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博物馆(Museum)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缪斯庙”。“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文艺、音乐、美术的女神。世界范围内,可称为博物馆的不过20000家,更多的是被称为“艺术博物馆”(Gallery)的机构。1905年,清末状元张謇自费创办中国第一家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有2000家左右,北京的118家中有8家是私人博物馆。私人办博物馆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能克服这些障碍的人无疑都富有才华和想像力,因为他们都独创自己的天地。走访过8家私人博物馆主,我为每一个人物着迷,因为他们是那样独特而富有魅力!

  • 标签: 艺术博物馆 文物收藏 艺术家 私人 古希腊神话 写意画
  • 简介:赖少其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书法、篆刻、诗词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兼具传统和创新,具有独特的风格魅力。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更大发展,全面总结赖少其的艺术成就和重要贡献,加深对他艺术特色、美学理念、创作实践的学术研究,荣宝斋出版社决定住2015年赖少其诞辰百年纪念之际出版《赖少其全集》大型系列图书。

  • 标签: 赖少其 美术事业 荣宝斋出版社 艺术特色 艺术成就 学术研究
  • 简介:随着中国国家影响力的日隆,本土的先锋艺术往往是西方人急于接触、解读中国的首要文化图景。曾有传言,近10年来有约七成至九成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被海外藏家所买走,而与这耸人听闻的数字同时传来的声音是,中国当代艺术仍然极少被纳入国际重要收藏的事实。如在2007年全球顶尖200强藏家名录内就罕见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同样在2007power100全球艺术权力榜中,

  • 标签: 西方人 中国当代艺术 私人 先锋艺术 艺术品 收藏
  • 简介:尽管藏书自古便位居诸藏之冠,但近百年来,由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兴起,以及十年浩劫的冲击,国内的私人藏书已是溃不成军。“幸而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私人藏书再次踏上了兴盛的时代轨道。”知名藏书家韦力说,“1919年之后,中国学习西方的风头更劲,其中便有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相关理念,而之前是私家藏书楼。

  • 标签: 私人藏书 改革开放 公共图书馆 新生 私家藏书楼 学习西方
  • 简介:收藏是用于交换的艺术品在成为商品之后所有流通环节的终端,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品完成了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换。从收藏主体的性质来划分,可以简单地分为公共收藏与私人收藏两大部分。本文以时间的线性发展为研究线索,

  • 标签: 私人收藏 艺术品 中国当代 流通环节 价值
  • 简介:《十二公民》是中国青年导演徐昂根据好莱坞经典法律电影《十二怒汉》改编而成,虽为改编版的《十二公民》却不失中国意蕴。在改编过程中,导演结合当下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移植,巧妙添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元素。本文试图从电影符号学角度阐释《十二公民》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符号,挖掘隐藏在影片中的符码意义,探析符号学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现实意义。

  • 标签: 《十二公民》 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 象征性
  • 简介: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与当代视觉文化异军突起的关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社会转型催生了视觉文化,另一方面视觉文化反作用于社会转型。本文以视觉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为视角,提出一种以视觉文化的中国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以大众文化、先锋艺术、草根文化和城市空间为问题域,着重考察社会转型期中视觉性的四个层面:娱乐视觉性、激进视觉性、草根视觉性和表征视觉性。视觉文化与社会转型的核心问题是通过视觉实践,建构人们的现代视觉经验和及其公民性。

  • 标签: 视觉文化 公民性 当代 社会转型 现代化转型 草根文化
  • 简介:一当代收藏不是传家宝随着当代艺术市场的高涨,收藏当代艺术作品也随之成为讨论的焦点。何为收藏、如何收藏?都是需要我们从学理上加以论证的。

  • 标签: 私人收藏 秩序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当代
  • 简介:每当提笔写毛旭辉先生的艺术,总会情不自禁找出许巍的音乐作为背景,一首《蓝莲花》自从联通公司推出彩铃以来就是毛旭辉唯一的选择,或许他在歌曲中找到的是为了自由的艺术和天马行空的人生而游走的知音,而我感受到的是他的艺术如歌曲般自我放逐的诗意。放逐身份,收获理想,这是一种挑战荆棘的选择,关键是学会痛并快乐地活着。

  • 标签: 私人空间 解读 自我放逐 《蓝莲花》 联通公司 艺术
  • 简介: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精神愉悦与艺术修养是自身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美术馆日趋关心,开始利用美术馆来提高自己艺术修养的人数不断增加。美术馆公共教育早已不是一个令人陌生的词汇,它已日益成为培养全体公民视觉素养的不可或缺的、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场域。

  • 标签: 美术馆 教育活动 教育部 视觉素养 公共教育
  • 简介:隐私权是我国法律规定要予以保护的一种公民权利。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加害人要承担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公民享有的隐私权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民享有保守姓名、肖像、住址、住宅、电话等秘密的权利,未经其许可,不得加以刺探、公开或传播。2.公民的个人活动,尤其是在住宅内的活动不受监视、监听、窥视,但依法监视居住者除外。3.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窥视或者骚扰。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窥视、调查或公开。5.公民储蓄、财产状况不得非法调查或公布,但是依法需要公布财产状况者除外。6.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包括储存于计算机内的私人信息)不得刺探或公开,公民的个人数据不得非法搜集、传输、处理和利用。7.公民的社会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不得非法调查或公开。8.公民的档案材料,不得非法公开或扩大知晓范围。9.公民的向社会公开的过去或现在的纯属个人的情况(如多次失恋、被罪犯强奸、患有某种疾病等),不得进行收集或公开。10.公民的任何其他纯属于私人内容的个人数据,不得非法加以搜集、传输、处理和利用。公民享有的十项隐私权

  • 标签: 享有隐私权 公民享有
  • 简介:从媒介变迁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必是为弥补旧媒介某一方面的不足,"微博"的出现弥补传统媒体的被动、非交互性和难接近性,其民主化特性吸引世界各国网民积极参与,使得民众的话语权得到空前释放。"微博"作为展现意见的最佳场域被人们所追逐,在中国,"微博"承载社交媒体的功能,作为"精神器物"的象征被赋予追索公平正义的使命。在这一民主化媒体的喧嚣背后也必然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话语权仍被少数"微博"精英控制,易导致群体极化、网络欺凌等现象。

  • 标签: 话语权 公共性 反思 公民 民意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