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迄今,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世纪。尽管研究我国古代小说的论著汗牛充栋,而从小说的框架方面看,却始终没有超越《小说史略》的藩篱。而且半个世纪以来,以通史的形式来写一部新的中国小说,不仅数量微乎其微,质量也不够理想。近十年来,海内外对我国古代小说中几部名著的研究工作确有较大突破,但古代小说的撰写却仍付阙如。现任教于福建师大中文系的齐裕焜同志,是

  • 标签: 研究工作 半个世纪 海内外 中国古代小说史 质量 数量
  • 简介:石昌渝先生主编的《中国小说总目》代表了学术界在小说目录学上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其白话卷在《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收录更为全面,论述更为准确,极有功于古代小说之研究。不过,此书还存在个别疏失。

  • 标签: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 疏失
  • 简介:中国小说史上,许多作者都写到马,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战争描写和英雄人物的通俗小说,更是对好马、名马、骏马大写特写。那么,这些良马具有那些特点?它们与各自的主人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良马意象折射出什么样的文化意味?良马的人性化色彩何在?如此等等的若干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随着这些问题的迎刃而解,我们的小说、文学、文化都会增添一些异样的光彩,变得更为绚丽多姿。

  • 标签: 古代小说 良马意象 人性色彩 文化蕴涵
  • 简介:从东亚历史上汉字文化圈的背景来看,中国文化一直是古代日本学习和模仿的典型.作为中国文学之一翼的中国小说,对于日本小说,乃至整个日本文学产生过巨大冲击和影响,这种影响的顶点,可以日本汉文小说为代表.日本汉文小说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文字为叙述语言,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其作者及作品在民族及国别上的"越界"行为,使它天然地具有了双重的"外国文学"的属性,即对中日两国来说,似乎都是外国文学.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对域外汉文学研究的重视,中国小说在日本的流播与影响,以及它在异域的传承--日本汉文小说都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处于文化强势地位的中国小说对域外小说强大的影响力,于此也显露无疑.

  • 标签: 中国古代小说 汉文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心 外国文学 中国小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诗人”称谓探源“诗人”之称谓,出现得很早,但在南朝以远,“诗人”是特指“《诗》三百”的作者们,《楚辞·九辩》(传为宋玉作)中有“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句,此“诗人”不是指屈原等楚国诗人,因为当时除了《诗》尚无称为“诗”的其他文体(屈原的作品被称为“骚”,实为一种新诗体但与《诗》区别称之)。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 标签: 诗人论 学人之诗 五言诗 才人 “识” 诗人之诗
  • 简介:谈傩面具.就不得不谈傩文化。傩.这个夹杂着巫、儒、道、释的混合体,从远古走来,至今仍大放异彩,是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对傩文化的理解,我很欣赏北航颜新元教授的看法.他认为“傩”字为“人”与“难”所合,人到为难处,便把傩来寻.傩文化就是困顿中的人类为自己解难释惑的文化,正所谓“意境无邪来看戏,人生育难去寻傩”。

  • 标签: 傩面具 赏析 古代 中国 傩文化 文化现象
  • 简介:<正>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被誉为"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刘基散文想像力丰富,举凡世界上的一切,大至日月星辰,小至虫豸蚊蚋,或帝王神仙,或妖魔精怪,无不为之驱遣于笔端,巧妙而形象地说明了作者著文之旨。刘基文章之奇,特点如下:立意之奇、用词造句之奇、想像之奇、文格之奇。

  • 标签: 中国古代散文 元末明初 文臣 用词造句 于王 文格
  • 简介:<正>柳宗元,逝世于元和十四年(819)。此后,他的名字和业绩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化。五年后,韩愈去世。中唐古文运动由于失去了这两员主将,便逐渐走向衰落,到晚唐,就只存了一线浅浪馀波。五代十国的五六十年间,烽火连天,兵连祸结,柳宗元、韩愈也和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的命运一样,他们的名字几乎被人们遗忘。

  • 标签: 中国古代散文 古文运动 吾祖 文运 捕蛇者说 租入
  • 简介:<正>长期以来,小说的研究难以逾越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对小说艺术的研究虽然五彩纷呈,然多为作品艺术鉴赏式的单篇,或个别专题的论述,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系统的探讨中国小说艺术的生成、发展及其特质,却鲜有人问津。积十多年小说教学和研究的思考,刘上生先生有感于中国小说艺术的绚烂及系统小说艺术的缺失,矢志开拓,精心撰著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小说艺术》(马积高序,

  • 标签: 中国古代小说 艺术史 小说艺术 人物艺术 《红楼梦》 “新”
  • 简介:邓绍基(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著名学者):《韩国所见中国小说史料》对韩国典籍中涉及的中国小说史料首次作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其海外视角扩展了中国小说研究的领域,对我们了解海外学者的汉学研究成果意义显著;就其搜罗详尽,内容充实这一特点而言,又可说是一部分量厚重、可以传世的著作。

  • 标签: 中国古代小说 史料价值 韩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部委员 著名学者
  • 简介:在传统时间文化影响下,中国小说形成了自身较为稳定的叙事特征。首先,基于古老的'宇宙'观念,中国小说的叙事时间带有物态化倾向,并进而形成其'时与事并'叙事常规;其次,中国小说叙事所采取的'时间循环'形式本身即隐含着以'空'为主调的人生悲凉况味,而'四时循环'引发的节候感应进一步将古代小说叙事'悲天悯时'情怀突显出来;再次,宿命化的'时运'观念形成了定向性与突转性的意态化叙事构架。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小说叙事时间是一种基于特定文化的有意味的形式。

  • 标签: 叙事时间 时间文化 结构形态 本土特征 文化批评
  • 简介:中国小说中离魂故事众多,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故事范型,纵观之,其嬗变之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唐及其以前的离魂故事,二是宋明间的离魂故事,三是《聊斋志异》中的离魂故事。离魂故事其产生和流行,与中国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 标签: 文言小说 离魂范型 文化观照 审美价值