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1980年,我21岁。这之前我一直迷恋钢铁与结构。迷恋钢铁表面的幽暗质感,铿锵坚硬的质地,特别是它的体积与实在重量,沉重,压手,跌在地上的沉闷声音,以及斜插进泥土的姿势。还有跌在岩石上的声响,干脆,响亮,叮当作响,更重要的是在同样坚硬的岩石表面砸出一道白色的砸痕。这是我青年时代的金属。

  • 标签: 八十年代 金属 生活 青年时代 钢铁 迷恋
  • 简介: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是黎青主的说法。青主当年在柏林大学,学的是法学专业,作曲乃内心的追求。1993年筹备创办《爱乐》杂志时,我去朔风萧瑟的风庐,邀宗璞先生赐稿。先生跟我说起陈梦家与赵萝蕤,说起资中筠,赐了《风庐乐忆》。在《风庐乐忆》里,宗璞先生就说到,能接近“上界的语言”的人是有福的。此后每想到这句话,我确实就有一种莫名的感恩。尤其是在夜深人静,听着那些似乎带着很遥远印迹的无伴奏合唱,身临其境。

  • 标签: 上界 八十年代 声音 圣殿 无伴奏合唱 柏林大学
  • 简介:一工作坊的缘起和现状张亮:程老师好!据我了解,能否请您简单回顾一下2005年起开设"重返八十年代"文学课堂博士生工作坊的最初想法?程光炜:我在台湾开会,看到那里不少大学的研究所,采取欧美大学学术工作坊的形式培养研究生,对我颇有启发,这样萌发了在人大开博士生工作坊的想法。起初两年,抱有试试看的心理,没有明确的路线图。

  • 标签: 八十年代 程光炜 课堂 文学 教授 展望
  • 简介:我的诗歌写作真正开始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时的中国,是一个自由阅读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破碎又灿烂的时代。那时候的我正年轻,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思想正处于“断乳-反叛”时期,举国上下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我们这一代腾出了思考的空间,伴随着开放大潮,数量巨大的外国作品如洪水般汹涌而人,站在此岸的我们,一下子看到了无比辽阔而蔚蓝的思想天空。

  • 标签: 八十年代 诗歌写作 棕榈树 女人 思想解放运动 二十世纪
  • 简介:本文以刘心武在七八十年代之际的创作为研究中心,从“叙事性的历史文献”的角度把这些小说读作同时代精神和思想图景的记录。通过文本细读,本文详细分析了小说所包含的1970年代末期“精神危机”状况的多重表现、刘心武在作品中对于创伤性的精神状况加以克服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的走向和限度。

  • 标签: 刘心武 1970年代末 精神危机 改革
  • 简介:周明全(以下简称周):我在几种很重要的文学史,以及很多作家、批评家的回忆文章中发现,八九十年的文学会议,虽然没有现在这么频繁,但质量都很高,几乎决定了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范式和方向,作为晚辈,我想请教一下,为什么八十年代的文学会议会有那么大的影响,这和国门打开,西方文学思潮涌进有关,还是其他原因?

  • 标签: 八十年代 学术会议 陈思和 口述 现当代文学 回忆文章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创作.面临着一个难以回避的核心问题,即怎样书写现实。80年代波澜壮阔、此起彼伏的创作潮流,虽然在90年代初期渐渐退潮.但不能否认的是。90年代文学创作垒起的高楼.是建立在这些潮流裹挟来的沙砾之上的。

  • 标签: 传统现实主义 九十年代 突围 叙事 90年代 文学创作
  • 简介:对鲁迅而言,师陀是一个"迟到"的"学生"。1936年10月,在上海万国殡仪馆,师陀见到了鲁迅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这之前的三年,两人不通书信,不曾谋面,似乎并无交集。

  • 标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师陀 鲁迅 创作 底色 文字
  • 简介:与文学正式接触,是从上中专开始的,那是一所外语大学的附校。当时我们的身份有点尴尬,被教育局以师范生名义,委托他们替区县代培英语老师,因此被普通生称为“吃饭生”,为此罢课不断。

  • 标签: 纯真 英语老师 师范生 教育局 普通生 文学
  • 简介:我的母亲去世得早,我还没有来得及问问她我出生那时候的事儿,她便急忙忙去追寻西天婆娑树了。我的母亲对生活一向很讲究,什么花儿呀朵儿呀,歌儿呀曲儿的,她都喜欢到了热爱的地步,对新生事物她也从不排斥,但凡是她认为好的,她都会欣然接受。想一想这样的一位母亲竟然从未见过手机,从未使用过微波炉、挂烫机、面包机,连湟中到西宁的高速大巴她都没能坐过一回,我总是不由得悲上心来。前年,莲花湖公园建成后,里面花海一片连着一片,全是母亲喜欢的花品,而且,环绕公园,政府修了一条六公里长的鲜花大道。

  • 标签: 新生事物 母亲 微波炉 面包机 莲花湖 公园
  • 简介:神州大地尧舜天,改革开放四十年。反腐倡廉民心顺,扶贫致富盛世延。炎黄子孙同筑梦,华夏世变谱新篇。重彩措得山河美,丰功伟业史无前。

  • 标签: 改革开放 反腐倡廉 扶贫致富 民心 盛世
  • 简介:1姐姐把我的故事总是从五岁讲起。那一年,我终于不用家人看护,可以自由地奔跑,游走在南杜庄的前村后巷,打狗撵鸡,乐此不疲。也是那一年,我开始流利地表达,多年以后,从别人的嘴里复述出来,多是语无伦次的人云亦云,比如'东风吹,战鼓擂',比如'大寨红旗满天飞'……一看到乡亲们围成一圈,我拉开场子开始演讲,大我不到两岁的姐姐就哭着回家搬救兵。

  • 标签: 青华山 护城河
  • 简介:我是农民,时常做着文学的梦。现实与梦境中的身份反差,常将我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农民嘛,俯首劳作才是,硬是梗着个脖子追随文学,就是不务正业。散文创作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无伤正业。基于此,我要感谢《朔方》的厚待。散文创作整十年,每年都有散文在《朔方》发表。

  • 标签: 散文创作 业余爱好 农民 文学 正业 尴尬
  • 简介:改革开放四十年,可以说是孔子思想传播的四十年。我们看到国内有各种各样的国学班,给孩子们讲授礼义廉耻。国外有几百所孔子学院,传播着汉文化的思想精髓。近年来,更有新儒家学派,将孔子学说与西方哲学熔于一炉,重新解读、重新阐释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重大意义。孔夫子如若看到自己的思想之泉,两千四百多年之后,还全球流传,润泽后人。

  • 标签: 孔子思想 孔子学说 孔子学院
  • 简介:20世纪90年代的父子伦理叙事从"人民伦理大叙事"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伦理个体叙事。90年代小说中的父亲给人一种更加日常更加真实的感觉,他们不再像五四文学那样常被拿来做旧文化的象征,也不像先锋文学中的那样,为了印证"暴力""人性恶"的诗学把父亲写得残暴丑陋不堪。父子伦理叙事的叙事视角也变得更加多元,除了以子辈的身份来言说父亲,以父亲的身份来言说子辈,还有从旁观者的视角来同时打量父子,"审父"和"审子"并行不悖。之所以"父子伦理叙事"在90年代会发生这样一些变化,与作家整体的文化立场及伦理观念的转变有关,他们从以前的"启蒙立场"和"精英立场"转向了"平民主义立场","父子伦理叙事"因此不必承担过多的文化象征重负和意识形态重负,从而使90年代小说父子伦理叙事成为植根于社会现实的"当下生存"叙事。

  • 标签: 父子关系 伦理叙事 个体叙事 平民主义
  • 简介:战后二十年间,新马文坛涌现一批游记,描写的游历空间除东南亚和中国外,还有西方国家和脱离殖民统治的新兴独立国家。这类主要采用日记、地志、通讯等样式的游记,反映了处身新马的知识分子于特定政治语境下的游历需求。其所强调的是理性叙事、信息性内容的传达,动机是应新兴国家和民族/国族的需求,同时也为开启民智和资鉴外物以立邦强国。其中,资源充沛的媒体机构为作者提供了远游的财力、物力和对外窗口,是促成此类游历出版与传播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新加坡 马来亚/马来西亚 游记 地志体
  • 简介:讲台,——或者说耶鲁讲台,于我,是一道什么样的风景呢?耶鲁行走二十年,这是最近时时浮上我心头的一个念想话题。那样的无眠之夜,几乎是二十年来四十个学季重复上演的“永恒”记忆:二十年前受聘于耶鲁,第一次面对春季开学,马上就要登上耶鲁讲台的前夜,通宵辗转无眠,兴奋得无法入睡,睁着眼睛从乌鸦黑熬到鱼肚白。

  • 标签: 讲台 香味
  • 简介:1978年创刊的《十月》,到2018年整整走过了四十年。《十月》这个刊名,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它蕴含了一目了然又丰富无比的时代信息。在一个金色的季节,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学一起告别了过去,迎接一个与这个季节一样辉煌的新时代。因此,“十月”是庄严和正大,是浪漫和激情,是鲜花和泪水,是飘扬的文学旗帜和火炬。它在北京的金秋迎风招展,吸引的却是全国文学家和读者的目光。就这样,“十月》不仅成了一个时代文学的见证者、推动者,重要的它更是一个参与者和建造者。

  • 标签: 中国文学 《十月》 改革开放 时代信息 精神气质 中国人民
  • 简介:2018年9月21日,由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杜甫研究座谈会”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兰园会议室举行。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近20名专家学者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杜甫研究 改革开放 座谈会 综述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 简介:1949年以降,学界逐渐跳出传统的单从儒家伦理来审视杜甫的惯有理路,看到了杜甫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本文将相关研究成果分为杜甫与佛教关系论证、杜甫的宗派信仰、儒释融合思想、佛教诗歌、佛教语汇、佛教行迹、禅林接受及综合研究八个领域。经对其归纳分析指出,近七十年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的主要成就在对杜甫宗派信仰的考证及与佛教诗歌的解读方面。存在的不足是有的研究在佛教思想方面过度阐释杜甫与佛教之关系;且当前学界对历代杜诗注家中的佛教内容有所忽略,未来有望从这方面的文献继续深入,从历代杜诗注中发现杜甫思想中的宗教方面,同时可考察以禅语、佛典注杜的原因与特色。

  • 标签: 杜甫 佛教 禅宗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