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大约在1971年,我在乡下老家的小学里读三年级。有一天学校旁边的场院上来了三个怪人,他们打铁又兼说书。在乡间的手艺人中我还从未见过如此身兼两职的人物。白天,他们叮叮当当火星四溅,晚间则点起一

  • 标签:
  • 简介:昆曲声腔细腻宛转,表演风格优美,创造了最完整最风雅的舞台艺术体系。苏州是昆曲的故乡,但早在宋末元初,苏州人唱南戏,就有一种独特的神韵,时人张炎《满江红》小序说:"韫玉传奇,惟吴中子弟为一流,所谓识拍、道字、正声、清韵、不狂,俱得之矣。"再来看它的表演,词日:"傅粉何郎,比玉树、琼枝谩夸。看生子、东涂西抹,笑语浮华。蝴蝶一生花里活,似花还似恐非花。最可人、娇艳正芳年,如破瓜。离别恨,生叹嗟。欢情事,起喧哗。听歌喉清润,片玉无瑕。

  • 标签: 游园惊梦 苏州人 张炎 片玉 《满江红》 韫玉
  • 简介:朝鲜时期,为熟悉吏治文件的格式和体例,朝廷挑选明朝的各种文件和朝鲜与明朝朝廷之间的公文中的一部分,编成《吏文》一书,作为官吏的学习教材.该书共由四卷组成:卷一为明朝皇帝的宣谕和圣旨,卷二为奏、申、呈、照会、咨议等各种吏文,卷三为咨、奏、呈、题奏,卷四为榜文.

  • 标签: 朝廷 明朝 吏治 体例 皇帝 朝鲜
  • 简介:本文首先论述了辞赋这种文学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及主要贡献,历代文人对辞赋创作的重视.然后介绍了汉以后各代辑录整理辞赋的概况.最后对编集《历代辞赋总汇》作了说明.

  • 标签: 历代辞赋 总汇 辑录整理 七体 对问体
  • 简介:一1926年,一群年轻的诗人聚在北京,决心改变中国诗歌的去向。那时,中国处在和平时期。北伐的国民党妄图用军队的力量控制全中国,而这只不过是他们的一纸空谈。北京漫漫的夏日是一片祥和,甚至是精彩的。因为在这个时候人们正逐渐认识到长期的内战很快就要结束了。

  • 标签: 中国当代 前言 诗选 中国诗歌 和平时期 国民党
  • 简介:  五楼  我早已发胖.所以上五楼对我而言,倒是减肥的好方式.在家是五楼,报社办公的地方是六楼.所以我就经常安慰自己,你看,命运就是这样眷顾你啊,那就好好活着.  其实我比较喜欢住高的地方.……

  • 标签: 和平新村记事 记事前言
  • 简介:前言《花飘果坠》是拙著“马来亚三部曲”(树大根深,枝荣叶茂,花飘果坠)的最后一部小说。全书约二十万字,出场的主要角色,包括文艺界、教育界、政界、社团、商界等等的概括人物近八十名,通过好多知名人士与学者所发表的时评与政论,以及部分政客直接或间接制造的典型事件,而引起所发生的社会现象,反映华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是在什么情形之下日趋式微,民族命运如何深入困境。《花飘果坠》一书的主题,告诉我们华社的文化深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那里,并通过文学团体、教育界、政界、社团、商界等各机构的领导人物的服

  • 标签: 民族命运 领导人物 文学团体 马来亚 华社 叶茂
  • 简介: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于崇桢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他以中国明末旅行家、地理学家的身份驰名中外,文学成就也引人瞩目,日记体的《徐霞客游记》就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霞客”的别号也因此超过了他的本名“弘祖”而享誉海内外.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在《嘱徐仲昭刻游记书》中曾说:“唯念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

  • 标签: 《徐霞客游记》 《游记》 前言 诠释 明末清初 地理学家
  • 简介:人们通常把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称为《红楼梦》三大早期抄本。其实甲戌本仅存十六回,己卯本也只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只有庚辰本存七十八回。说"三大抄本",并不是指它们现存的多少,而是指这三个本子具有的重要价值。的确,在《红楼梦》早期抄本中,这三个本子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 标签: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红楼梦》 前言 影印 甲戌本 庚辰本
  • 简介:现代汉语中“妖魔”虽为并称,但细分二者却并不完全相同。“妖”为本土之说,语出很早,《楚辞·天问》中说,“妖夫曳衔”。《左传》中有“人弃常则妖兴”“地反物为妖”的说法,《说文》解之“从女芙声”,“一日女子笑貌”。

  • 标签: 叙事探究 当代文学 前言 现代汉语 《左传》 《说文》
  • 简介: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二周兄弟”(鲁迅、周作人)是“五四”文坛双星,鲁迅的小说、杂文、散文诗,周作人的诗歌、散文、文艺理论与批评都具有开创意义。没有他们,简直就没有“五四”文学史。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前言 人论 拷问 灵魂 尊重
  • 简介:《上山采珍集》——想来想去,起了这么个书名。不知渎者以为如何,但笔者自我感觉还算良好。其一,《上山采珍集》的内容,或是讲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或是谈读书学习、励志成才,或是论廉洁自律、勤政为民。但其中无论是哪个方面,论之不难,行之不易,若能真正做到,则不啻于是获得了人生之珍宝。

  • 标签: 人生 前言 意义 路径 自我感觉 修心养性
  • 简介:<正>1958年9月,我与大学老师和同学去遥远的西双版纳调查傣族文学。南国的旖旎风光、神秘的原始森林、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傣族民间文学作品的优美动人,这一切,对于我是那样的新鲜、有趣、具有无限的诱惑力。直至我回到昆明许久,还时不时回味。1959年4月,我回到大学,预备毕业论文,论题是《西双版纳傣族情歌初论》。那时关于傣族的资料少而难见,于是问道于方国瑜教授。方先生曾经同我在西双版纳相处过,彼此熟悉。他从书橱取出一册书,递给我,说:"它或许对你有帮助。"我见书上印着:水摆夷风土记,姚荷生著,上海大东书局,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一月初版。

  • 标签: 水摆夷风土记 民间文学作品 姚荷生 旖旎风光 奇风异俗 大学老师
  • 简介:一19世纪上半叶,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文学思潮相继突奔涌动于欧洲文坛的时候,远在东方处于相对隔绝地理环境中的中国文学对欧罗巴土地上的喧闹浑然不觉。它依然我行我素地在传统艺术的矩阵中高蹈徜徉,孤立孑行。此时,清王朝乾嘉盛世的釉彩正一块块脱落,从浩如烟海的经史书卷中熟谙盛衰之机的封建士人,在山雨欲来风声鹤唳之中,嗅到了变局在即的气息。

  • 标签: 文学思潮 文学世界 中国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文学走向 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