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从民族艺术的角度来看,的民族化以及在古代中国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与艺术的互动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都是作为宇宙论的中国艺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当传统的三维空间被超越,逃禅避世就成为可能。明遗民的诗、书、画是其逃禅之道,但这既不是说逃禅是明遗民的唯一选择,也不是说明遗民的诗、书、画都是他们逃禅的结果。比较非逃禅类明遗民的诗、书、画与逃禅类明遗民的诗、书、画,我们看到,与画的用笔用墨,出于传统而又不再是传统,传统的笔墨被更为自觉、更为彻底地加以解体,传统的时空表现同时被超越,于是,逃禅的时间、空间被打开。画与诗、书之一样,实以全无笔墨的笔墨,书写着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宇宙论。

  • 标签: 画禅 禅画 逃禅 明遗民 担当
  • 简介:王维的“雪中芭蕉”与六朝树木绘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雪中芭蕉”所表现的画的时空观。中国画的时空观,多受《华严经》的影响。从时间维度来看,“雪中芭蕉”消弥了四时寒署的差别,即《华严经》所谓“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从空间维度来看,“雪中芭蕉”超越了南北地理的局限,与《华严经》所谓“种种庄严刹,置于一毛孔”如出一辙。在中国画史上,王维、荆浩、苏轼、董其昌、担当,为画的发展作出过关键性贡献,是推进中国画发展的骨干。中国画可按性质、风格等,以文人画家、遗民逃禅、空门外学等,以及风格技法的支离纵放、严谨精致,或审美感受的冷寂清静、热烈飞动等线索力口以考察。

  • 标签: 禅画 雪中芭蕉 时空观 王维 担当
  • 简介:屹立于青藏高原上的数千座金光四射、巍峨壮观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构成了无比璀灿域文化,其内的藏传画涉及到的藏传佛教的各个艺术门类,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图案、堆绣、酥油花等,其高超的艺术造型无不令人神往和赞叹,她无疑为祖国的美术园地增添了一簇簇光彩夺目的瑰丽花朵。

  • 标签: 藏传佛教 造型艺术 佛画 塔尔寺 风采 青藏高原
  • 简介:在印度佛教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本生故事》早已享誉世界,成为著名文学经典之一。以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为历史原型而构造的张天师传说,在中国各族民众口头广泛传颂,成为可与《本生故事》相媲美的文学奇葩。它们均以民众崇敬的宗教偶像救世济人的功德作为叙说中心,倾注着民众渴望摆脱现实苦难的美好意愿;且同本国固有的民间叙事传说相融合而富于感人魅力。却又因植根于两国不同的文化土壤而风格迥异:《本生故事》中通体闪耀出佛教义理的光彩,借用民间故事更为直接;中国的张天师传说则以神仙说为内核,蕴含着一种意境幽玄的雄健幽深之美。

  • 标签: 张天师 佛本生 传说 故事
  • 简介:是一种心灵体验,禅意的营造需要主人积极的情感投入。卫浴间是现代居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人放松身体的重要场所.本文试从卫浴产品的选择、空间的布局以及装饰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风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反思。

  • 标签: 意境 卫裕空间 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生平及艺术风格陈之先生(一八九六—一九六二),浙江余姚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和工艺美术史家。由于他在中国工笔花鸟画上的杰出贡献,又与于非闇先生并称为"南陈北于",所以在现代工笔花鸟

  • 标签: 工笔花鸟 画艺术 花鸟画
  • 简介: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真正具有现代学术范型的书法理论研究开始出现,其中以梁启超、张荫麟等人为肇始。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书法理论研究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在新时期的书法理论研究中,"书法哲学"一词被频繁使用,然而由于不同理论研究者对"书法哲学"的理论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其语义的多向性。因此,对其内涵的把握目前仍是书法界理论难题。

  • 标签: 书法学 现代书法 现代学术 发展阶段 九十年代 中国书法
  • 简介:文殊山万洞西夏壁画布袋和尚笔法遒劲、淡雅意趣、富于创新,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在布袋和尚发展演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布袋和尚在夏地的出现,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内涵,它是弥勒信仰的一种变相,也是人们追求衣食丰足、安定祥和美好世界的一种反映。

  • 标签: 万佛洞 西夏 壁画 布袋和尚 审美意蕴
  • 简介:文童以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日本三个地区的动画为研究对象,首先讲述了佛教文化与动画的关系.然后通过比较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日本动画“融”的三种模式,指出了中国大陆动画“融”的理想模式应该是注重佛教艺术和佛教典故的融入。

  • 标签: 中国大陆 动画 佛教文化 融佛 理想模式
  • 简介: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李苦禅纪念馆,李苦禅艺术馆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该展于二O一O年三月二十四日至四月十四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

  • 标签: 李苦禅 中国美术家协会 金石 题跋 拓本 碑铭
  • 简介:打开一部书法史,便能发现,佛教写经书法在书法史上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历代书法大家留下的法帖,到浩帙纷繁的敦煌经卷,再到以僧人身份修行而光耀书史的艺术大师,中国佛教写经书法以其庄严、静穆、安祥、自然的美学境界,以其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不仅深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而且对中国书法史和佛教史都具有不言而喻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这个独树一帜的艺术天地里,有着诸多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从究心与禅味义理、妙悟与涵养天机、境界与天人合一和历代经书在文化上的共通性等方面,可见佛教文化与中国书法、禅思想与写经书法存在着重要的内在关联,共同体现出中国文化精神。

  • 标签: 写经书法 佛禅思想 中国文化精神
  • 简介:一国家不幸诗人幸画到沧桑意自工明末清初,在天崩地裂的改朝换代过程中,文人士大夫在国破家亡之后,将无限的感伤和不尽的忧愤都表现在自己的诗文书画中。无论是在新的政权中为官者如王铎、吴梅村,还是以逸民自居者傅山,或是超脱尘世于青灯古佛中度余生者如八大山人。他们在生命的终结之际,无一不是带着无限的悲悯而化为尘土的。分析一下那个时代的画家们的命运,大概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明朝为官者继续在清廷任职,如王铎、吴伟业、程青溪。

  • 标签:
  • 简介:一、何谓“理性绘画”目前人们越来越趋于用“理性绘画”一词来称谓一种至今仍无明确的、公认的特征界定的绘画。这一术语首次引人注目地出现,是在高名潞的《关于理性绘画》一文中,以前,“理性”只是人们用于形容从《国际青年年美展》起在全国各地青年美术家中迅速漫延开的一种绘画样式的诸多用词之一,

  • 标签: 绘画样式 “理性” 哲学 美术家 青年 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