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南方的"对山歌"丰富而有特色,它不仅有别于北方的"对小调"(或称"对花体"),而且有些地区的"对山歌"还保存中国古山歌的遗韵,如流行于温州一带的"撞歌"和福建地区的"锁歌"等。其音乐形态中,尤其是第四字和第七字后插入类似于"和声"的手法,在南方"对山歌"中别具一格,有可能是古代"踏歌"在闽浙地区(甚至更广)的一种遗存,一种流变,值得音乐工作者很好的加以研究,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弘扬。

  • 标签: 对歌 对山歌 温州撞歌 福建锁歌
  • 简介:现代社会变化发展日新月异,那些具有古老文化的城市在国际化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原本的颜色而变得面目单一。而曾经属于这一城市独有的形象、声音、色彩,也逐渐在汽车发动机和压路机的轰鸣中变得黯淡、模糊。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的地位和影响早已毋庸置疑,但他也依然摆脱不了城市发展的相同命运。庆幸的是,还有一位画家,深爱着这片土地,深爱着这里的生活和人们。他在用自己的画笔,传递着他对这座城市的一片深情。他就是马海方。

  • 标签: 马海方 人物画 城市发展 欣赏 情味 汽车发动机
  • 简介:《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传说,源出波斯,原称Wāqwāq,大概摹拟风吹树响和娃娃哭声;但为什么用以称“倭”国,不大清楚。吃人参果的远淡背景是蒸食小孩,因为原始(性)迷信认为吃了人、尤其是保存群团精髓的儿童,可以同类相生,“保健疗疾,延年益寿”,增进灵性、生命或性能力。人形块根植物,如人参、茯苓、何首乌、蔓陀罗等,因而受到病态的关爱。参仙、人参娃娃和人参果故事则是它的美化或喜剧化。这些也都跟“焦侥”、乃至“俾格米”等小人国传说相关;除了小美牛肝茵等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和“菌人”之称外,这些传说还跟歧视特殊人种、残障等有牵连。而人参果树,直到某些摇钱树、枝形灯或圣诞树,都应该看做“生命树”的特殊形式。

  • 标签: 小人 吃人 喜剧化 故事 《西游记》 生命树
  • 简介:民主化过渡时期的西班牙以全民发展经济、搁置历史争议为主要时代特征。作为民主化过渡时期最早的描述内战战败方的作品,小说以及同名影片《南方》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塑造了经典的哀悼亡父的战后儿童形象,更在于它们通过讽喻的方式传递出的政治态度:西班牙需要先面对历史,才能在将来真正地让它成为过去。

  • 标签: 西班牙民主化过渡时期 《南方》 讽喻 哀悼 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