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阿特伍德是加拿大当代卓越的诗人、小说家与评论家,成名之作《浮现》集中体现了她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集百家之长提炼而成的创作特点,并突出地表现在对意象的塑造与运用方面。在其创作理念中,意象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

  • 标签: 人类文化 意象人类 文化理念
  • 简介: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之一,济慈对"美"的追求是异常强烈的,正如华兹华斯对自然的追求,柯尔律治对神秘的超自然的追求和拜伦对革命的追求一样。在《希腊古瓮颂》一诗中,济慈对美的追求似乎达到了极致,在精确的视觉和听觉意象中最终把"美"与"真"联

  • 标签: 中的探析 中的生命 人类记忆
  • 简介:如果厌倦了对目见世界的单纯模仿,一个人最容易走向的路是——突然发现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就此为自己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和形式,并用这种语言和形式按自己内心设想的模样去表现世界。只是,在表现世界的时候,他并没有看到世界本身,甚至根本没有清晰地意识到世界自身的运行状况。

  • 标签: 生活 象人 世界 语言 厌倦 个人
  • 简介: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颗明珠,是诗歌艺术中的一座迷宫。它既古老又神秘,既摇曳多姿又变幻莫测。它的内涵是什么?它与物象、意境及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的关系如何?本文试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 标签: 意象表现 诗歌艺术 意境说 摇曳多姿 文学作品 哲学观念
  • 简介:意象诗”并不是“今天派”及其所引发的包括“朦胧诗”在内的、20世纪70年代末“新诗潮”诗歌运动中唯一的诗歌美学与技法,却无疑是“文革”结束后,中国内地诗歌所涌现的第一支具有纯正、显性气质的诗歌美学;同时,它大约也是迄今为止,影响力最为持久、辐射面最广的诗歌创作理念。“意象诗”在当代汉语的诗写里存在了30年以上!

  • 标签: 当代汉语 意象诗 20世纪70年代 诗歌美学 生命 “文革”
  • 简介:过年了,家家窗户亮着灯,把窗花映在雪地上。然而,一张脸皱着眉头,掉到深井里。一张人的口与一座井的口,重合着两个世界的愿望。外面铁窗子把守,就像电脑里的各色人等被那方形的屏幕团团围住。过去我们看到过高墙,有通红的铁丝缠绕。一群有各种愿望的人,就在里面把脸与上空的井口重合,喊话或对吻。

  • 标签: 意象 汉字 愿望 重合 铁丝
  • 简介:冬日的风踮着脚,贴着封冻的泥土踅过,黄昏寂无声息。感觉的触手伸出,我没掬一缕寒烟,坐在古老的河床边,看昏睡的太阳在高天里寂寞运行。河水很浅,裸露的河床记忆澎湃,在石罅里时断时续。夕阳正瘦。早已没有一束花能用来装饰梦境。风的鞭子便如思想般抽人骨髓,一切的感觉都赤裸着,敏锐

  • 标签: 高原 河床 太阳 骨髓 感觉 记忆
  • 简介:落叶对于我们这些拥有两个故乡之人而言,似乎喜欢对一切进行比较,并用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慢慢学会了比较,用伊犁与我另外那个遥远的故乡相比,甚至于我所到过的任何一个城市相比,每一个城市因为它的人文、地理、风水、土地,有太多的差异和近似,然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城市所居住的人们的不同而不同,而对这个城市的一些普通、随处可及的东西更有所念想,

  • 标签: 城市 落叶 故乡 院子 小城 季节
  • 简介:旧时月色捧起一本宋词,就如掬起一片月光。那月光,柔和温润如母亲的手,幽怨迷离如情人的眼。它还如你翻开的一本久未打开的书,赫然,一枚树叶映入眼帘,岁月的沉淀洗尽了它的铅华,而薄如蝉翼的透明却让它更加脉络清晰,历久弥香。月是属于古人的。在古诗词里寻寻觅觅,你会发现,这

  • 标签: 三章 一轮明月 晓风残月 江楼月 凌波微步 举头望明月
  • 简介:现在冒出一批"新新人类",染着黄头发,说话带着洋腔,平时看看DVD、蹦蹦迪,或上上网、聊聊天,更为极端的则是,鼓吹吸毒和滥交,把反文明、反社会当作先锋和前卫.他们认为,这种生活方式非常独特,足以否定和超越传统,于是就高举着起义的大旗,要颠覆一切既成的价值观念.这不禁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 标签:
  • 简介:《老生》整体结构独特,内部采用多声部配合的结构方式,运用巧妙的衔接来完成叙事结构上的转换,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实现了小说中国的初衷。《山海经》的诵读讲解与老唱师百年世事的讲述思考共同将小说的重心立于远古中国的历史与百年中国历史空间之中,实现了对百年中国人命运的关注。老唱师和讲《山海经》的饱学之人共同构成了贾平凹复杂的精神投影,他们与作者一道讲述中国故事。同时,《老生》中设置了梦和其他一些独特的意象,它们共同推进小说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百年的秦岭故事就是老生的一场大梦。

  • 标签: 贾平凹 《老生》 结构 历史 意象
  • 简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第一次去宝溪,住曾轶星家。宝溪是个乡,地处龙泉西南部,距市区六十来公里,山清水秀。宝溪的山叫披云山,又名天师山,用曾轶星的话来说,是三江发源地,实际上是个分水岭,从这里形成的宝溪、住溪和八都溪,分属闽江、钱塘江及瓯江三个水系,资源之丰沛、水质之得天独厚可想而知。曾家左侧就是一条水清

  • 标签: 意象水碓 水碓龙窑 青瓷意象
  • 简介:台湾五六十年代的诗坛对诗歌意象十分重视,痖弦也不例外.他"完美而独特"的诗歌意象受到了众多论者的好评.本文试就痖弦诗歌的意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对痖弦诗歌作一整体性的观照.

  • 标签: 弦诗歌 痖弦 诗歌意象
  • 简介: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个像机器猫那样的伙伴,但是,每个人都不希望见到一个像《终结者》或《后天》那样的未来。2009年底,各国代表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艰难谈判,争论不休,至少达成了一个广泛共识:如果再不做出努力,人类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

  • 标签: 人类 黄昏 《后天》 气候变化 哥本哈根 机器猫
  • 简介:我们常调侃刘成立是“新石器人类”,因为他这人颇有些与众不同,在我们中不算鹤立鸡群,也算凤毛麟角,有如远古新石器时代的人物穿越时空落到了我们身边。刘成立本人跟新石器大有瓜葛。这家伙大学读的是考古,毕业后进了我们这里的文管办,搞文物管理工作。时下该工作常见于房地产开发新闻中,因为某个文物保护项目与开发商闹矛盾。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人类 文物管理工作 房地产开发 保护项目 开发商
  • 简介:贾平凹在《怀念狼》后记中说道:“我热衷于意象,总想使小说有多义性,或者说使现实生活进入诗意,或者说如火对于焰,如珠玉对于宝气的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结合。”《怀念狼》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意象的多义性的追求,具有数象层面的主题蕴含和义理层面的主题旨归的多重意趣。一数象层面的主题蕴含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设置上。笔者在《论〈怀念狼〉情节的神秘数象》中,已阐述了贾平凹以“三”数的灾变性所蕴含的种瓜得豆的怪诞性情节主题,流溢出作者浓重的宿命观。而从人物形象的设置和人物类象的蕴含上看,《怀念狼》折射出了转型社会人类理性与情感的双重焦虑和内在冲突。《怀念狼》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上,以

  • 标签: 《怀念狼》 文学评论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写作手法 贾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