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视觉诗是由人创造的自发性冲动和审美的需要带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改变约定俗成的诗的形式,背离常规的表达方式,它将诗与图像相结合,将文字与其它艺术符号通过构思的排列组合来呈现和加深对诗歌意蕴的解读,通过其外在图像来增加诗歌的张力,即“视觉诗是一种以文字创造视觉形象的艺术,是跨艺术门类的实践,是诗歌与绘画合一的特殊文学现象。”

  • 标签: 视觉诗 自由 艺术形式 文字创造 约定俗成 排列组合
  • 简介:“门”在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门的设计形象关系着整个建筑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门”被赋予更加广阔的涵义。在形式上,门较之以前有了巨大的变化,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门;在功能上,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门已经具有了原来不具备的多种涵义,它更多地是和建筑结合在一起,不作为单体出现。本文研究新形式的出现和新功能的发展来阐述门的设计的变化。

  • 标签: 形式 功能
  • 简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描述翻译学的出现,国外翻译理论已经不再局限于具体翻译方法上,而是转至翻译和意识形态等理论层面上的问题上。将意识形态引入到翻译研究领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将研究的焦点从文本之中转移至文本之外,由语言对比转移至翻译文化的研究。本文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主要影响,并探讨了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控制策略。

  • 标签: 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控制策略
  • 简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至今都已进入耳顺或知天命之年,孙颗是其中始终敏锐着并不断与时俱进的一位。他是较早写知识分子家族史和命运史的,这有三部曲式的长篇小说为证(《雪庐》、《烟尘》、《门槛》),在当时是颇具前沿性的几部作品。他一直忙于公务,在沉潜较长时间之后,令人意外地抛出了书名为《思维八卦》的思辨性散文集,涉及经济、金融、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在写作中痛且快乐地“体验着迷乱和顿悟不断交织的过程”,记录了他对外部社会和精神世界探索的踪迹。

  • 标签: 长篇小说 生活实际 现代道德 五十年代 与时俱进 知识分子
  • 简介:<正>编前语:近来,深圳的"第一朗读者"诗歌跨界传播活动越办越有声色,越来越凸显出其在诗坛的影响力,并引起诗歌媒介的特别关注。去年12月28日,这一诗歌活动的创办人——深圳剧协主席、诗人从容,荣获由《诗探索》杂志社颁发的"诗歌传播贡献奖"。该奖如此评价从容:"她系‘现代女性心灵禅诗’的首创者,被评论界称为新世纪以来女性诗歌写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由于1990年代开创了中国诗歌与戏剧的跨界探索与实验,并于新世纪成功创办‘中国诗剧场’、‘第一朗读者’,鉴于她在诗歌

  • 标签: 诗歌精神 朗读者 首创者 诗歌写作 诗探索 传播活动
  • 简介:马年春节前夕,《文艺报》一位编辑让我推荐几个农民作家的作品,我当时想到了朔州的张全有、大同的安江、晋中的王甫兴,还有一个就是忻州的孔月香了。编辑当时说,一些给他们寄稿的农民作家身份有点模糊,有的多年寄身于城市,有的在机关或公司做文秘工作,还有的成了文学院的签约作家,言外之意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写作者太少了。

  • 标签: 农民作家 小说 智慧 生活 民间 《文艺报》
  • 简介:物象是中国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自古即有“月”寄寓思乡、圆满之情;“云”表达游子、漂泊之感;而“岁寒三友”(梅、竹、松)则是坚强与高洁之意,此类物象在传统诗歌中比比皆是。大量的客观物象在文化历史的承袭过程中成为诗人潜意识中跃动的诗歌因子。同时,客观物象本身承载着人类丰厚的历史文化符码,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被历代诗人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在人与物的对话中

  • 标签: 客观物象 诗歌创作 文化历史 语言特征 文本 简论
  • 简介:19世纪末以来,当人们试图强调纯属形式的主观性以对抗生存的悲剧性处境时,西方社会和文化呈现出一种原始的“喜剧性”特征。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定义的悲剧衰亡,现代悲剧在秉持一贯的目的和立意的同时,其形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表现为:营造情境;超时空的历史凝缩;思想具象化与场景言说;悲剧喜写;语言的本体化等,这些改变反映了西方人对自我生存本质的理解与表述。

  • 标签: 西方 悲剧 现代 形态 “形而上”
  • 简介: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系统反映社会主导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理论体系,集中体现着特定利益集团的价值尺度和精神追求,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文明发展的根本思想保障。如何在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坚守并扩大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已成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方面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 标签: 网络文化 意识形态 影响 对策
  • 简介:山花艺术馆2014年1期策展人:王林刘飓涛学术主持:王林本期参展人:陈长伟李纲王川杨千蔡锦傅中望梁铨王纯杰杨志麟郭晋刘子建王易罡叶放黄岩宋钢吴翦叶洲江衡苏新平徐震朱小禾策展人语:风景之于中国古典艺术是最常见题材,古代士大夫文人身处尘世以艺术寄托对自然的向往。中国美学儒家讲入世、讲人际的和谐;道家讲出世,讲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风光如"桃花源"成为了文人画师的乌托邦。然近代以来",乡土中国"离我们渐行渐远,随着社会文化的复杂化,作为传统艺术题材的"风景"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变。风景不仅仅是一种景观,寄托了人们内心的愿望,而且成为社会变化和精神变化的见证。黄岩、朱小禾创作了具有行为特征的绘画。黄岩作品与文化身份紧密相关,他以身体做为绘制传统文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中的风景 双年展平行
  • 简介:在现代文学史中,鲁迅、沈从文分别深入地审视了权欲、情欲这二种人性欲望。鲁迅利用长者为中心的权欲结构批判了日常生活的专制性,体现了中国社会从宗法制度到现代民主的过渡;沈从文从道德失衡导致的情欲畸变的角度批判了城市生活的阉寺性,对日常生活进行的道德批判,则体现了一种现代性的犹豫。

  • 标签: 抽象权力 情欲图景 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