文尝试利用笔者所学专业与自身创业相结合,通过体验式陶艺坊推广和信息网络的营销,增强创业的可能性,突出专业优势,探寻一种适合陶艺专业学生的创业道路。

  • 标签: 体验式推广 陶艺工坊 网络营销
  • 简介:敏泽先生早年供职于《文艺报》,后因错划为“右派”而离开了工作岗位。“文革”结束后,他于1978年到《文学评论》编辑部,并在文学和美学领域从事研究工作。他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和《中国美学思想史》相继出版,受到学界的好评。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敏泽先生在访谈中讲述了他所经历的一段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与文献价值。(●代表采访者李世涛先生,■代表受访者敏泽先生。)

  • 标签: 敏泽 人物采访 《文艺报》 创办工作 成立背景 50年代
  • 简介:2013年月5日至18日,学院组织团以上领导干部“十八大”精神学习集训,学院领导、机关副处长以上人员,各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团职(含副团)学员队干部参加了集训。集训采取专题辅导、参观见学、交流研讨等形式,帮助参训人员更好地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领会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院首长分别参加了各系的分组讨论。

  • 标签: 领导干部 集训 精神 学习 组织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