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王粲为躲避长安战乱曾逃亡荆州,这时期去国离乡、前途未卜的遭遇与杜甫漂泊的经历十分相似。杜甫到他生命的尽头一直在荆湘之地,此期间共有十二首诗作提到王粲,杜甫在诗作中提到王粲也可以说是士子之心的相通。

  • 标签: 杜甫 王粲
  • 简介:《民艺》杂志2018年第三期上,刊发了董波所撰的《“民间美术”称谓管窥》一文,编辑马晓飞看法不同,于第四期中以《与董波商榷:何谓“民间美术”?》为题进行了探讨。此期余波未平,藉此展开讨论。其实,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间,就已有不少研究者有过类似讨论,框架性的观念已并不新鲜,仅借此机,再说说自己的一丁点想法吧。

  • 标签: 民间美术 错位
  • 简介:前段时间,俞洪敏有关女性择偶拜金引起社会道德滑坡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滔天唾沫星子的时候,我很谨慎地发了一条朋友圈:俞洪敏越描越黑,一个社会堕落还是向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 标签: 社会共识 女性意识 道德滑坡 堕落
  • 简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中,不管是丰裕或困苦,物的生产制造从未缺席,这是生活的必然,也是智慧的表现。而造物最终表现为“物”的状态,并以具体事物呈现了出来。造物的背后,有着这一社会结构背后的生产逻辑,人、事、物围绕着的,是某种群体意识。本文试图探讨的,是某种具体之物各种语境下不同表现的生产逻辑,并由此找到中国传统造物里的某些造物意识

  • 标签: 中国 衣饰 拼缝 聚合 社会生活 社会结构
  • 简介:伪满时期的华文写作在总体的量上与质上远胜日文写作,是中国沦陷区文学的重要构成。华文作家创作中的基督教意识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小松叙述性作品中的基督教意识就是一个典型。本文以其部分叙事作品的文本分析为核心,挖掘作品中所体现的基督教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存在的意义。通过人类自由意志的滥用,内在良心对罪的责罚,凭藉基督之爱实现人格完善,基督教思想与古希腊命运观、佛教思想同民间传统信仰的融合四个维度的分析,探讨了作家及作品以基督教思想为视角,对人类自身灵魂属性与生命状态的思考,使作品内涵超越了殖民地环境,具有跨越时代与地域的价值。以小松的作品分析为例,分析伪满时期华文作家的基督教意识,有利于丰富沦陷区文学的研究方法,在挖掘“妥协”与“抵抗”因素的同时关注宗教、哲学及人类终极性问题。

  • 标签: 小松 “满洲国”文学 沦陷区文学 基督教文化
  • 简介:当前国际形势纷杂多变,各种思潮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地不断提高使各种信息能够快速广泛传播。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极易受到各种不良意识形态的冲击。大学英语等课程作为重要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跨文化交际等能力的重任,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至关重要。本文在此背景下,积极反思与探索如何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 标签: 英语教学 高校 强化意识形态
  • 简介:自然风景一直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马克思认为:“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粮食。”①詹姆逊在对康拉德小说的视觉和听觉描写的分析中,提出“感觉意识形态”概念,他认为感知是历史的新经验,视觉艺术的的抽象化不仅证明日常生活的抽象及预示生活的破碎和物化。

  • 标签: 意识形态 自然风景 文学创作论 感觉 世界 视觉艺术
  • 简介:尽管曾获天涯社区2007年'全国80后作家人气榜'提名,但乔洪涛显然属于'非典型性80后'作家。其实,用'××后'来对某一创作群体进行命名从来都是权宜之计,因为它在部分概括出一个创作群体的共性或近似面貌的同时其实也暗含着对创作个性的忽视与遮蔽。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个性或独特性恰恰是文学作品最为可贵的品质。

  • 标签: 小说创作 创作历程 主人公 现实关怀 青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