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和北京《文艺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将于10月13日上午9时在西南大学桂园会议厅隆重开幕。出席本届论坛的,除中国两岸四地的学者外,还有来自德国、美国、荷兰、新西兰、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的诗学名家。此外,将有10位全国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应邀与会。

  • 标签: 诗学研究 国际论坛 名家 华文 中国新诗研究所 西南大学
  • 简介:《上海文学》从创刊到现在,已经整整六十年。巴金先生在1953年创办了这个刊物.最初的刊名是《文艺月报》。创刊以来,她几乎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曲折脚步,一路探索,一路坎坷,一路激情挥洒,一路悲欢离合。回顾《上海文学》走过的道路,感受她的辉煌和荣耀,体味她的艰辛和甘苦,是一件令人感慨也让人深思的事情。

  • 标签: 《上海文学》 《文艺月报》 新中国 创刊 刊名 刊物
  • 简介:对于年纪稍大的人来说,回忆过去似乎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诚然古人有云: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对于一个当年根本就没有什么“勇”的人来说,回忆过去似乎就是在做梦。不能说痴人说梦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好滋味,就好像遇上走错门的尴尬。列宁好像说过,历史喜欢开玩笑,往往让你在另外一个时间走进了另外一扇大门。

  • 标签: 文学 “勇” 回忆 尴尬
  • 简介:讨论世界文学语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无疑是一个大的跨学科领域的题目,同时也是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它牵涉到三个问题:其一,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其二,如何重新根据世界文学发展的格局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定位和分期;其三,如何将中国当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语境下来考察,因而有助于新的世界文学版图的绘制。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已经在其他场合作过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言。

  • 标签: 世界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语境 跨学科领域 比较文学 中国文学
  • 简介:<正>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批判的靶子是"今日之文学",火力又集中于骈文、律诗,原因是骈文、律诗"不讲文法"故而"不通""言之无物",因而胡适大力号召"废骈废律"[1]。但如果从深层来看,则胡适此文涉及自古有之的文质之争。胡适认为文胜质则弊害丛生,导致言之无物,因而他力图矫正这一弊端,但是他并不是要回到"文以载道"的路上,而是在废骈废律的旗帜下表示出反传统、反复古的决心,正如有论者所揭示的:"胡适所言文学革命‘八事’,几乎每一‘事’都与‘废骈’有关。‘文当废骈’的主张与‘以白话

  • 标签: 文学传统 八事 载道 文质 刘半农 中国文学
  • 简介:随着时代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文学的价值逐渐得到体现与重视。文学除实用价值、外在价值以及功利价值外,更重要的是文学的内在精神性价值。文学艺术是生活态度、生活内涵与生活方式的体现,文学艺术的精神性价值是文学基本价值所在。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与后现代文学的主要价值,突出文学的作用,为我国文学的发展指明道路,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

  • 标签: 文学的价值 后现代文学 精神性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艺术 实用价值
  • 简介:当越来越多的有关毛泽东生平、业绩的论评文章涌向我们的时候,当国内外都在细心揭示“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真实面貌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毛泽东,远比当年人们盲日“狂热崇拜”所认识到的伟大得多。

  • 标签: 毛泽东 文学造诣 实际生活 国内外
  • 简介:上个世纪40年代,正当西方的穿越文学方兴未艾之时,一位法国科幻作家提出了一个假设:一个青年人穿越到他祖父还未结婚的年代杀死了自己的祖父。于是一个悖论产生了:既然祖父未婚已死,哪来的父亲?父亲都没有,何谈年轻人自己?自身的存在都是疑问,又怎么能够发生穿越回去杀祖父的故事呢?这就是所谓的“祖父悖论”。

  • 标签: 祖父 悖论 文学 40年代 科幻作家 青年人
  • 简介:一百二十七年前,恩格斯在《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的墓前发表演说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存,《国际歌》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共同语言,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凭借这种语苦找到同志和朋友。其实,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 标签: 共同语言 文学 《国际歌》 词作者 恩格斯
  • 简介:近年来,“重新评估当代文学”成为汉语文学界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期,由海外学者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遵循的文学文化史观,及由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王德威主持的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新书写,所呈现出来的百科全书式的点状辐射式的脉络的思路,则从另一个角度对“当代文学重估”的话题做出了一种“面向文学史”的可能的解答。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评估当代文学”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重写”、“重估”的呼声背后,有哪些深层动因?隐含了怎样的文化诉求?又该如何寻求实质性的突破?

  • 标签: 当代文学 评估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海外学者 文化史观
  • 简介:<正>小说中的时空问题杨莎妮:时间不外乎过去、现在、未来,空间范围太大,哪儿哪儿都有故事。时空无论如何也特殊不起来啊。交错、平行、颠倒、循环……看书多,就怎么都不觉得特殊了嘛。不过"现在"永远贯彻着"过去"和"未来",这大概就是时空这个体系中,最特殊也是最纠结的一个环节吧。现在就是一个最为特殊的时空,我们大约永远隔着玻璃在打量现在,却以为自己身在其中。李黎:没有。只有此时此刻这一个时空,无论回忆过去

  • 标签: 南方文学 三言二拍 赵志明 严歌苓 孙智正 卡特
  • 简介:依据王希廉家族三部不同时期的家谱,结合明清诗文别集、方志等史料,考证出王希廉家族先世在明代先以武臣立身,后以货殖与举业起家。其光化公支以举业为主,家族涌现了王鏊(探花)、王世琛(状元)、王芑孙(召试举人)等杰出人物。而王希廉本支以润公支则以货殖为主,德和公支入清后,则更是“读书不仕,隐于货殖”。先后涌现了王錾、王奕经、王金增等商贾巨子。而王希廉、王朝忠兄弟家于常熟昭文.亦是继承先祖“隐于货殖”之志,并尝试刊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书以售。

  • 标签: 王希廉 先世 家谱 货殖 刻书
  • 简介: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人们直为一句富有诗意的话而兴奋着——“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标签: 乡愁 文学 城市融入 大自然 诗意
  • 简介:李遇春:我们还是从您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开始谈起吧。先说说您在写《圣天门口》中间的一些插曲吧,这部长篇据说耗费了您五六年的光阴。

  • 标签: 《圣天门口》 文学 长篇小说
  • 简介:生态文学批评是以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等理念指导文学研究的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是人类对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文学反思。生态文学批评旨在探讨文学、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建构一种生态诗学理论。美国首开生态文学批评之先河,在生态文学批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经历了用文学再现天然自然、挖掘有生态倾向的文学作品、用文学语言重构人类世界三个发展阶段。

  • 标签: 美国 生态文学批评 背景 阶段
  • 简介:<正>1958年,云南文山州西畴县弯倒寨老实巴脚的农家少女雷昌萍,生平第一次弄虚作假——她像影子一样死死缠住东川铜矿来县上招工的师傅,要求将她的年龄从16岁改为18岁:他们搞错了,我就是18岁!我舍得下死力,12岁就能背60公斤柴禾翻牯牛岭的陡岩子到街子上卖,好多男人都整不赢我!我的梦想是跟你们当工人,去挖那些亮晃晃的铜!……瞅着她健壮的体魄和果敢坚毅的眼神,招工师傅苦笑道:好个一根筋的死女子,真拿你没办法!行行行,我也整

  • 标签: 西畴县 纪实文学 女雷 街子上 云南文山州 东川区
  • 简介:<正>《四川文学·校园版》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品质校园文学月刊。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旨在发现、培养校园作家诗人,深度探讨校园文学创作以及现代教育相关问题,全面展示和服务四川校园文学事业,为校园作家诗人提供成长平台。《四川文学·校园版》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 标签: 四川文学 四川省作家协会 征订启事 课余文化生活 深度探讨 文艺作品
  • 简介:近年专注于短篇小说写作的蒋一谈,最初选择的却是长篇。那时,25岁的他还没找到生活落脚点。“那就是一次为了生计的写作,以为这样写下去可以挣到钱,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说。三部长篇虽然没给他带来现实的回报,却让他窥见了中国出版业的“窍门”。1994年,他放下写作,成为一名职业出版商。

  • 标签: 文学 小说写作 中国出版业 出版商 长篇
  • 简介:由于中西在经济、政治、地理、心理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殊异,导致了中西诗学理论中对悲剧理解的差别,粗略划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题材上,西方悲剧往往选取英雄人物和上层人物,中国悲剧则多选取日常百姓的生活故事;二是在结局上,西方悲剧追求"一悲到底",中国悲剧则多为"双重的悲剧",以大团圆结束;三是在审美效果上,西方悲剧多追求"真",中国悲剧则着力表现一种"善"。

  • 标签: 中西文学 悲剧观 西方悲剧 中国悲剧 英雄人物 思维习惯
  • 简介:魏晋时期玄学兴盛,玄学以其深刻玄奥的哲理思辨,为当时的士人所追捧。玄学思潮影响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学也不例外。玄言诗、骈文的出现,使文学发现了自己的特点与规律,于是沿着一条非功利的抒情和审美的道路急速前行.给文学带来新的发展元素。

  • 标签: 玄学 玄谈 玄言诗 观念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