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正>苏联插图画家米特里·毕斯蒂是在五十年代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革时崭露头角的。文艺思想的解放促进了他的才华的发挥。1925年毕斯蒂出生在塞瓦斯托波尔,1952年毕业于莫斯科印刷学院,开始从事书籍插图工作。四十年来,苏联新版本的俄罗斯古典作家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奥斯特罗夫斯基等人糟美书籍中,选用了毕斯蒂的插图,同时他以极其

  • 标签: 插图 俄罗斯 五十年代 重大变革 文艺思想 苏联
  • 简介:诗人翻译家查良铮先生说过,文学是一种发现。对于我来说,解读凯林的诗是一次奇异的发现。他的诗《心》具有艺术的震撼力,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而《咖啡馆》《荷马失明……》又传达出哲理的睿智,启迪读者思考历史与人生……这里的六首诗分别选译自《诗国漫游》、《美妙的瞬间》、《俄罗斯诗歌三世纪》本俄文诗集。

  • 标签: 《心》 诗歌 诗集 诗人 文学 睿智
  • 简介:金卡姑娘纪念女战友、苏联英雄金娜·沙莫索诺娃1在炸断的云杉旁躺下,我们等待曙光升起。军大衣暖着两人偎依的身子身下是颤抖的、潮湿的土地。“尤丽卡,今天当是个例外,平素我不爱忧伤。现在我的妈妈,可爱的妈妈,住在苹果花飘香的偏远村庄。你有朋友,更有爱人。我只有她一个亲人。茅舍里烟雾缭绕,酸面味浓,屋外面春光明媚,万物争荣。老妈妈觉得花花草草都在期待,期待着叫人担心的女儿归来……尤丽卡,听我说,我不喜欢多愁善感,但,今天是个例外。”身子还刚刚有些暖意,“前进!”一道命令突然下达。穿着湿大衣的黄发辫女兵,又和我并肩迈步出发。2一天比一天更艰苦,队前无旗帜,行前不集会。我们这只零落的队伍,在奥尔沙

  • 标签: 大衣 朋友 死亡线 列车员 苹果花 独生女
  • 简介:一、陀妥耶夫斯基的恐怖魔鬼我认为,《群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小说。20岁时,我第一次读到这本小说。我被惊呆了,震撼了,吓住了,同时,也深深地信服了。没有一部小说对我的影响如此深刻,没有一个故事让我如此深入地了解到人类的灵魂——人对权力的欲望,人的宽容能力,人的自欺与欺人能力,人对信仰的爱、恨与渴求,人对神圣与世俗的沉溺。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政治小说 《群魔》 能力 故事 世俗
  • 简介:·谢·梅列日科夫斯基是在荒凉的、被德国人占领的巴黎度完自己最后的人生时光的。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纵使是在75岁这样的年纪他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餐之前,他都是首先来到自己的工作室,不停地写啊,读啊,无休止地在

  • 标签: 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 思想家 评论家 艺术家 俄罗斯 《沙皇与革命》
  • 简介:苦难问题是陀妥耶夫斯基关注的中心。陀妥耶夫斯基发现外在的贫穷和内在的罪感是一切苦难之源。值得赞美的是:不幸的人们虽身陷苦难仍保持着人的尊严与高贵。此外,陀妥耶夫斯基还发现人至少同喜爱幸福一样喜欢受苦,因为人有任性的权利。尊重任性的权利,标明了新的人道理想。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苦难 作品 观照 人的尊严 发现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批评之镜透视陀妥耶夫斯基作家经典在俄罗斯的生成之路。陀妥耶夫斯基无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其经典生成之路十分曲折,而批评界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但远非友好的角色。由于创作的超前性、创新性和深刻性,更由于总是为穷人说话,作家生前很少得到批评界的理解和赞美,得到的更多是批判与不解。作家去世之后,评论界的态度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尽管仍是褒贬不一,但已经开始将陀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等大家相提并论。苏联官方评论对作家先抑后扬,最终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正式确立了陀妥耶夫斯基经典作家的地位。如今,陀妥耶夫斯基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最好的作家之一。

  • 标签: 批评 经典生成 超前性 创新性 深刻性
  • 简介: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学术界在文化转型中迎来了陀妥耶夫斯基新的研究热潮,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了很大的进步。一系列作家作品、传记、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被译成中文并出版,中国学者也纷纷从文学、美学、宗教、哲学、历史等角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陀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丰富性。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和“中国陀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心”的成立为中国的陀氏研究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本文在梳理新世纪十五年问中国陀妥耶夫斯基译介与研究成果、学术活动和组织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其主要特点,并在与国际陀学界的比较中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陀恩妥耶夫斯基 中国译介与研究 新世纪 文化转型
  • 简介:妥耶夫斯基对性问题的关注,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作品对乱伦现象的精彩描绘和对妓女一圣母形象的浓厚兴趣与深刻揭示。前者与“俄底浦斯情结”交织在一起,后者是“恋妓情结”和男性话语的表现,而所有这一切都与作家本人复杂的生活经验有关,同时又都来源于“裸体时代的记忆”——原始生存方式造成的生殖崇拜或生殖文化。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性问题 文化阐释 俄底浦斯情结 男性话语 生活经验
  • 简介:巴赫金文论的一个核心便是人文话语的“复调性”,不同界面的“复调性”。“复调性”这一学说的思想原点在哪里?近几十年来,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波兰学者兹比格涅夫·波古热茨曾于1971年采访过晚年隐居中的巴赫金。这篇珍贵的访谈录,记录了巴赫金本人晚年对陀氏小说“复调性”的解说。它对于我们走近巴赫金,理解巴氏学说中的这一关键词,无疑是有益的。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 复调性 巴赫金 人物访谈 文学评论
  • 简介:青年陀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信仰问题一向引人关注。学界有青年陀氏一度陷入无神论之说。本文在挖掘陀氏著述、作家传记,梳理学界前人言说的基础上试图澄清:陀氏从未变易其基督徒身份。青年陀氏是以基督徒的心理接受了傅立叶主义,其流放前的作品亦能映射出作家自身的基督徒品质,此外,青年陀氏在日常生活中亦恪守福音书教义。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无神论者 基督徒
  • 简介:俄国19世纪作家陀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一方面,他曾经从世界文学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又为身后的世界许多大作家所借鉴。“几乎所有20世纪的俄国文学都反映出他的影响”,有人甚至认为:当代大部分两方作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陀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 标签: 俄国 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 陀学研究
  • 简介:艺教授等著《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是一部融思想内涵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佳作。它结合多种批评方法全面梳理了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并对唯美主义诗歌创作进行了回归艺术本体的分析解读,兼顾了文学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实现了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同时,该著还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探究了俄国唯美主义的文学关系,论述了其继承发展与影响接受。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的著作,对完善俄国文学发展史、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曾思艺 《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 理论与创作》 唯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