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三月春日的下午,保利剧场的舞台上搭起了一个蒙克画面味道的布景。小提琴的乐曲声中,俄国剧作家契诃夫在书桌前伏案写信,并大声朗读。另一边,他的妻子,女演员欧嘉与他互通款曲。契诃夫的形象出现在中国话剧的舞台这应该不是第一次(2010年,童道明的《我是海鸥》中首次出现了契诃夫),却是契诃夫个人的爱情生活的戏剧与他的一部戏剧第一次同现剧场并连台演出,它们需要观众在近六个小时的时间内连续观看。

  • 标签: 信仰 艺术 2010年 契诃夫 中国话剧 爱情生活
  • 简介:在亚洲,乃至于其他的第三世界地区,既有主流的知识结构之所以会长期"欧美作为方法",还得归咎于世界史的走向。在以欧美为中心向外旋转的力道下,

  • 标签: 印度 第三世界 知识结构 世界史 欧美
  • 简介:萨德在他1791年书写的情色巨作《贾斯汀》中将上帝塑造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存在。在书中,不幸的十二岁女主人翁天真地相信了陌生人的善良,最终却难逃被他们强奸、殴打、抢劫乃至奴役的命运。

  • 标签: 动物 陌生人 主人翁
  • 简介: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指出:“只要存在集体生活”,就必然存在着“产生和复制社会关系的作用”的仪式,因此,无论是宗教活动中的祈祷、忏悔、诵经、禁忌和祭祀,还是日常生活的宴庆、聚会等等,作为一种仪式,其目的就在于或明了或含蓄地表达和重申一个社会对某些价值观念和信仰的信奉,督促人们学会怎样接受某些信仰,并以社会公认的方式来表现这些信仰。在这个意义上,戏剧表演的仪式性首先就体现在它的对象是作为一个集体的观众。这不仅因为一个剧本的演出需要来自观众经济上的支持,观众上座率的多寡往往直接决定该剧本

  • 标签: 戏剧表演 古希腊戏剧 理性精神 戏剧演员 仪式性 人类学家
  • 简介:在人们所熟知的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空间隐喻中,有一个不易察觉的事实是,艺术不仅具有上层建筑性,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而存在并且发生作用,艺术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叠合性与疏离性,这是我们理解艺术的双重属性的重要维度。然而,这个空间隐喻实则是更具开放性的,审美和艺术在当代社会发挥着基础性的功能,这恰是该空间隐喻在文化经济时代所呈现出的新的审美图景。

  • 标签: 审美 资本 空间隐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意识形态
  • 简介:文化是一个丛结,剪不断,理还乱。这只不过表明文化的复杂性。如果因为复杂,而放弃问题的审视,当然不是应有的态度。关键在于如何选择视角。审视电视可以有许多的视角,从最基本的事实入手,直逼电视的"事实本身",未尝不是一个在理论喧嚣的时代较好的视角。

  • 标签: 电视 文化 责任 复杂性
  • 简介:1969年于瑞士伯恩美术馆举行的展览“活在你的头脑中:当态度成为形式(作品—概念—过程—情境—信息)”已成为当代艺术展览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时任馆长的哈罗德·史泽曼策划了一场包括贫穷艺术、美国后极简主义、观念艺术及大地艺术等当时新兴的艺术展览。该展览此后巡回至克雷菲尔德市的朗格之家博物馆以及伦敦当代艺术学院,而史泽曼本人也在展览结束不久后毅然辞去馆长职务,从此投身于独立策展事业。

  • 标签: 瑞士伯恩美术馆 展览 当代艺术展览 里程碑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适应广大群众闲暇娱乐的文化市场也日趋活跃和繁荣起来。人们在劳作之余,竞争之隙,在生活寂寞苦闷之时,通过娱乐活动得到休闲的愉快和轻松,使心理和生理都得到有益的调剂,已形成全社会广泛的精神欲求。这是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权力和娱乐自由,理应得到保障和尊重。闹剧的时兴和走红,就是文化艺术活动的娱乐功能和作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新的重视和发挥的体现。不管人们在观念上看法如何,闹剧的流行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且以后肯定还会继续热闹下去。

  • 标签: 闹剧艺术 闹剧创作 形成 发展 古代戏剧 喜剧
  • 简介:王正先生在本期《广东艺术》中,以《我们这一代人》为题,提出了戏剧创作中使人深思的问题,即: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剧作家中没有出现一位大师?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却没能在戏剧史上留下一部经典式作品?其实何止王正先生这一代,建国后的半个世纪过去了,也还

  • 标签: 戏剧创作 剧作家 经典 戏剧史 作品 建国后
  • 简介:版画家是艺术家,相信这一点是我们的每一个版画家都不会否认的.但是,你真的承认自己是一个艺术家吗?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更多地只是把自己界定为擅长使用特殊技法的,善于控制优美画面的小型纸本作品的制作者.我们愈来愈多地注重版画的特殊性,我们也越来越多地被版画的规则所束缚.

  • 标签: 版画家 艺术家 制作者 技法 画面 优美
  • 简介: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弘毅属于新生代,精神上少了过往的沉重,思想和行为上则有了更多相对独立自由的空间,对社会的敏感和关注着力在自身和体验上。随意和自我并没有使他对艺术的态度流于表面,埋身于不断地实践,让流动的思辨始终专注在艺术行为自身所应具有的价值。但是,内心欲望

  • 标签: 素描艺术 弘毅 新生代 艺术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 两性冲突
  • 简介:严格地说,世间任何一种写作行为都是身体写作,除大脑或快或慢的运转之外,无论是过去的手握刻刀、毛笔、钢笔、圆珠笔还是现在的敲击键盘、按动鼠标,还都需要手这一重要身体器官的参与和配合,当然也有用脚或嘴写作的,比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体上不时刊载的一些失去双手的残疾人身残志坚、发奋图强的感人故事,但这只是生活中的特例。不过,近年来在文坛上颇为盛行的身体写作本意显然并不在此,否则

  • 标签: 现代行为艺术 身体写作 文学创作 私人写作 美女 作家
  • 简介:与大型的博物馆/美术馆机构及商业画廊所操控和主导的主流体系相比,非营利艺术机构的面貌是更为独立的,更为提纯化的艺术语汇表达。当然,博物馆/美术馆机构也是非营利艺术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来看,这一界定愈来愈面临着边界模糊的挑战。本专题聚焦"非营利艺术空间"这一语词概念,提请从学术梳理和案例调研的角度去关注这一作为"第三力量"存在的广大疆域。严格意义上的非营利艺术空间可以是更有原生性,自发性和实验性的场所,对于一个良性健康又茁壮的艺术生态系统而言,这一类型的艺术空间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归根结底,重要的不是空间形态,而是对"新的可能性"这一老生常谈的,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展望,也是一个前行方向。

  • 标签: 艺术空间 非营利 力量 艺术机构 边界模糊 生态系统
  • 简介: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艺术”,并非本然自明地存在而有待被解读,其是迥异于研究者与对象之间那种分立关系的、内在于意识的意向对象。据此认为,建构研究对象的大致模式为:个体意识与某人工造物或活动“相遇”——进入直观——作为意识构造结果的“艺术”得到确定指认。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研究对象 艺术 建构
  • 简介:所谓"艺术的磨难",意在指出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往往过于依赖其客观属性——包括艺术家的生产导向(如模仿、表现)、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艺术的标准等等,致使艺术作品逐渐替代了艺术的本质。通过对理性权威、艺术作品及其客观性的联系,分析艺术本质如何在文明社会中被作品属性替代和文明的发展如何摈弃作品的客观性。最终目的是探讨艺术的本质以及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差异。

  • 标签: 艺术作品 客体 理性权威 艺术本质
  • 简介:无论从定义、特征,还是谣言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角度来看,谣言都应该视为民间文学的一支。谣言的文类特征除了民间文学集体性、匿名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等共性特征之外,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情绪性和现实性。谣言的情绪性主要表现为传谣者的“谣言信仰”,传谣者往往固执地认同谣言所讲述的故事,赞成谣言所表达的观点,乐于见到谣言蔓延所派生的后果,不愿承认谣言的虚幻本质。谣言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谣言所讲述的故事,总是指向最近的时间、最近的地点、熟悉的人物;二是谣言的生产和传播都受到或隐或显的现实诉求的驱动。数字革命改变了谣言口口相传的单一传播格局,新的传播手段让谣言如虎添翼,并由此滋生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特点。但核心的四个文类特征并没有改变。

  • 标签: 谣言四性特征 谣言变异 谣言信仰 谣言在地化 网络谣言
  • 简介:从社会文化的情境对于民歌的理解出发,通过人类学的社会形态学和过程论的研究路径来看民歌如何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在一地域社会中得到展演。在既有的屯堡研究和对于屯堡山歌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屯堡山歌提出不同视角的认识。音乐艺术的研究除了其自身纯粹音乐学的自治领域,可以有更丰富的社会文化视野。

  • 标签: 屯堡山歌 人类学 社会过程
  • 简介:著作也叫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某些特权利。有些国家也将“著作”称之为“作者”或“作品”。尽管称谓有所不同,但法律含义却是一样的。然而,直至最近,普通百姓乃至大众传媒,将著作和版权分开来,诸如申请“著作和版权登记”、“我国已经正式布《著作法》和《版权法》”等表述仍屡见不鲜。其实,在立法和法上,

  • 标签: 作品 文学 作者 创作 百姓 特权
  • 简介:2007年,吕山川举办了名为“事件”的个展。展览作品无一例外的涉及到了当年倍受世界媒体关注的一些热点新闻。2008年,艺术家将关注的焦点从国际转入国内,创作了《事件2008》,描绘了这一年发生在国内的重大事情,如汶川大地震、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等。

  • 标签: 世界 山川 风景 社会 景观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